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4 毫秒
1.
刘晖 《学习论坛》2003,7(12):11-13
毛泽东作为举世闻名的战略家 ,其晚年国际战略思想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 ,实施“一条线”、“一大片”的国际战略 ,是毛泽东根据 2 0世纪 6 0年代末 70年代初国际战略态势和中美苏三国关系的变化作出的科学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2.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继承这一战略原则,并根据新的世界格局的演变.发展了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团结合作的理论。把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提高到促进人类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经济共同发展、实现世界人民和平愿望的高度来认识,制定了处理我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一系列战略策略,从而为发展我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报刊、电视、广播、出版和因特网上“第三世界”一词出现甚少,用不同语言重复最多的一个词叫“全球化”。始于西方而广为流行的看法认为,全球化即“资本对世界的最终征服的进程”。这种全球化,集中于西方发达国家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一近十年来,这种全球化使全球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在四个方面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深刻认识中国社会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格局和历史变革中的地位,一再重申,社会主义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在世界各国所有政党中,我们党是唯一提出自己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科学理论的政党。这一理论,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毛泽东同志1974年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同年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第6届特别会议系统阐述了这一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几次指出,这一国际战略原则英明而富有远见,给我们开辟了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70年代,世界风云急剧变化,出现了大动荡、大改组的局面。在此情况下,毛泽东在1974年2月22日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号召联合起来反对霸权主义。毛泽东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这是毛泽东生前提出的最后一个国际大战略。这一战略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中国的外交活动范围从此扩展到整个国际舞台。作为中美苏大三角的相对较弱的一边,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国际统一战线思想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有两次重大转变 :第一次转变 ,在 2 0世纪 30年代 ,即从“联合共产国际和苏联”、“接受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到不但联合苏联、共产国际 ,而且以抗日为目的 ,联合那些“愿意保持和平而反对新的侵略的帝国主义国家”,“不同时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第二次转变 ,在 2 0世纪 70年代 ,即从“一边倒”战略到“三个世界”理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来源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其基本逻辑依据是以矛盾论为哲学基础的“敌、我、友”的力量划分,其直接的思想来源是中国革命和国内斗争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提出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命题中所包含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指各民族、国家由于普遍交往 ,整个世界开始形成为相互依存的统一历史 ,这种“世界历史”的产生使社会发展中的“跨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中国正是在 2 0世纪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跨越“卡夫丁峡谷”必然地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 ,同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然对世界历史和全球化过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第六站杂文家”的思想轨迹——盘点刘洪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站杂文家”划分以我的一孔之见 ,自 2 0世纪 2 0年代产生中国现代杂文以来 ,按杂文直接影响 (不以年龄划分 )的时段而论 ,中国现代杂文大约有六个阶段———若将中国现代杂文发展史比做一条铁路线或一列火车 ,它至今已经过了六个历史车站 ,先后有六批人登上了中国现代杂文列车 ,可简称为“六站杂文家”———“五四启蒙站”———“第一站杂文家” :以鲁迅为代表 ,他们之中有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老宣等 ,主要在 2 0世纪 2 0、30年代的北京、上海“上车”。其主体风格是“支持在野党抨击执政党”的体制外思…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译自日本2006年10月号《中国研究月报》,作者为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现代中国外交研究。文章认为,20世纪70年代,在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和“一条线”战略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将对外政策与经济政策相结合的“两轮政策”,这成为改革开放构想的萌芽,也是中国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因版面所限,译文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受到来自美、苏的双重压力。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它标志着中国外交已从过度强调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世界革命义务转到强调国家安全及和平发展为第一需要,这是中国共产党外交战略和指导原则的根本性转变。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历史局限性在于,理论思维模式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世界和平发展的基本趋势,过度夸大世界战争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作为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历来为毛泽东所重视。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出现了新的局面,毛泽东运用统一战线的思想,结合我国当时的外交需要,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为指导世界人民反对霸权斗争和调整我国外交政策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毛泽东国际战略调整过程的研究,认为在这一时期,在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中,第三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有明显的变化。第三世界逐渐成为中国在不利的国际环境中抗衡美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关第三世界的认识影响了毛泽东对于世界形势的判断,以及他的国际战略的调整,从而酝酿了70年代初中国国际战略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4.
196 3年 6月 1 4日 ,中共中央在复信苏共中央时 ,提出了关于世界革命思想的“二十五条” ,标志着中苏论战进入了反帝、反修的“两面开弓”阶段 ;1 972年 2月 2 1日 ,尼克松访华 ,中美关系解冻 ,表明中国外交开始放弃“两面开弓”的政策。1 96 3- 1 972年十年中 ,中国外交处于 5 0年代“一边倒”和 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政策之间 ,最鲜明的特点是强调外交为“世界革命”服务 ,实际主要表现为“两面开弓”。一、“两面开弓”政策的研究成果刘山、薛君在《中国外交新论》中认为 ,进入 2 0世纪 6 0年代后 ,苏联在控制中国的企图遭到抵制 ,进…  相似文献   

15.
阿Q的新概念     
鄢烈山 《唯实》2002,(7):80-80,79
日前 ,北京一个高层次专家组公布了一份名为《中国现代化报告 2 0 0 2》的研究成果 ,宣称到 2 0 0 0年中国已有 8个地区完成或基本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 ,中国已处于初等发达国家 ;北京的第二次现代化水平居全国之首 ,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上线 ,上海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则与意大利、爱尔兰等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大体相当……我闻此报告结论时不是惊喜而是震惊 :感到它与我们的生活感受相差太远了 !改革开放前 ,我们通常采用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的国际政治概念 ,认定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采用国际通行的以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需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经验。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一、当代西方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论渊源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宏观调控理论 ,自 2 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 2 0世纪 30年代大萧条之前 ,占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中国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一些特殊国际事件的作用,原先潜沉在毛泽东思想里的“世界革命”的理念开始获得现实条件并浮出水面。毛泽东将“世界革命”寓于“反帝反修”之中,“反帝”又寓于“反修”之中;而“反帝反修”又寓于支持第三世界的民族革命运动中。这样“世界革命”的目标,经过一系列过程转换,最终表现为支持边缘地区第三世界民族运动。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是首先形成于西方的新概念。通常认为,它是指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日益相互依赖,日益紧密地联系成为一个整体。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经济学家开始提出“经济一体化”概念。1985年,T·莱维提出了“全球化”一词,以此来概括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提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其扩展到其他领域,包括文化领域,提出了“文化全球化”的提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是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理论指南。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政策的制定,到80年代以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再到90年代中期八项对台主张的提出,体现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宽阔胸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祖国统一问题上顺应历史和时代潮流的明智选择,其中蕴含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20.
向志强 《唯实》2003,(1):75-78
自上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国家悄然兴起了一场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教育体制改革 ,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冲击波”。教育改革“市场化”取向在中国 ,赞同者和反对者各持己见。通过学术研讨正确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改变我国目前教育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众所周知 ,在 2 0世纪 80年代之前 ,绝大多数国家都视教育为公共产品 ,对教育全面管制是政府天经地义的职责 ,即使是在高度市场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如此。然而进入到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这种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掀起了一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