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正平 《党建》2020,(3):63-64
近年来,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持续推进,明目张胆大肆敛财的现象明显减少。但在严防重管之下,一些违纪违法问题却由明转暗、改头换面,衍生出种种新的变异。打着送"土特产"旗号谋取私利、搞权钱交易的隐性腐败便是其中一类。笔者梳理近年来通报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发现,被烟、酒、茶等"土特产"撂倒的党员干部不在少数,"土特产"隐性腐败的危害性、破坏性不容小觑,值得我们警醒和防范。  相似文献   

2.
陈慧岩 《先锋队》2010,(5):57-57
步入信息社会的今天,一些大贪“巨蠹”被查办的新闻不时充斥网络报端,人们在对大贪巨蠹人人喊打、深恶痛绝的同时,对发生在身边、甚至自己身上,诸如以人情往来为名,收受一些香烟、礼品、土特产等“揩油”行为却常常网开一面,认为吃一顿饭、抽一包烟,乃区区小事,无关痛痒。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炎黄子孙”、“中华民族”、“中华儿女”等都是海内外中国人用来表述自己是龙的传人的常用提法。但“炎黄子孙”一词一直被一些少数民族群众所忌讳,现在在党和国家机关文件及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它已逐渐被“中华民族”或“海内外中华儿女”所替代。  相似文献   

4.
崔仁 《党建文汇》2007,(2):46-46
不知不觉中,“顶”、“恶搞”、“愤青”等新生词汇就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甚至一些字母、数字、标点等特殊语汇,如“FT”、“ID”、“94”、“88”、“:)”,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一些曾经陌生的网络语言如“下载”、“链接”、“复制”等等,早已被我们接受。就连一些传统词语也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如“潜水”(只看发言不说话)、“青蛙”(丑男)、“恐龙”(丑女)……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上有些人眼里,对媒体曝光怕得要死,恨得要命,认为记者戳了他们的“痛处”,揭了他们的“伤疤”,便恶语伤人,把正确的批评性报道斥之为“乌鸦新闻”。其实,乌鸦是益鸟,只是由于它的叫声粗厉嘶哑,加上一身黑装,往往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但乌鸦警惕性很高,当它发现有什么动静时,就会发出惊叫声,有“预报”之功能;而迷信者则认为,乌鸦总是口出“丧信”,给人带去的是“凶信恶报”,难怪一些心中有“鬼”的人,把批评性报道诅咒为“乌鸦新闻”。什么叫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语),当然也包括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预告、预警等。特别是被一些人污蔑为“乌鸦新闻”的批评性报道,除对一些不良现象进行批评,起到警示作用外,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做好“土特产”文章,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土特产年产值近5万亿元,占全国农业总产值近半壁江山,是乡村名副其实的“富矿”。  相似文献   

7.
记者:程市长,近年来,盘锦被称为环渤海地区的“辽河金三角”。踏上这块土地,我们无法把它与昔日的“南大荒”联系起来,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盘锦是怎样告别“南大荒”历史,成为这样一座美丽富庶的新兴石油化工城市和鱼米之乡的?  相似文献   

8.
<正>贵州始终将“土特产”三字诀贯穿于乡村振兴战略中,7个“土特产”的成功实践,为全省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提供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发展之路。岁末年初,从黔北高原到苗岭深处,从巍巍乌蒙到武陵山脉,贵州乡村产业愈加多姿多彩。2023年以来,基于一方水土,  相似文献   

9.
《支部生活》2015,(4):19-20
“我们村实施入村公路建设,我是项目协调组和宣传组成员,自己也记不清去群众家开了多少会,协调了多少工作,但是再苦也高兴,现在公路修通了,土特产可以运到外面去卖了。”2013年以来,“双推进”工作在全省116个乡镇先后展开。各地在实践中大胆探索,积累了不少鲜活的经验。这里,我们选取其中几个案例,供读者参考。剑川县象图乡:服务跟进确保工作推进象图乡丰登村农民李生堂至今仍对过去的贫困生活记忆犹新:“以前经常吃不饱,需要油盐只能拿东西跟人换,年轻人去了外面就再也不会回来。”2013年,在贫困中挣扎多年的象图乡被列入“双  相似文献   

10.
张伟 《廉政瞭望》2011,(6):63-63
有一道作文考题,可能值得我们全体作答。尽管到目前,它只被摆在参加北大、南开、复旦等高校联合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面前,但它提出了一个让人无法回避的问题:面对他人苦难,我们如何自处?  相似文献   

11.
“打工仔”而今似乎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进城打工的农民、勤工俭学的学生称自己是“打工仔”,一些国有企事业的职工说自己给老板“打工”,甚至一些国家机关的公务员也说自己给领导“打工”,是“打工仔”。一时间,似乎在我国各行各业工作的人都是在“打工”,都成了“打工仔”。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打工仔”一词源于何时何地,我们不必去考证它。但它的含义是十分清楚的。打工仔是受雇于个体、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老板,与老板是雇佣的关系。从我国目前情况看,那些涌进城市的农民工,或外  相似文献   

12.
千年等一回     
2000年离我们愈来愈近,”跨世纪”一类词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了。不仅各级干部讲话爱用“迎接新世纪”作结,而目新闻媒介把“世纪”话题炒得一片火爆,不少人在为与“世纪”相关的诸事忙得不可开交。也难怪,千年等一回,等来世纪之交,岂能让它平平淡淡地过去呢!可冷眼旁观时下“迎接新世纪”的种种言行,笔者想劝一些人还是悠着点儿,少一些瞎忙活吧。一是少作一些预言。新旧世纪交替,正是一些不负责任的“预言家”们大展身手、空前活跃的时期。这些人或以什么“星体十字架灾难说”危言耸听,或以“21世纪的世界文化是儒学思想领导…  相似文献   

13.
一年前,电视系列片《河殇》放映后,曾经引起观众的关洼,并围绕它展开了讨论。一些评论者把它捧得很高,说什么“一部《河殇》,不仅证明一个具有独立学术意识的精英文化群体已经形成,而且展示了他们对民族命运独立思考的结果”,“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还没有人这么深刻地去分析、观察过我们民族通盘的历史”,开始了“五四”以来的“第二次启蒙运动”,等等。如此溢美、吹捧,实是很罕见的现象。但是,也有评论者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对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观念等一些问题提出了批评。尽管这些意见是善意的、委婉的,也是中肯的,不料却惹了麻烦,遭到了不应有的尖刻的嘲笑、挖苦,甚至被围攻,被调查来历。侈谈“民主”的“文化精英”,原来容不得半点不同意见,老虎屁股摸不得,显出了霸气十足。事实上,这场讨论并没有真正展开。  相似文献   

14.
修养这个字眼,在受到“文革”十年的糟蹋之后,随着少奇同志的平反昭雪而重见天日。如今,在我们的党政干部队伍中,这个字眼频频出现,然而,某种迹象表明,修养是什么,似乎并不是谁都弄明白了的。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敢于坚持原则的同志,一些敢于与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进行斗争的同志,一些仗义执言、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的同志,往往会被人劝告“要加强修养”,或者干脆就直接了当地被指责为“缺乏修养”。由此透露出一个信息:在一些人的眼里,修养简直可以归结为一个“忍”字,什么都能“忍”,就算是有修养;面对是非线口不语,面对…  相似文献   

15.
如今,在一些地方正蔓延着一股“傍风”,它不仅严重侵害着我们党健康的肌体,而且还严重影响着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事实证明:如果哪个地方“傍风”盛行,那么,那里的党风、社风、民风就很难得到根本性的好转,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也会在“傍风”中不知不觉地由人民公仆蜕变成人民的罪人。下面不妨让我们揭开“傍风”的盖头来,看一看一些人到底在“傍”什么?“傍官”,买官卖官大登场按理说,我们的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尽职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可是,有些人官瘾大得很,一旦进人了干部队…  相似文献   

16.
堵力 《党员文摘》2007,(2):26-26
潜规则是相对于“明”或“显”规则而言的.它游离于正式制度之外,是一些人私下遵守、心知肚明的官场陋规,是换届工作中的巨大隐患。其危害有三:一是软化约束。原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马德表面上高喊要坚持完善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任前公示制、常委会投票表决制,可暗地里,凡向他进贡的干部都被安排当上了书记、局长等。在马德一类人那里。“任人唯贤”敌不过“任人唯钱”这一潜规则,致使党的干部政策成了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17.
年边时节,笔者不由得想到了“跑”。其实,“跑”的含义很丰富,最直观的莫过于跑步。经常跑一跑,对强身健体是很有好处的。但还有一种形式的“跑”,就是前些年颇为流行的“跑官”、“跑资金”、“跑项目”之类的“跑”。逢年过节,一些地方和单位的负责人颇知跑的诀窍,带上土特产,去拜谒上面那些管钱管物的部门和人物。另有一些人深谐“生命在于运动,当官在于活动”之道,在年边时节以“联络感情”、“表达敬意”为名,“跑”那些掌握自己前途命运的要害部门。笔者发现,近年来这种“跑”法多半行不通了。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期间,…  相似文献   

18.
对于“艰苦奋斗”问题,可以说,人们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它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说陌生,是因为近几年渐渐不大有人讲这个东西了,即使有人讲讲,也往往被认为是过时的滥调。这几年,一些人似乎通过观念更新,把它给更新掉了。似乎在实行改革开放,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不需要艰苦奋斗了。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真的不需要倡导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了吗?  相似文献   

19.
人生如瓶     
“人不是可以注入任何液体的空瓶。”这是俄国文学批评家皮萨列夫的一句名言。细细品味,此话看似波澜不惊,却寓意深远,震聋发聩。人生就如一只空瓶,但不可随意向里注入任何液体。如果它装满了卑劣和庸俗,决然装不进伟大和崇高;一旦被虚伪和凶残所占据,纯真和善良便无法容身;有了自私和冷酷,便失去博爱和热情……我们的  相似文献   

20.
王长江撰文指出,怎样看待这样一个已经被社会主义的思想和力量深刻影响了的资本主义?简单化不行。它使人看不到已经被改变了的方面。而看不到这一点,往往会在理论上陷于被动: 一是,人们对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感到无法理解,进而对“两个必然”产生怀疑。资本主义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