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市场中厘清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关系及定位,是当前文化体制改革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三者之间的和谐互动程度。因此,要坚持主流文化的指导地位以全面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导向力,要科学引导精英文化的创造转化以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掌控力,要正确运用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以提升马克思主义的亲和力,真正建立起这三种文化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提升体现中国国家利益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代表国家文化力量的主流文:化。其着重点包括:增进主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满足大众文化普遍需求的协调统一;强化主流文化原创性和共享性的紧密结合;实现主流文化民族精神与世界眼光的辩证统一;增强主流文化市场吸引力与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建构农村文化共同体,对解决当下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主流文化的引导下,以地方文化机构、民间组织和农村精英分子为主体力量,综合利用农村基层组织、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是建构农村文化共同体、进而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和社会转型引起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等文化价值冲突,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要以建立新型文化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其未来走向是主导型文化的批判性重建、传统与现代的创新性融合、民族与世界的超越性整合。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的网络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网络文化的发展,应植根于我国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张扬个性而不失理性,揭露负面与颂扬正面相结合,扬弃传统与追求现代相结合。网络提供了多元文化交融的最好平台,西方与东方、传统与数字、精英与草根的对立与统一,为我国网络文化和谐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主流文化主导力的加强,网络管理体系的日趋完善,为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多重保障。  相似文献   

7.
传者与受者的文化差异产生传播的意义,文化意识也需要在这种差异中构建和保持。在文化质差中,传者需要保持明确的主流文化意识;在文化位差中,传者需要树立一定的精英文化意识;在文化时差中,传者则需要具备较强的大众文化意识。传受双方如果不存在任何文化差异,那么传者的文化意识也可以淡化乃至取消。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通过市场交换来满足其文化需求,各种文化资源依靠市场法则来配置和整合。要实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目的,必须面向市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整合全社会的文化资源。统筹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精神产品的竞争力、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力三者的关系,以强大的文化生产力为栽体,按照市场的需求,提供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文化产品,统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9.
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云南的传播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多形式、多渠道发挥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者的消长成为文化研完领域关注的焦点。深刻认识这两种文化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实现两种文化的合理建构,形成和谐共生的文化语境,有利于促进整体文化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加强主导价值观的传播是每一个主权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文化大众化作为现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它的发展进程对我国社会主导价值观的传播具有深远影响。文化大众化一方面有利于扩展主导价值观的传播渠道、扩大传播受众、丰富传播内容,另一方面也有其在工具属性上的局限性。因此,我国主导价值观传播工作,应当在文化大众化发展的客观趋势中坚持将文化的主流性与多样性统一于主导价值观的包容性,实现将文化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统一于主导价值观的层次性,明确将文化的精英化与大众化统一于主导价值观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网络化日益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网络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网络文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立足于新形势下、网络时代的角度分析网络文化对网络文化统战工作的价值,并提出利用网络文化的特点,加强网络文化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3.
统战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高度同一性。我们要以"五大文化"为抓手建设统战文化,夯实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群众基础;要以统战文化引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强力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4.
文化生产力理论与我国文化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生产力物的特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关系反映了文化生产力的运行方式和发展规律;人的文化主体地位是实现文化生产力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手段,国家管理文化的职能要围绕人的文化主体地位,恰当处理好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定位;国家文化转型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应该以转变政府管理文化的职能为突破,使文化生产力的经济能力真正转化为国家文化转型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文化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生态系统中内含的各种具体文化形式,即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会给和谐社会的构建以有力的支撑。主导文化确立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精英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大众文化拓展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6.
构建辽宁和谐文化,必须重视辽宁文化发展的市场环境的建设,对辽宁文化发展的市场环境进行规范、引导、提升、优化,通过辽宁和谐社会的构建与辽宁文化发展的市场环境建设,促进和加速辽宁的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主流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流意识形态在政治领域的集中体现,对整合社会思潮,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都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迅速发展,极大改变了传统媒体建构的主流政治文化传播理念、传播环境、传播机制,使我国主流政治文化传播面临全新的挑战,亟需新的思路和举措来提升网上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文化交流与竞争的日益深入,文化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政党和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维度,文化领导权建设直接关系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使命。而文化民主作为一种理论视域和方法途径,在实现处理好文化事业中一元与多元、主流与支流、领导与服从等问题上,对我们党建设文化领导权,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转型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文化领域,西方文化产品、文化资本的输入,严重冲击着传统的民族国家社会价值观。西方主流文化的入侵,加剧了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我国的文化转型应顺应时代需求,积极加强与西方主流文化的对话,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0.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精英文化在经过了一段极度低迷时期后,一些不甘于此的人文知识分子精英,开始了世纪之交的精英文化的拯救行动,从人文知识分子觉醒和蜕变,经人文精神的挽救,到重建中国知识分子公共性,这条连接两个世纪的中国精英文化自我救赎之流持续不断且绵延至今,成为世纪之交中国社会的重要文化景观之一。可以预见。随着精英文化自我拯救的深化,其振兴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