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审判方式解决民事诉讼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本来是司法机关的职权,可是行政管理机关对民事的和行政的纠纷事件所作的裁判性活动,在其行政行为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是一种准司法(或半司法)行为。这种准司法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行政机关关于行政争议的复议复审制所谓行政争议,就是当事人认为主管行政机关的行政处分决定违法,以致损害了他的权利或利益,请求国家予以补救的纠纷事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制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内涵、外延往往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指独立于(或相对独立于)行政机关的其他国家机关(主要是法院)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依照一套独特的程序(司法程序或类似司法程序)对行政主体的行为进行审查,并对其是否合法作出裁判的制度。在我国,行政诉讼纯属舶来品。北洋政府颁布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单行行政诉讼法规——《行政诉讼条例》,南京国民政府1932年颁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通过司法程序对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监督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其目的是维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行政监察是通过政府内设的专门机构,用行政监督手段对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实施监察,以保证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实施。行政诉讼与行政监察,两者在监督对象、监督行为、监督的内容、监督的方式上都存在许多相同、相似之处。但是,行政监察与行政诉讼又是两种不同的制度,行政监察机关与人民法院也是不同的国家机关,在对行政机关实施监督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的当事人,是指在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的活动中,因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而发生争议,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以自己的名义,到人民法院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有直接的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由于行政案件及行政诉讼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决定了行政诉讼的当事人亦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论行政司法行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论行政司法行为文正邦行政司法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它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按照准司法程序审理和裁处有关争议或纠纷,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行为。在我国行政司法行为主要是指行政复议行为、行政裁决行为、行政调...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与诉讼争议或诉讼结果有利害关系,而在整个或部分诉讼过程中参加诉讼的人。具体包括当事人、诉讼中的第三人和诉讼代理人。 一、当事人 行政诉讼的当事人是指因对具体的行政行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到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并受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约束的公民、组织和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行政诉讼法已于一九八九年四月四日通过,公布,一九九○年十月一日起施行,笔者试就对行政诉讼原告应予特别保护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一、行政诉讼原告需要特别保护,才能有效维护其合法权益行政诉讼是法院对行政案件当事人的争议在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全部活动。原告是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的公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是我国解决行政争议的两种法律制度.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的授权,从外部对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行为进行监督,通过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实现解决行政争议目的的法律制度.行政复议则是以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的层级监督为基础,行政复议机关经《中...  相似文献   

9.
土地、森林的权属争议经政府处理后,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理决定提起诉讼的性质只能是行政诉讼,这是由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的特点所决定的。行政诉讼是以解决行政争议为内容的诉讼活动,而行政争议又是当事人与行政管理行为的争议。我国行政机关的职权和职能活动是多方面的,但总起来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依原始行政权发生的行政管理活动,如对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行政管理,对违反土地、森林法规行为人的行政处罚等;另一类是法律所赋予的为行政管理需要的其他行政职能活动,如制定行政规章、行使行政裁决权  相似文献   

10.
诉权,是法律赋予的法律关系主体向国家司法机关请求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并在司法程序中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的资格。诉权的确立,是建立具体的诉讼法律关系的前提。在行政诉讼中,不服行政机关处罚的行政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内享有诉权,是勿庸置疑的。我国《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提起行政诉讼。”根据这一授权,确立了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只能做为被告的诉讼地位。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既然行政机关是当然被告,那么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则是当然原告,进而把《行政  相似文献   

11.
《法学》1991,(2)
行政复议同行政诉讼都是解决行政争议的主要手段。行政诉讼是通过司法机关,即各级人民法院运用司法手段解决行政争议;行政复议,是通过行政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运用行政手段解决行政争议。为了有效地实施《行政诉讼法》,我国有必要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复议法。制定行政复议法,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但其中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关系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为处理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所构成的损害赔偿而进行合并审理的诉讼活动。规定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不仅有利于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质量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但是在实践中对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问题上还有不同的看法,各地的做法也不一致。为此,我们试就以下有争议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案当事人最大的争议焦点就是:被告作出行政处罚时适用的法律是否正确,这就涉及到规章在行政诉讼中参照适用的问题。如何理解"参照"的含义行政规章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都有约束力,而且有很多规章是根据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制定的,是法律法规的具体化和重要补充,如果将规章排除在法院评价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之外,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因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而被原告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或与之发生行政争议,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机关。由行政机关作被告,而且只能由行政机关作被告,这是行政诉讼区别于其他诉讼的突出特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因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和行政机关发生行政争议,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那么,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就是行政诉讼的被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为执行公务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该工作人员所在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在我国,当  相似文献   

15.
高菲 《仲裁与法律》2005,(4):98-125
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股权确认及/或变更争议案件为平等主体之间的民商事案件,可以通过仲裁或民事诉讼得以解决。对此,人民法院不应裁定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予以解决。行政机关不予审批的不作为行为以及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是提起行政诉讼的两个基本要件。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正常行政许可行为不服不构成行政诉讼的标的,但构成行政复议的内容。当事人通过虚假或欺骗行为获得的行政许可,如本案的股权变更等,依法可通过向行政部门申请撤销得到补救。当事人只有在行政机关不作为不予撤销以欺骗行为获得的行政许可/审批时才应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6.
(一) 研究行政诉讼法律关系,首先应明确什么是行政诉讼。目前我国法学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尽一致,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所谓行政诉讼就是人民法院或行政机关在有关诉讼参加者的参与下,对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和有关当事人之间发生的行政纠纷进行  相似文献   

17.
高菲 《时代法学》2005,3(5):17-32
中外合资/作经营企业股权确认及/或变更争议案件为平等主体之间的民商事案件,可以通过仲裁或民事诉讼得以解决.对此,人民法院不应裁定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予以解决.行政机关不予审批的不作为行为以及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是提起行政许可诉讼的两个基本要件.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正常行政许可行为不服不构成行政诉讼的标的,但构成行政复议的内容.当事人通过虚假或欺骗行为获得的行政许可,如本案的股权变更等,依法可通过向行政部门申请撤销得到补救.当事人只有在行政机关不作为不予撤销以欺骗行为获得的行政许可/审批时才应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8.
不动产物权登记行为在性质上是一种公法行为而非私法行为,准确地说是行政行为。不动产物权登记行为在行政行为的类型上属于准法律行为的行政登记行为。作为准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登记并不能直接产生私法效果,需要在已经形成的私法关系基础之上结合登记行为才能产生私法效果,但能直接产生公法效果。对于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交织的案件,当事人可直接就民事纠纷提起诉讼,根据民事确权的内容申请登记机关重新登记,无需进行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9.
行政复议因行政争议而引起。行政争议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因行使行政决定、许可、执行、处罚、强制等行政权力时与管理相对人发生的争议。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对行政争议进行复核审查并作出决定的一种行政救济法律制度。它是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间的行政监督,其监督形式借鉴了司法机关的工作原则及方式,具有准司法性质。  相似文献   

20.
为妥善化解行政争议。依法审查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及当事人申请撤诉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