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以"追忆红色先驱,缅怀革命情谊"为主题的中共早期领导人专题学术研讨会2014年3月28日在中共四大会址纪念馆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复旦大学、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大会围绕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秦邦宪、张闻天等党的早期领导人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是我们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唐宝林指出,陈独秀敢说敢为、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和瞿秋白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在中共党内有“开山书记”之称,他连任中共五届总书记。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作为陈独秀的继任者,担任党的总负责人时只有28岁,正是少年英雄,风华正茂。他们在探索中国革命前途时,都表现出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毅力和勇气。但是,他们既没有能使革命的狂飙席卷神州,也没能挽狂澜于既倒。瞿秋白英年早逝,陈独秀盛年困厄,他们都走过一条坎坷、艰辛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3.
1922年冬,瞿秋白因深受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赏识,应邀从苏联回国,参与编辑中共中央机关报刊《新青年》季刊和《向导》周报,不久进入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5年多后,陈独秀犯错误被免职,瞿秋白成为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在对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艰辛探索中,陈独秀与瞿秋白始而亲密合作,终因思想分歧加剧了矛盾。他们这种关系,无疑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早期发展之艰难曲折。相逢在莫斯科  相似文献   

4.
刘以顺 《党史纵览》2010,(11):49-51
陈独秀共有6个子女.即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三子陈松年、四子陈鹤年(后改名陈哲民)、长女陈玉莹、次女陈子美(其中,延年、乔年、松年、玉莹为陈独秀和结发妻子高晓岚所生,鹤年、子美为陈独秀与高曼君所生)。这6个子女.大都走上了献身革命、自立自强的道路,其中,陈延年和陈乔年,同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在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之所以能够献身革命、自立自强.是与陈独秀的教子有方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邵式平是一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及红十军的主要创始人、领导人之一,曾任赣东北军委主席、闽浙赣军委主席、红十军政委、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闽赣省军区司令员、中共闽赣省委书记等职,对赣东北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1928年,莫斯科。 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中共代表瞿秋白走上讲台,向苏联同志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演讲他说:“……党孕育在‘五四’运动中,以1920年为其开端。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7.
一 1928年,莫斯科。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中共代表瞿秋白走上讲台,向苏联同志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演讲。瞿秋白在演讲中说:“党孕育在‘五四运动’中,以1920年为其开端。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8.
中共五大批判陈独秀之说由来已久,称会前瞿秋白针对陈独秀、彭述之等的错误理论和政策写出了《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批判由此而起。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根据共产国际派来参加中共五大的首席代表罗易所写的报告,中共五大没有成为对陈的批判大会。作为中共五大批判陈独秀之说中的主要依据——瞿秋白的《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在其中的一些观点上,陈、瞿没有分歧。当然,在一些问题上两人是存在分歧的,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共五大是批陈大会。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失败后 ,在中共党内普遍存在着急躁复仇的情绪。由于党内领导人也存在“左”倾思想 ,于是 ,把革命形势判断为处于“高潮”时期 ;相反 ,陈独秀却比较冷静地注意到革命形势的不利局面 ,从而提出了“低潮”论。这种在当时看来“右倾”的观点与论调 ,自然受到党中央的批评。那么 ,陈独秀的低潮论与“左”倾中央的高潮论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它呢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革命的、正义的战争。战争形势发展迅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陈独秀作为中共中央的领导人,对北伐是积极倡导和热心支持的。他虽因病未能参加准备北伐的中共北京特别会议,但是从上海致电会议,表示"必须解决北伐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赵俊清 《世纪桥》2012,(20):14-18
1936年2月,原东满特委书记魏拯民参加完共产国际七大,从莫斯科回东北带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关于撤销满洲省委和成立南满、东满、吉东、松江四个省委的具体指示。之后,东北各地即开始党的组织机构调整工作。一中共满洲省委是1927年成立的。这一统一的东北党的领导机构,在领导东北各族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斗争中,做了大量工作。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站在抗日斗争最前线,曾先于党中央发表抗日宣言,号召  相似文献   

12.
一1928年,莫斯科。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中共代表瞿秋白走上讲台,向苏联同志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演讲。瞿秋白在演讲中说:"党孕育在‘五四运动’中,以1920年为其开端。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的创始人。"1945年4月21日,初夏的延安。中国共产党七大预备会  相似文献   

13.
总书记一职,就是中共党内最高领导职务.它是政党的旗帜、革命的舵手。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23日诞生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过了艰难险阻、暴风骤雨的28年,先后担任总书记或代理总书记以及主席的领导人,有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卢福坦、博古、张闻天和毛泽东。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共北方党组织的奠基人。在他领导下,北方党组织派出许多同志在东北的广大地区开展了党、团工作,对东北地区党组织的建立和开展革命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民大革命后期,陈独秀被定性为"右倾机会主义"。而苏联解密档案资料表明,陈独秀所犯的错误大多与莫斯科的指导有关。不仅如此,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驻华代表甚至直接做出了一些错误决策。苏联的国家政策以及中共与共产国际之间服从的组织关系,是右倾机会主义的根源。此外,党内合作的模式从体制上剥夺了中共的领导权。从另一角度说,在联共(布)中央日趋激烈的权力争斗中,陈独秀可说也成为他们斗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6.
从1920年春陈独秀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酝酿建党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树德里望志路106号召开,宣告中共正式成立,中共建党活动在一年多时间里,在围绕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这一方圆不过一公里之遥的里弄街区铺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上海复兴公园街区作为革命阵地,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机缘,与这一街区的区位环境、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思想认识及其与国民党人的关系都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党的最高领导人被称为“总书记”是从中共四大开始的,虽然四大选出的党中央领导机关仍然是中央执行委员会,但此时改称党的最高领导人为“总书记”,陈独秀为首任总书记。其后在中共五大、中共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十二大以后直到现在,中共最高领导人都被称为“总书记”。这期间,在中共六大召开时,党的最高领导人又曾被称为“主席”,向忠发为中央政治局首任主席。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七大至十一大,党的最高领导人一直称主席。直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主席”这一曾经的党的最高领导人称谓才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瞿秋白,一生大起大落。他的经历和才华一度使他成为最受共产国际欢迎和重视的中国革命者。他是中国第一位赴苏俄采访的新闻记者;他协助共产国际代表,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他反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八七会议"之后,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掌舵人。然而,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之后,他却被迫退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屡遭王明一伙的打击和迫害,这一切,都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有关张学良的史料可谓连篇累牍,但是关于这位东北军将领与中共三代领导人之间接触的史料却大多语焉不详。事实上,早在30年代,张学良就与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有过特殊的交往;他与中共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虽然始终不曾见面,可是彼此却神交已久;而中共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也曾与现旅居夏威夷的张学良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共最高领导人为何称总书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共党史中,有两段时期中共中央委员会设立总书记,不过那个时候,总书记并不是中共最高领导人。第一段时期是从1956年9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党的最高领导人是主席毛泽东。另一段是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胡耀邦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前。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已担任总书记的胡耀邦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一职,他一人兼任主席和总书记两职。这颇类似于1943年后毛泽东以政治局和书记处主席身份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从此,中共最高领导人的头衔变为总书记。那么,总书记的称呼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人员少,事务少,所以一大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3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中共二大、三大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人陈独秀称委员长,直到四大时改称总书记,总书记仍是陈独秀。至于为什么一大时将党的最高领导人称为书记,有党史专家认为,书记在当时是最小的官职,即书记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文书、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