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地广阔大有可为过去,说起法院的作用,人们的认识往往仅仅局限于"判刑"与"判离婚";如今不同了,"法制社会的'保护神"'、"市场竞争的'裁判员"',成为全社会对人民法院的一致评价,诸多单纯依靠行政命令手段和其他手段难以处理的难题,需要人民法院运用法律...  相似文献   

2.
杨学友 《江淮法治》2012,(15):48-49
让劳动者有尊严、体面的劳动,既离不开足额得到应得的工资与福利,也离不开享有与现代文明道德相适应的劳动保护与条件。高温环境下,让劳动者充分享有尊严、体面的劳动保护与相应的福利待遇,不仅是用人单位人性化管理的需要,而且也是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综合各地相关案例,笔者认为当劳动者遭遇"高温待遇"纠纷时,应当防止步入6个误区。  相似文献   

3.
作为名人,黄健翔与"老东家"神州天地的劳动争议案件引发了大众的关注,其实这类案件在日常并不少见。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就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4.
江曾培 《检察风云》2010,(16):29-29
"打工皇帝"唐骏的"学历门"曝光后,有人力挺唐骏,认为唐骏有能力,即使学历有假,也无损他的成功形象。这与唐骏的自我认识颇为一致。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土地制度之变革看物权法之废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土地制度之变革看物权法之废兴柳经纬我国在民法的法人制度、合同制度、知识产权、继承权等领域里,都有相应的专门立法,但在物权领域,却无相应的专门立法,《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也不完善,甚至至今在法律上仍未采用"物权"这一概念。本文仅通过对土地制度与物...  相似文献   

6.
栗铭微  曾琥 《法制与社会》2013,(33):113-113,116
人们一般认为,"无讼"是古代中国法律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学界以往研究也指出:在传统社会,儒家伦理道德可以产生"息讼"的效果,小农经济、乡土社会是"健讼"的天然阻碍,宗族血缘、保甲组织可以很好地消弭诉讼,高昂的诉讼成本、"讼累"也可以阻止诉讼的发生,故而,"无讼"在传统中国得以实现。然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却显示,在古代中国,"健讼"、"好讼"往往以普遍且严重的态势存在,而"无讼"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中国古代官方一厢情愿的追求,并非历史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7.
舒圣祥 《法庭内外》2010,(11):44-44
国庆前夕,武汉公安局交管局告知当地一批拍摄交通违章的"拍客":"市民举报违章有奖"这一举措将于今年底取消。据悉,武汉是继广州、深圳等城市之后,第三个开展市民举报违章有奖活动又停止的城市。对于有奖举报违章,隆重推出后又黯然叫停,背后缘由和考虑究竟是什么?有人把账算到所谓"职业拍客"头上,认为有奖举报扭曲了社会价值观。可是,市民拍违章拿奖金不同于"钓鱼执法"里的"钓钩",为此付出了相应劳动,即使拿到点钱,也绝非"不劳而获"或"不当得利",有什么好批评或眼红的呢?  相似文献   

8.
赵君 《法制与社会》2010,(22):10-11,23
唐律"化外人相犯"条是中国封建法律中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规定,对之后的历代王朝,在处理四夷之人相犯案件适用法律规定时给了很好的借鉴作用。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化外人"即外国人,另一种观点从文化标准的角度出发对外国人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化外人"指的是教化不到的"中国的少数民族"。本文通过对唐律疏义中三条有关"化外人"的疏义规定以及唐律释文的解释分析,结合唐朝当时"中国"一词是与"四夷"、"藩夷"对举的实际,认为唐律中的"化外人"主要是缘边关塞之外教化不能到达的四夷之人,与当时的"中国"对称,也可以视为"外国人"。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则主要指的是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外的部分中亚、东南亚、东亚等国人,但也包括部分现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人。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法律思考纪荣荣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或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中庸》之中是一个哲学范畴,它来源于作者子思对天人关系的探讨,子思认为中是天地的本质,天地以天命的形式将其赋予人,这就是人的本性之来源。人通过诚就能实现其本性,达到中,从而具有了与天地相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11.
二审民事案件开庭审理的几点作法与体会夏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52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和调查,询问当事人,在事实核实清楚后,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径行判决、裁定",这就在立法上明...  相似文献   

12.
徐国栋 《法治研究》2014,(3):127-131
汉代与罗马的关系研究,文献众多,但仍有研究者犯下常识性的错误。本文首先从宪法角度研究汉罗关系,认为罗马宪法不允许罗马的马其顿行省与汉帝国建立内附关系。其次从国际法角度研究汉罗关系,认为罗马派出使节的理由是法定的,"内附"不在法定理由之列。中国文献记载的这次要求"内附"出于汉帝国对罗马帝国法律的无知以及强烈的我族中心主义。进而认为,面条之路早于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命名表现了国人的我族中心主义观念.我们应承认所谓的丝绸之路的双向性,把它理解为一条中西互通之路。  相似文献   

13.
夏琛 《法制与社会》2010,(18):267-268
刑法轻刑化的今天,世界各国和地区均以"社区服务"替代短期自由刑,不少学者提出在缓刑中增加社区服务条款,也有学者认为应当作为一种附加刑确立在刑法中,当然也有学者并不赞成社区服务制度。本文认为管制刑作为我国主刑之一,完全可以作为"社区服务"植入的平台,无须单独建立独立的"社区服务"制度,并简要分析了管制刑作为"社区服务"平台的可性行。  相似文献   

14.
环境伦理与环境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伦理与环境法环境伦理,是将人类社会的道德关系延伸到自然界,要求人类对自然界也讲道德,即倡导环境道德。第一,作为物种的人是自然的产物,具有自然的属性;而作为属人的自然界,在社会中具有属人的本质,所以人与自然之间应该而且完全可能和睦相处。第二,人类要...  相似文献   

15.
关贸总协定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吴报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一般称为"关贸总协定"。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一起被认为是调节国际经济的三大支柱,素有"经济联合国"之称,其缔约方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张晓婧  涂剑 《法制与社会》2010,(22):284-285
骑士精神不仅是一种观念,而且是骑士阶层的道德原则、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它严格规范了骑士的思想和行为,主要表现在以"忠勇"作为骑士的道德原则,以"宗教信仰"规范骑士的行为,在社会中处处对妇女表现出的"绅士风度"。骑士精神的出现与欧洲中世纪的社会状况是息息相关的,当时的社会为它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条件。当然,骑士精神也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产生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7.
《政府法制》2011,(21):9-9
无论从当初设立死缓,还是现在"偏爱"死缓,都是为了慎杀。但镇反时代的慎杀手段,与60年后的国情还适应吗?刑法规定,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事实上,人都被抓到监狱里了,再"故意犯罪"的机会还有多大?所以实际上死缓相当于“22年有期徒刑”。把“22年有期徒刑”放到死刑里,这在逻辑上说不通,也无怪大多数人认为死缓就是“晚2年再杀”。  相似文献   

18.
论民权与人权在近代的转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权"与"人权"这两个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概念均源出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之中。民权所代表的是一个"群"的范畴,关涉的是国家(古希腊城邦)权力的合法来源,以及国家权力运作的最高合法依据;人权则是一个"个体"概念,意味着个体作为社会的一个单元在国家、社会中具有的价值和尊严,是确定国家权力限度的界标。从民权到人权,人权高于民权,是西方政治法律文化传统生成演进的基本方向和主要特征。由于中国近世以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救亡图存"和"富国强民",致使其在接受西方宪政文化时首先认同的是民权,而不是人权;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观念则为移进西方民权思想与议会制度从"文化"意义上架起了一座桥梁。民权这一具有独立价值的概念始终被融化在强烈的民族主义洪流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由"合群"而复兴而强盛的"工具理性"。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五四人"不再仅仅希望通过张扬民权以创建一个团结合群的民族国家,而更是呼唤一个能够给予个体全面自由发展天地的新型社会的到来,从民权向人权转换的时代于是得以开启。但"五四人"自觉不自觉地又把人权当作是救国的新工具,把民族主义因素灌注于人权之中,从而使得由民权向人权的转换成了未完成的交响曲。  相似文献   

19.
2012年7月10日晚,国航官网出现故障,个别国际航线票价显示为"0"元,许多网友抢购并成功出票。7月12日下午5点21分,国航发布微博称:"由于系统短时故障,部分旅客通过国航网站以零元票价购得国际航线客票。我们第一时间对系统进行了修正。无论故障出在什么地方,国航决定承担相应损失,因为我们认为诚信最重要",即承认零元机票有效。虽然有一些网友因为按"0"元付款但一直没出票正在和国航方面交涉中,此为后话。(7月13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20.
医疗过失鉴定需遵循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旭 《证据科学》2010,18(4):434-443
医疗纠纷解决中的核心问题是医疗过失的技术鉴定问题,在鉴定实务中,确立判定医疗过失的原则,则是此核心中的核心。本文旨在探讨"医疗过失评判的基本原则",以期规范和指导相关鉴定工作。作者认为,这些原则应包括:(1)遵循"专业性判断"的原则;(2)以"注意义务作为医疗过失判断基准"的原则;(3)以"是否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为审查原则;(4)对"医疗紧急处置行为的宽泛性"原则;(5)"告知-知情-同意"的原则;(6)"并发症的审查"原则;(7)"医疗意外的免责"原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