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70年代,等值成为大多数翻译理论的中心概念。卡特福德在其专著《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本文主要围绕其理论中的中心论点“等值”展开研究,探讨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并揭示出该理论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从翻译的本质及语言学基础谈翻译教学内容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翻译的本质及语言学基础出发对翻译教学内容的编排提出了改进意见。本文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往的活动,其本质就是交往传播。同时,翻译活动研究的是使用中的语言,结构主义语言学因其自身存在许多弊端而不足以作为翻译的语言学基础,应该将言语语言学作为翻译的语言学基础。基于上述理论,本文指出,在翻译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兼顾语言构成性规则与协调性规则,使翻译活动更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曲悃  代建军 《工会论坛》2006,12(4):119-119
语篇翻译是近年来翻译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是语言学与翻译理论融化的产物,吸收了语篇语言学研究成果,为当代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不再局限于语言形式,而是将视野扩展到语篇。本文从语旨、语场、语式三个方面讨论了语篇翻译中情景因素对翻译策略选择和使用的重要作用,以期将译者的视点从语言形式上转移到语篇的功能上,加深对翻译的本质及其相关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语言学理论在翻译领域的推广应用,语篇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已经成为翻译教学的有效策略.以语篇意识指导翻译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全篇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翻译中,风格的可译性一直存在争议,把语言学引入文学翻译之后,风格标记将风格具体表现出来,风格标记的诞生大大提高了风格的可译性。文中借助标记理论对英国著名历史小说《艾凡赫》的风格翻译作对比研究,探讨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关联理论视角看语境在翻译中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连秀 《工会论坛》2007,13(1):158-159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是语言学中影响较深远和重大的理论,在应用语言学上有着极强的解释力。从关联理论的语境观出发,翻译活动中译者的任务是:力求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  相似文献   

7.
翻译规范往往是规定性的,注重制定一定的语言学规范和文本类型样板,描述性的规范研究旨在通过析出和描述规范来揭示翻译的本质和规律。在翻译的外部,著作权法、翻译的职业规约等翻译权控制翻译实践,而在翻译内部,存在着制约翻译实践的规范,翻译规范常常被内化,转换为内在的信仰力量。晚清民国时期,文言和古典社会的翻译包台了复杂的规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国际间的交流日趋频繁 ,科学技术文献大量涌现 ,各种语言文字的资料堆积如山 ,产生了所谓的“资料爆炸”。交流离不开翻译 ,但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决非单一的人工翻译能够全部负担起来的 ,这就对传统的机器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器翻译是由语言学、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科学 ,它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按照自动化程度的不同 ,机器翻译可分为全自动的机器翻译、半自动的机助翻译两种。目前 ,世界各国机器翻译的研究与应用 ,主要是为翻译科技文献资料服务的。这一方面是因为科技语言的结构比较严谨 ,适合机器翻译的要求 ,另一方面是因为科技文献的翻译工作量大 ,更需要机器翻译。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在以现代语言学基本原理为主导的翻译研究的框架内,对“定名”的历史沿革加以描述和释读并讨论“定名”与名词术语翻译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翻译的多重对话性研究——巴赫金对话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给20世纪的哲学、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历史文化学、美学和诗学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为人们认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领域,本质上就是一个多重的对话体。本文试从原作与译者、译者与读者、译本与读者等角度论述翻译的多重对话性,以期对翻译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词多义的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在原型范畴理论的基础上,多义词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文章主要以“黑色”为例,通过对维吾尔语颜色词“黑”的研究,欲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探讨关于原型理论和隐喻转喻在颜色词发展过程中的认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外语专业里翻译研究具有普遍性,但似乎翻译研究中存在的争议和问题要比在应用语言学其他分支里多。在翻译研究者与理论语言学研究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隔阂。关于翻译研究者最明显的不足,我们认为过多的翻译研究是在不参考而且缺乏可靠的理论指导情况下展开的,而这种理论指导可以来自理论语言学或者应用语言学。翻译活动是人类语言行为的一个方面,透彻了解不同的语言对于可靠的翻译至关重要,语言学问题是翻译研究中的首要问题。总之,现在是将翻译置于更广的语言学框架内来进行研究的时候了。国内学者从事的翻译研究(主要是汉语和…  相似文献   

13.
自贝尔曼以来,翻译伦理成为翻译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学派,但短暂的繁荣之后,翻译伦理研究进入了相对的低谷期,近年未能出现重大突破和新的理论建树。分析现有的主流翻译伦理研究与思想,可以发现它们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研究对象、内涵与方法缺乏统一性,各研究未形成合力。作为伦理学的特殊分支,翻译伦理可以从伦理学学科发展、架构、概念和研究方法中汲取营养,构建翻译伦理研究的整体框架,即从元翻译伦理、规范翻译伦理和美德翻译伦理三个方面描述翻译伦理研究的全貌,确定翻译伦理研究的对象、内涵和逻辑方法。  相似文献   

14.
翻译单位问题是翻译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复杂且众说纷纭的问题。国内外翻译理论家从不同的理论出发,提出了不同的划分翻译单位的方法。一般而言包括音位、词素、词、词组、句子、语篇等。确定合适恰当的翻译单位无论是对翻译本身还是翻译质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提出以句子作为合理的翻译单位,并对句子作为翻译单位的可行性做了实例论证。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文化交流日益深入。诗歌言简意赅,是透视异域风土人情、加强和谐交流的有效媒介。意境作为诗歌最高层面,其在翻译中能否等效传达,一直是翻译界讨论之焦点。运用语言学理论从语义和语法层面探讨诗歌互译中的要素及变通实证,可帮助寻找意境传递的科学基础,为进一步理解变通和语用等效的关系及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发挥主体作用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概念整合理论构建了一个“四空间”交互作用的语义认知模型,并论述了各心理空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认知机制;翻译的认知过程也是概念整合的过程,本文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尤其是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翻译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翻译界现状及雏形翻译理论的分析、梳理 ,以及对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与学派的介绍、评论 ,旨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翻译理论资料和一些有实效的翻译原则及方法 ,以期与同行们共勉 ,在翻译实践中有所遵循 ,少走弯路 ,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译品 ,逐步建立起中国自成体系的翻译学。  相似文献   

18.
英汉互译"零翻译"研究--兼谈"政法职业学院"校名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既要考虑译文忠实于原文,又必须避免译文与原文出现语义错位而产生误译,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学会从语言学等级体系里找准原文的“翻译单位”,即找到合适的语言层面作为翻译单位来对原文进行正确的、不引起误解的翻译。如果出现语义错位现象,可作“零翻译”处理。本文试图从“翻译单位”和“零翻译”的视角探讨“政法职业学院”的校名英译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公示语英译属于社会语言学的范畴。作为一项应用翻译研究,"入世"十年来,学界关于公示语英译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值得肯定的成果。综观这十年来公示语英译研究的得失,仍有必要对公示语英译从跨学科的视角展开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通过对翻译家程镇球关于政治翻译理论的梳理,从文化、语言及文体风格三个角度理解政治翻译中的“忠实”原则,以期纠正将政治翻译中的“忠实”简单等同于“直译”的错误看法。同时程镇球的政治翻译理论不仅对我国当代政治翻译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指导作用,也为我国非文学翻译研究及我国翻译学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