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和平发展遭遇西方"话语霸权"的多重挑战:一是西方越来越多地利用"话语霸权",加紧对华实施"软遏制"。近来又杜撰出所谓"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等。二是西方以"国际社会代言人"自居,以"大国  相似文献   

2.
谢双明 《求实》2006,1(3):4-6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关心印度、中国、俄国等东方大国的社会发展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曾经拥有灿烂文明的东方大国在历史发展中落伍的根本原因在于独特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所产生的积极后果并非出自他们的主观愿望,他们只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东方落后国家要积极利用这些成果;东方社会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缩短自己与西方发展的距离,共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3.
大国在国际秩序中一直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与作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赫德利·布尔在他的《无政府社会》一书中认为,中国是他所处的冷战时期的大国,在国际秩序中发挥着大国的作用。布尔的观点代表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一种观念认识,这种认识具有以西方文明为中心、以冷战时代为背景的特点。近代以来,中国从一个弱国成长为世界性大国,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前所未有。中国对国际秩序的作用与传统西方大国相比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很大区别。在现有国际秩序中,中国的角色是复杂而多重的,既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受害者,也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受益者、缔造者、贡献者、塑造者、维护者和改良者。  相似文献   

4.
正在世界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作为"人类发展的最后边疆",非洲大陆日益成为西方大国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竞相争取的合作对象——精彩导读西方大国近年来重新关注非洲、加强与非洲的双边关系,其背后的主要动因在于抗衡和遏制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扭转其在非洲影响力不断下降的态势。西方大国把对非援助当成是以自己的意志改变非洲的手段,每一笔投入都会计算政治回报。中国与非洲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而非"新殖民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贺文萍 《党建》2014,(6):62-64
在世界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作为"人类发展的最后边疆",非洲大陆日益成为西方大国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竞相争取的合作对象——精彩导读西方大国近年来重新关注非洲、加强与非洲的双边关系,其背后的主要动因在于抗衡和遏制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正式宣告要做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大国,并开始积极地从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建构这种新的国家身份。这既是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利益诉求,又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同时中国必须认清构建负责任大国的过程充满艰辛和障碍,必须认真界定好国际责任定位的具体原则和内容,树立符合中国实际、顺应时代潮流的国际责任观。  相似文献   

7.
正《大国雄心:一个永不褪色的大国梦》【英】马丁·雅克著孙豫宁等译中信出版社随着西方化高潮的远去,世界已不再只依据西方规范研判一国的文明、发展和现代化程度。中国,作为开启另一种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先行者,已经能够融入世界体系并领导全球新秩序的重塑。中国为什么有能力引领世界的未来?中国成为真正世界大国的基因是什么?中国如何融入世界体系?在这本书中,研究中国问题的全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6,(2)
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美国带领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禁运与封锁。虽然在1950年春季西欧的瑞士、荷兰,北欧的挪威、丹麦、芬兰、瑞典同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西欧的英国同中国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但那时在西方大国中还没有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1964年1月27日,法国冲破美国禁令,宣布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是在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学术研究领域存在明显的"西方中心论"情结。然而,西方国家的学术成果良莠不齐,其中不乏刻意制造、定向输出的伪概念、伪理论,被用来引导和塑造第三世界的发展战略,使其朝有利于西方大国的方向发展。因此,借鉴西方理论不能照单全收,以防坠入西方学术话语暗含的意识形态陷阱。  相似文献   

10.
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非常重要的外交策略思想,也是新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色。新中国与法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各具特色的建交模式,就是外交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1.
正当今世界,国际格局深刻变化,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地位上升。这引发了一些西方学者对国际秩序和大国关系前景的焦虑。例如,美国有学者提出,作为崛起大国的中国如果主动示强而不是示弱,中美关系就会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如果中国主动示弱而不是示强,世界就会落入"金德尔伯格陷阱"。显然,这样的论断是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下的解读,缺乏对中国历史和基本国情的认知,但中国的一些学者也跟着人云亦云,这就落入了西方学者预设的"陷阱"。对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未来走向,历来为西方战略界所关注。历史上,西方舆论就认为中国崛起将给他们带来"黄祸"。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战略  相似文献   

13.
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非常重要的外交策略思想.也是新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色.新中国与法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各具特色的建交模式,就是外交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4.
谷棣  程刚  邱永峥  王军  丁襄 《廉政瞭望》2011,(10):52-53
自3月19日西方大国空袭利比亚以来已经近两个月。记者近期先后在班加西和的黎波里等地采访,耳闻目睹之间,深刻体会到:卡扎菲能扛那么久.绝不是因为运气好。  相似文献   

15.
战略文化属于软实力范畴。在这方面,东西方各有各的特点,不同的特点使东西方大国产生不同特色的国家战略能力,并引导这些国家出现不同的国运变迁。一、东西方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国家战略能力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一个东方大国——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主席。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一个西方大国——英国军队的元帅。 在那“左”倾思想盛行的年代里,在那国际间东西方的距离可以说是遥远得不能再遥远的情况下,他们会走到一起来吗? 回答是肯定的,他们真的走到一起来了。他们进行了跨越欧罗巴洲和亚  相似文献   

17.
《前线》2016,(9)
正西方学者频繁提到的"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一说法来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其巨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的名言,"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崛起大国)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的斯巴达(现存大国)的恐惧"。从国际关系理论来说,"修昔底德陷阱"实质是一  相似文献   

18.
刘贵今 《党建》2013,(5):62-64
精彩导读在美国全球战略的棋局中,非洲从来没有被真正忽视过。在非洲扩展软、硬实力,正是美全球战略目标的重要构件。美对非的官方援助因附加政治条件,往往"花钱不落好"。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干扰,使中非关系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郭万超 《求是》2012,(20):64
"中国道路"的独特性,根源于中国特有的成长条件和发展环境。其一,中国的大国地位决定了中国必须走自己的路。大国和小国有本质的区别,小国可与大国结盟,依托其力量而发展,而大国则必须独立自主。其二,社会主义造成了"中国道路"与西方模式的根本区别。中国坚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探索现代化新道路,必然会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其三,中华文明是"中国道路"的根脉。中国是世界上惟  相似文献   

20.
《探索》2015,(5)
随着大国地位的确立,中国国家战略的外向性逐步显现。作为"反映大国地位的外向型战略","一带一路"的提出一方面显示了中国在对外战略方面日益增强的主动性与系统性思维,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战略为未来中国的比较政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从最为基础的层面上来说,"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的比较政治学开拓了新的国别和区域研究领域。而在具体的研究议题方面,中东地区的政治风险、海洋与陆地国家的比较、次国家单位的比较、其他大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比较、欧美大国的崛起经验以及对西方比较政治学概念与理论的修正等议题值得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