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郭春生 《俄罗斯研究》2003,(2):29-35,76
随着苏联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知识分子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政治阶层.但在这一时期知识分子遭受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这影响了他们的政治立场,使他们与苏联党和政府之间产生了隔阂与矛盾.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在公开性与民主化的影响下,这种隔阂与矛盾突然间爆发出来,使知识分子成为苏联剧变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
在苏联,掀起讨论知识分子问题迄今已有二十多年。其实,探讨知识分子问题并非始于当代苏联。“知识分子”一词源于拉丁字 intellegens,意思是指有理解能力的人,有思想的人。一百多年前,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特殊会社阶层在俄国初具雏形的时候,达利在《活大俄罗斯语言详解辞典》中,对“知识分子”这一定义作了这样的解释:“有智能的、受过教育的、脑力发达的一部分居民。”这一说法符合该词词源含义,但与马列主义把知识分子当作一个特殊阶层的概念相去甚远。脑力发达的人不一定是在职业上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特别是现在,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胜利后头几年苏联知识分子的数量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占的份量极少。1922年登记的工业专家和运输专家3.84万人,农业专家1.82万人,有文凭的科学人员、医生不超过2万人,艺术知识分子也极少。根据1923年的城市调查材料,苏联(不包括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的演员和画家仅有2.4万多人,文学工作者约2千人。而现在,知识分子队伍发展最快。80年代初已达到每4个工作人员中有1个是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队伍已成为国家的第二支劳动大军,在数量上仅次于工人阶级,超过了农民阶级。  相似文献   

4.
苏联模式在中国是如何被强化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50年代中期,面对着苏联模式显露出来的弊端,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和广大知识分子也开始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由于对待苏联模式的态度不同,这两种探索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最终的结果,不仅是以捍卫斯大林和苏联模式为基本出发点的探索大获全胜,而试图从根本上改变苏联模式者惨遭失败,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20多年中苏联模式以更加强化的形式主导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另外,苏联模式在中国的强化也是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破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两个对立社会制度的尖锐斗争中,在社会的根本变革中,关于知识分子,关于她在当代世界中的作用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一些反马克思主义集团竭力从根本上歪曲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歪曲在当代国际革命运动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加深的危机条件下各种不同知识分子队伍的活动。至于说苏联知识分子,和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知识分子一样,提高他们的社会积极性和前提条件不仅是他们自身在理论上认识到自己的社会地位,而且还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切优越性;这个制度给社会全体成员提供创造性地实现自己能力的最广泛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社会结构的变化是与社会各阶级和阶层结构的变化同时发生的。这是彼此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的过程。因此,研究社会结构的变化首先要着眼于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中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变化。六十多年来,苏联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目前,苏联社会由工人阶级,集体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构成。以前曾经存在过的其他一些阶级和阶层,在革命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消失了。如下表:  相似文献   

7.
现年54岁的阿纳托利·索布恰克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法学系,长期从事律师工作,索布恰克外表彬彬有礼能说会道,对民众特别是知识分子颇有一点吸引力。他在1990年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是跨地区议员团中的活跃分子,并担任了最高苏维埃立法委员会的副主席,从此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1990年6月索布恰克当选为列宁格勒市最高苏维埃主席,一年后,他又在地方自由选举中获胜,当上了这个苏联第二大城市的首任市长。1991  相似文献   

8.
苏联教育部长普罗科菲耶夫在《苏联教育》1982年第6期上发表一篇文章谈苏联教育的发展情况。文章列举了一些数字和事实来说明苏联教育的发展。他说:在沙俄时期,国家学前教育机关网十分缺乏。目前苏联已有十二万七千八百多所幼儿园和托儿所,容纳一千四百五十万儿童。正在制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前教育机关的纲领,目的是为了  相似文献   

9.
80年代末以来,特别是随着苏联解体,苏联历史档案纷纷有选择地解密。苏联历史档案的解密,不仅为我国的苏联史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使我国的苏联史研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为科学地分析苏联剧变的原因,准确地总结苏联历史的经验教训,提供了第一手史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苏联与朝鲜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战争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在众多与朝鲜战争有关的国际因素中,苏联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从苏联与朝鲜战争这样一个相对宏观的角度,提出如下几点看法:(1)苏联是朝鲜分裂的始作俑者之一,而朝鲜的分裂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朝鲜战争;(2)北朝鲜首先发动的军事进攻,事先得到了苏联的认可和支持;(3)中国出兵朝鲜承受了来自苏联施加的一些压力;(4)苏联空军的秘密参战,意味着苏联事实上参加了朝鲜战争;(5)苏联对朝鲜停战的实现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苏联虽然没有公开参加朝鲜战争,但在战争的缘起、爆发、进程和结束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战争的后果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11.
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已经 20 年.从不同视角,对苏联解体原因有几种标志性看法:社会主义制度先天不足、斯大林模式"原罪"、戈氏"叛变"、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等等.应该说,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是一系列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今东欧各国政治多元化和经济私有化新格局的实施,长达四十多年的中央计划经济已经或正在被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所取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之为“电休克疗法”。由于各国大幅度调整工业结构,使得许多企业关、停、并、转正不断进行,导致无法解决一部分职工就业。再如原执政的共产党被迫让位,党的各级组织停止活动,政府机构大改组,又使得相当一批原各级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无路可走而加入失业大军行列,这样就势必造成失业在苏联东欧各国徘徊游荡已久的幽灵变为现实,给这些国家带来恶性循环的僵局。  相似文献   

13.
苏联《经济报》1984年第23期刊载苏联工商联合会主席团主席波得符拉诺夫与《经济报》记者的谈话介绍苏联工商联合会的活动。苏联工商联合会由4500多家工业企业、研究单位、设计院、外贸组织与国内贸易组织联合组成。它在促进苏联外贸发展方面起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三年九月一日苏联 SV—135战斗机击落南朝鲜客机事件后,苏联防空部队情况受到国际上广泛重视。现根据最新资料作如下介绍。苏联防空部队(PVO)(前身是苏国土防空军),由国防部领导,同陆军、空军、海军、战略火箭部队并列,是苏联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一、三种看法对苏联和东欧的经济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看法。一、从整体来看,东欧各国从苏联和东欧的贸易中得到的经济利益远远大于苏联。二、与第一种看法正好相反,认为苏联在经济上压迫和剥削东欧各国,苏联通过同东欧各国的贸易,得到了比东欧各国更大的经济利益。三、在苏联和东欧的贸易中,苏联和东欧享受着平等的经济利益。这种看法主要存在于东欧各国的经济学家中间。他们以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国家分工贸易理论为根据。  相似文献   

16.
苏联全国基本生产能力和劳动资源集中在欧洲部分,而巨大的自然资源却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这一地区幅员辽阔,面积为1270万平方公里,几乎占苏联领土的一半,人口为2800万,只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这片土地蕴藏着苏联资源的四分之三,煤、石油、森林、天然气和水资源却相当丰富。苏联为了开发这些资源和解决加速发展这一地区的各种问题,自50年代末期决定在新西伯利亚市郊25公里处,兴建新西伯利亚科学城。首先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法制是苏联国家体制的基本原则之一。正如苏联宪法第九条所指出的,巩固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法律基础乃是苏维埃政治体制发展的主要方针之一。苏联检察机关是苏维埃国家的专门机关,它的职责是保证执行独立于任何地方机关之外的统一法制,其基本任务是保卫苏联宪法所肯定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体制、国家财产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对正确而又划一地行施法律实施最高监督,并积极地执行苏共制定的有关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为遏制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苏联自1933年起便通过“东方公约”、莫斯科谈判试图同英法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但未获成功。此后,为避免提前卷入战争,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又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二战期间,苏联通过与英美结盟,保障了自身战后在波兰、德国和远东的利益。苏联的外交政策目标明确,在二战的动乱年代,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19.
自1990年11月1日起苏联开始使用新规定的卢布对外币的商业汇率。这样,在苏联的汇率体系中共有四种正式汇率:官方汇率,商业汇率、专用汇率和在外汇拍卖行或交易所中使用的拍卖汇率。根据苏联国家银行外汇经济管理局副局长伏伊琴柯夫的介绍,在苏联从行政命令  相似文献   

20.
苏联末期,在卢布贬值的未来预期下,各加盟共和国展开激烈的银行信贷竞争,同时实行了限制卢布涌入、物资流出的经济封锁。进而,面对俄联邦汹涌而至的卢布潮水,发行主权货币成为小国寡民型共和国防止卢布占领、摆脱自身经济困境的良策。而某个加盟共和国的主权货币行动必然在整个苏联内部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统一的卢布流通域遭遇被15个彼此独立的货币流通域瓜分并取代的命运,作为主权国家的苏联也就在货币层面被摧毁。考察苏联末期的货币战是探寻苏联解体过程的一条重要线索,对于揭开苏联解体之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