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儿童文学教学研讨会“于9月1-3日在北师大召开。来自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界协7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绔世纪伪儿童生存与儿童教育,儿童文学动作走向与传媒形式、儿童文学教学研究与理论批评等重大同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期3天的研讨会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中国学界泰斗、97岁激模仿钟敬文教捱在大会开幕式上兴致勃勃地就一展民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关系、发展儿童文学的重大社会意义等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受到了与舍者的热烈欢迎。本次会议是世纪之交两岸儿童文学理论界的一块大聚会理论…  相似文献   

2.
在湘北山城平江县,有个大家熟悉的老文化人,他身材魁梧,说起话来平静、祥和,那就是平江县文化局原副局长、县文联副主席、国家二级作家余存先。余先生从事文化工作40年,教过书,下乡放过电影,当过文化干部。在默默无闻工作的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潜心儿童文学创作,其作品不但在大陆频频与少年儿童见面,而且飞过了海峡,越过了香江,在台湾、香港引起了强烈反响并接连获得大奖。两年前,他的儿童文学小说集《山野稚子情)》在台湾引起轰动,一举获得台湾儿童文学学会“好书大家读”大奖;前年,他的中篇小说《猎人的故事》荣获祖国…  相似文献   

3.
桂文亚的名字是和台湾儿童文学、两岸儿童文学联系在一起的。 作为台湾联合报系《民生报》儿童组主任、美国《世界日报》儿童版主编、民生报儿童丛书主编的桂文亚,为少年儿童编写、选辑丰富多彩的儿童文学读物,这是她的本职。每天她有忙不完的案头工作,策划、组稿、看稿、改稿、组版、采访、复信……她像一头骆驼,默默地跋涉在儿童文学读物的编辑长途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小读者输送着精神食粮。她主编的“儿童天地周刊”,曾获台湾优良杂志少年儿童类金鼎奖(最高奖)。她主持的《民生报》、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中叶才在成人文学的基础上衍生出儿童文学,然而,这种“儿童文学”基本上是针对低龄儿童读者也就是说为小学生服务的,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板块并无相应的读物。[1]破坏者常常就是创造者,铿锵有声的“80后”横刀跃马驰骋于市场和文坛之间,全面挑战文坛权威的经典叙事,以青春的书写弥补了文学史上长期阙如的青少年文学,“他们把新的价值写在新的表上”,给中国教育、文学、社会带来了一场声势咄咄的变革。“80后”作为一个灵活的概念,它在表征活动时已超越于这些活动之上。虽然今天的“80后”一再声明要告别昔日作为代际标识…  相似文献   

5.
正在文学创作的天空中,幻想是作品高飞的重要引擎,任何缺乏幻想的文学作品,都会枯燥干瘪,失去文学的本质趣味,儿童文学尤为如此。在淮安这片文学土地上,从来不缺幻想的基因,吴承恩的《西游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世界科幻小说的鼻祖。现当代淮安作家群的作品,也不乏靠幻想的光芒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精品力作。近读陶潜鸿新近出版的儿童文学《猫青青和她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学界 ,儿童文学研究者往往可能忽视非以儿童作为受众的那些作品中的儿童 (童年 ) ,并且 ,儿童文学的“儿童”可能更偏向于作为读者的儿童。应该关注不是作为读者的现实儿童 ,而是生存在文本中的那些孩子 :小说儿童。当代小说关于儿童的主要有五个命题 :荒诞时代的孩子、经历“性现实”的孩子、与成年人同行、神秘的孩子、儿童作为小说的叙事策略 ,在前四个命题中 ,儿童基本上是写实的 ,是“故事性”的存在 ,而后一个命题则是儿童在小说中的“话语性”存在。  相似文献   

7.
对“另类文学”的写作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虹 《理论月刊》2001,(6):34-35
一、另类女作家走红文坛王庆生: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另类文学”问题。说起“另类文学”,说法不一。有的称之为“新新人类”文学,有的称为“新人类”文学、“突围”文学。不论怎么说,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另类文学”,主要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一些作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前卫倾向。我们需要讨论的是,作为一个文学现象,“另类文学”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下产生的,在创作上有哪些特点,哪些是我们赞同的,哪些是我们不赞同的。这些作家作品的出现给我们的文学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王泉根教授主编的《世界华文儿童文学大系》,已于近日出版发行。该《大系》共收入台港澳及散居东南亚、欧洲、美洲,澳洲等地17个国家和地区的269位华文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其中台湾地区的作者占半数以上。按不同文体,编辑为童话篇、小说篇、散文篇、诗歌篇、戏剧曲艺篇和科学文艺篇,总计130余万字,分上下两卷,精平装印刷。 该《大系》由开明出版社策划并出版,选编工作始于1991年6月。选编成书过程中,曾得到过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儿童文学工作者的鼎力襄助与热情支持。选编这部《大系》,将在世界华文文学的交流与研究中别开一种新生面,既有利于集中展示各个国家、地区华文儿童文学多姿多彩的多元风貌,从世界性的角度,浏览与检阅华文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与美学精神,以体现出华文儿童文学的“全球意识”,同时又有益于促进世界华文儿童文学的提升与整合,通过华文儿童文学所反映的全球性华人的广阔生活,看到五千多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深厚根基和巨大的精神凝聚力,从而适应人们的“寻根情结”。当然,选编这部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体华人的未来一代、希望他们在阅读丰富多彩钩华文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得到真善美的艺术陶冶,成长为既具有现代意识和国际眼光,同时又具有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9.
夏玉玲 《求索》2014,(9):110-114
20世纪上半叶,以儿童文学经典《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为代表的西方“荒唐文学”被译介到中国,对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历史文化语境和文学观念的差异导致了“荒唐”儿童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困境,具体表现在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误读与改写.只有充分理解西方“荒唐”儿童文学产生的历史语境和社会语境,才能避免误读和曲解,才能真正发现儿童文学的美学品格和精神诉求.这种尝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接受和借鉴外国儿童文学,使之本土化的同时又不失儿童文学本原的审美价值,从而构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儿童文学.  相似文献   

10.
死亡作为极为普遍的生命现象,可以自然地或者粗暴地进入文学之中。但是儿童文学具有作为区别于成人文学的特殊文学语境,无论是在死亡情节上还是在书写语言上都需要进行艺术化处理:一方面,在内容上赋予死亡各种不同的积极正向的意义;另一方面,从语言上将对死亡的恐怖模糊在语言能指的优美书写之中。儿童文学家的任务是通过文字提供人生的真善美,揭示生命的意义。死亡在儿童文学中处理得好与不好体现着作家对题材的驾驭技术,也体现出儿童文学作家直面人生时的悲悯情怀和审美诉求。  相似文献   

11.
吴孟樵 《台声》2011,(5):86-86
本刊《作家专栏》中的作者之一吴孟樵,是台湾知名的作家、影评人。4月初,吴孟樵在台湾出版了又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猪八妹》。据悉,“猪八妹”系列的前一本《猪八妹的青春日记》在台湾广受欢迎。  相似文献   

12.
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在省委的高度重视下,浙江的文学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一批青年“文学浙军”的作品引起社会各界读者,尤其是文学创作界和评论界的关注。我省青年作家紧扣火热现实,创作势头强劲,不少青年作家已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成为我省文学创作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儿童文学诞生初年,没有哪一个作家能产生类似安徒生那样的影响力。1925年安徒生诞辰120周年,闻名海内外的《小说月报》特辟两期“安徒生号”全面介绍安徒生,其他重要刊物如《文学周报》、《妇女杂志》、《晨报副刊》等亦竞相推介安徒生。翻译安徒生、介绍安徒生,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中蔚为显赫的文坛事件。新生的中国儿童文学取法安徒生童话,亦呈现出相异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清新面貌。然而,在梳理安徒生童话与中国儿童文学的最初联系时,最不可忽略的灵魂人物是周作人。周作人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得力的安徒生童话推介者。1913年,周作人…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沈虎根的小说集《小师弟》,入选“百年百部中国儿童经典书系”。这个书系囊括了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儿童文学代表人物叶圣陶、冰心、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曹文轩、秦文君等人的代表作品,足以显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达到的艺术水平。对于入选,沈虎根谦虚地说,这些作品只不过是起到了“老照片”的作用,只是忠实地记录了那段历史、那段生活、那段情绪,离真正的精典还有差距。  相似文献   

15.
阎崑 《台声》1996,(11)
在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各个领域中,儿童文学界的交流与交往堪称最自发、最自觉、最频繁、最活跃,也最少功利色彩.这是笔者参加“’96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讨会” 期间的强烈感受.“’96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讨  相似文献   

16.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古人颂扬诸葛孔明的这句名言,而今在他的躬耕之地河南南阳的一位作家身上又得到了验证。全国作协会员、民革河南省南阳市委副主委、南阳市宛城区文联作家周同宾,以其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蕴含着丰厚文学品味的散文集《皇天厚土》,陶醉了读者,...  相似文献   

17.
今年7月13日,包括著名文学事件“韩白之争”的主角之一、中国社科院文学评论家白烨;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江南》杂志主编袁敏;著名诗人雷抒雁;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吴秀明;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李国平在内的全国40余位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齐聚江南,在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里,他们谈笑鸿儒、他们指点文字。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文学群落,被他们提到了话题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王敏 《求索》2013,(9):153-155
1949年以来,新政权急需确立“文艺新方向”,力图使文艺服务于新的政治主张.要求文学与社会政治的转折保持高度一致。在国家意识形态中,城市是资产阶级道德和社会腐败滋生之发生地.这使城市写书开始遭遇国家意识形态的强制“规范”。“十七年文学”确立的城市写书之文学秩序.使城市逐渐失去了在文学中全面呈现的合法性。作家们无不例外地选择“国家话语”进行文学叙述。于是,城市的文学书写遭受严重挫折甚至断裂.文学言说下的城市形象被不断地简单化与固定化。随着国家政治体制的进一步优化,作家们纷纷放弃之前被迫坚守的写作立场,城市书写之话语权得以回归。在新的时代氛围中,“十七年文学”城市书写之文学秩序得以突破,这是国家文明的发展,更是时代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湖南文学史的任务,是清理并描述湖南文学演变的过程,评价其作家作品,探讨其发展规律,预示其未来走向。然而,本书的“湖南文学”内容是什么呢?所谓湖南文学,即指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的楚国,而讫于本世纪80年代末的湘籍作家、作品所建构的湖南文学...  相似文献   

20.
论《城南旧事》的经典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是一部"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的作品,作家运用童年视角抒写着一曲深婉的人生骊歌,平实而深远的文字复原着让人留恋的童年时光;散发着经典的光芒;小说与电影携手,为我们打造了儿童文学的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