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普 《求知》2007,(6):4-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这一重要论断。科学总结了党为促进社会和谐不懈奋斗的历史经验。深刻点明了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历史依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党首次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新发展的一个新贡献,是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姚强 《求知》2006,(8):40-41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来。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到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中 《理论探索》2007,1(1):37-40
和谐社会理论源远流长。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解决出现的大量社会问题也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为未来社会准备了“入口”。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和人学理论的丰富与完善,是对国家治理模式和对人的价值实现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美好社会,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均提出构建与发展"和谐社会"的理念.本文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谐法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与作用,提出了如何用"和谐法律"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社会的性别关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琳 《理论导刊》2007,(12):100-101
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自从党的纲领性文献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论题以来,社会学、哲学、人口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领域的学者开展了热烈讨论,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理论见解,使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7.
记者: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都在拓展和深化。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先请您谈谈我们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李君如:我们来回顾总结一下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及其动因。第一次提出社会和谐问题的,是党的十六大。当时主要是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提出这一问题的。十六大报告三处讲到“和谐”问题。一处是在论述全面贯彻“三个代…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的过程之中,“和谐社会”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的不和谐现象,这与社会学的产生在背景上具有相似之处。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典型地代表了西方社会学家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了解社会团结理论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我们对“和谐社会”内涵的把握,涂尔干对两类社会团结的界分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和谐社会与现代和谐社会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谢安国 《党政论坛》2012,(11):18-2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期时,党中央提出了增进党内和谐、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思想。这是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是治党治国的新理念,是党建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因此,全面正确理解党内和谐的内涵,深入探讨党内和谐的标准,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党内和谐,是当前理论和实践上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期时,党中央提出了增进党内和谐、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思想.这是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是治党治国的新理念,是党建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因此,全面正确理解党内和谐的内涵,深入探讨党内和谐的标准,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党内和谐,是当前理论和实践上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可以从三重维度来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理想的社会发展状态,表现为社会各领域的协调发展、物质财富的殷实富足以及人的身心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科学的社会发展理念,包括系统和谐理念、渐进和谐理念以及科学的和谐动力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实的社会发展运动,是一个具体的实践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促进社会和谐,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表明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准确把握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平 《求知》2007,(9):24-2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强调“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地位决定的,是我们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对全党提出的一个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当前构建经济和谐、政治和谐和社会和谐都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挑战.充分利用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是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途径,我国政党制度在经济协调、利益整合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政党制度,以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君如 《理论视野》2010,(11):10-12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当前,中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各种矛盾积聚凸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面临的任务依然繁重,挑战依然严峻。为此,本期我们特邀五位专家学者围绕“社会和谐:挑战与应对”这一主题,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王晓刚 《理论导刊》2005,13(11):23-25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思想最早由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在马克思那里这一思想得到改造与升华,并将之作为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一个基本特征.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写进党的文献."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正是马克思关于"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思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体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陈建中 《理论导刊》2007,1(5):15-18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其理论来源是马恩规划的未来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特征。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又进一步从理论到实践深化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从而形成了我们党系统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8.
岳云强 《学理论》2014,(26):1-2,3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利益关系协调、民主法制、安定有序、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我们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标志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路的创新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官民崇德、万众尚法、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民与政府之间和谐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关于和谐社会理念的先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关注人的需要,并寻求满足人的需要的现实途径,是马克思一生从事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的目的和归宿。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从哲学层面讲,和谐社会包含三个视阈,即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马克思在其需要理论中分析了人、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的辩证关系,这实质上是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哲学基础。马克思提醒我们要从需要的角度去了解人、社会和自然的本质,而和谐社会的理念恰是人、自然和社会在实践领域中的一次综合。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是社会的细胞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建设和谐的铁路企业,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企业与社会的和谐,有利于激发铁路企业活力,发展运输生产力,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紧紧扭住“第一要务”.以发展增和谐。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主旋律,发展是解决前进中各种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建设和谐铁路的重要基础。以发展增和谐,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要坚决破除一切偏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