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的反犹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沙皇时期是国家主导的反犹,苏联时期是带有严重政治和意识形态性质的反犹,而当今的俄罗斯则是民族主义旗帜下的社会反犹。本文在追溯历史的同时,重点考察当今俄罗斯的反犹主义,揭示俄罗斯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反犹倾向、反犹宣传、反犹行为以及反犹在俄罗斯政党中的表现,并分析当代俄罗斯反犹的现实原因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2.
犹太人“无根性”使反犹主义成为一种历史必然;整体的犹太人要为个体的犹太人所谓的“过错”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是反犹主义的突出特点。俄国是一个具有浓厚反犹主义历史传统的国家。但是,高尔基是一个“例外”。在《新生活报》开设的“不合时宜的思想”专栏中,他对俄国的反犹主义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深入剖析,为俄国犹太人“控诉”。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俄国知识分子“良心”和“良知”的一种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思想中的反西方主义,其对立面是俄罗斯思想中的西方主义。它缘起于19世纪30-40年代的西方派与斯拉夫派之争,主要代表是与西方派激烈辩论的斯拉夫派。反西方主义最初反对的是西方派崇尚的欧洲中心论、欧洲文明一流论、欧洲道路先进论,简言之,就是反对欧化改革、反对抛弃传统文化、反对迷恋欧洲文明。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俄罗斯民族和国家认同中的“西方”概念发生了变化,范围扩大到包括欧洲和美国在内的整个西方世界。反西方主义的内容也随之延展,从最初的"反欧洲"逐渐演变到了后来的“反欧美”,并且由思想文化领域转移到了地缘政治领域,从反欧化改革、反欧洲道路变成了反政治干涉、反经济制裁、反军事扩张、反意识形态斗争,从一种纯粹的思想争论演变成了付诸行动的政治博弈。  相似文献   

4.
目前,欧洲民众对美国的评价跌到了历史最低点。从短期看,这次美国在欧洲的民意危机主要是来自两方面:布什总统和美国出兵伊拉克。2004年夏,仅有不到五分之一的欧洲人对美国总统有好感,而四分之三多的欧洲人认为伊拉克战争是个错误。美国士兵虐俘的骇人图片进一步恶化了美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形象。但是此外还存在着更深刻和长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影响着跨大西洋的关系和欧美相互的看法。2004年6月,布什三访欧洲:参加诺曼底登陆日的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出席爱尔兰欧美峰会和伊斯坦布尔北约峰会。当他被问及欧洲及其他地区对其支持率不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15年日本反安保运动为主要研究对象。该运动是日本自70年代后又一波和平运动浪潮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社会运动,诱因则是由于安倍政府推进修改安保法案以及和平宪法进程。本文运用社会运动的主流理论——政治过程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深刻分析。认为这次反安保运动的兴起以及最后的惜败都与日本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民众的认知情感以及和平运动组织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虽然2015年反安保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但通过对这次反安保运动的研究可知,日本和平运动兴起的社会经济基础、民意以及运动组织基础依然存在。但日本和平运动要实现政治过程的优化达到其政治目标却绝非易事,需要强劲的左翼政党精英联盟、广大拥有参政热情的日本基层社区民众,以及社会运动组织的强强联合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圣保罗论坛和世界社会论坛,是拉美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都颇具影响力的左派进步运动和非政府组织的论坛.论坛反全球化、反新自由主义,倡导合法斗争、替代现行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争取民主未来和全球善治的主张,集中代表了两极分化的世界格局中弱势群体的呼声.论坛具有组织形式灵活、成员构成广泛、活动方式多样、基本主张贴近拉美和世界现实等特点.论坛的成功召开,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公民运动及公民社会的兴起、参与式民主的演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左派力量的回潮等全球化时代的历史特征以及拉美地区和世界发展潮流的理解,并为我们创建"另一个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可能性方案.  相似文献   

7.
以色列与梵蒂冈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症结有四 :1 .梵蒂冈长期坚持历史上形成的反犹主义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马教皇对希特勒屠杀犹太人保持沉默 ,引起以色列人的不满 ;3.梵蒂冈反对犹太复国主义 ,反对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国家 ;4.梵蒂冈反对以色列将耶路撒冷“犹太化”。从 2 0世纪 60年代起 ,梵蒂冈逐渐改变了对犹太人的态度 ,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 ,但只有梵蒂冈对历史进行更加客观的分析和对待 ,未来以梵关系才能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中非关系和欧非关系的内涵与外延有不同特点.中非交往历史悠久,并一直以和平方式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尽管这种交流缺乏持久性和经常性;近代以后,欧洲与非洲建立了十分紧密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且是一种不平等关系,因此,双方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和斗争.进入现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属性把中非关系推上新台阶,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将使中非关系不断发展;欧洲有关国家在战后虽然失去宗主国地位,但是仍对非洲保持很大的影响,由于欧洲的传统思维依旧存在,欧非之间建立真正的平等关系还需时日.中非关系与欧非关系都是重要的国际关系,寻找和扩大共同点,加强合作,是中国、欧洲、非洲处理彼此关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汪舒明 《西亚非洲》2023,(4):44-67+157
极化是当前美国政治的显著特征之一,宗教文化领域的深刻分歧和左、右民粹主义的兴起是美国政党政治极化的重要驱动力。严重极化的政党政治导致美国“民主衰退”,破坏了美国犹太社团赖以实现繁荣和安全的整体社会环境,沉寂已久的恶性反犹主义重新抬头,支持以色列的两党共识松动。在政治极化加剧的情形下,反对反犹主义和支持以色列这两项议题则具有“党争”含义,也不再能轻易兼容调谐。与此同时,犹太教非正统派群体和正统派群体之间的极化趋向也更加明显,包括新保守派在内的非正统派群体对民主党的认同和支持进一步加强,而正统派群体则加速向共和党保守势力偏移。两者在塑造美国社会政治、应对反犹主义、支持以色列等重要议题上的分歧加剧。美国犹太社团的非对称极化态势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0.
张宏明 《西亚非洲》2008,5(1):18-28
16世纪初是资本主义时代的开端,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兴起开启了非洲近代史的帷幕.奴隶贸易、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近代史上的这三种罪恶构成了非洲与资本主义世界关系的特征.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度是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派生物,也是当时世界经济结构的一个关键部分;而种族主义,特别是反黑人的种族主义则是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度的伴生物,也是留给非洲人最可怕的精神遗产.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种族主义却充当了唤醒和催生黑人种族意识的"酵母",近代非洲思想也正是从种族主义的污秽中诞生的.从功能上说,种族主义对近代非洲思想的孕生所起的是一种反作用.大西洋奴隶贸易、美洲殖民地奴隶制,以及欧洲学者的推波助澜都在反黑人的种族主义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