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生态税收调节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现状。 1.概述 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宣传手段,发挥这些手段各自独特的功能和优势。环境经济学用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理论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若干政策工具,如直接管制工具、社会规范工具、财务管理工具等,而生态税收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财务管理工具。生态税收理论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扩大了对外部性的研究,认为生产中的外部性不是外部性产生的唯一来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外部性还包括消费  相似文献   

2.
公共物品的传统定义存在缺陷 ,应该从交易成本入手来界定公共物品的概念。在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领域不存在无限制的公共产权 ,私有产权事实上是解决公共物品资源配置问题的基础。政府在公共物品提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政府不可能是所有公共物品最佳或唯一的提供者。合理界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范围必须尊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自由交易的权利和规则。  相似文献   

3.
大气环境在经济学中属于公共物品,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导致"搭便车"和滥用现象的存在。雾霾的产生实质是公共物品的负外部性——人们不加节制地使用了大气资源的产物。一般认为这种负外部性是市场经济所不可避免的,甚至根据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得出这是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经历的阵痛,而且只能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来加以治理。从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中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是:对于全国范围的雾霾问题,政府界定清晰产权,余下交由市场解决,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公共物品的产权分析与供给模式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公共物品的特性出发 ,简要阐述了公共物品的特征必然导致“搭便车”和外部性的现象 ;第二部分本文对提供公共物品的不同产权机制进行了比较 ,具体论述了公共产权和私有产权、社团产权各自的优缺点 ;最后针对我国现状 ,提出了对于不同的公共物品应采取不同的供给路径 ,特别针对“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公共选择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政府规模快速增长呈现出的的问题给出了较为令人满意的解释,它从政府功能(公共物品供给者和外部性消除者、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者)、利益集团、官僚体制及财政幻觉的角度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与解释。  相似文献   

6.
许关凤 《工会论坛》2008,14(1):76-77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政府一元化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文中首先简要介绍了公共物品的层次性、特性的动态性与边界的模糊性,接着主要对影响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的约束变量进行详细分析,最后总结了受多种变量约束下的几种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7.
论政府在环境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公众对环境公共物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政府全部承担供给的责任面临巨大压力。公共选择理论从政府“经济人”角度证明政府不可能完全有效率地供给公共物品,治理理论也证明现代政府要有效地供给公共物品需要与社会合作来完成。在环境公共物品的供给中,政府的角色是为各类环境公共物品提供正式制度保证;同时,政府应该生产纯环境公共物品,并与社会协作生产和提供准环境公共物品。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社会中,社会物品一般分为二部类: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和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由于公共物品具有利益外溢性特征,并且公共物品的提供需要大量资金,公共物品由公共部门(政府)来生产能实现公共物品供给的相对有效性。而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城乡分割体制的存在,政府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处于一种缺位状态,作为准公共物品的医疗保障也是如此。因此,本文从公共物品的角度对我国目前农村的医疗保障体制进行了分析,剖析当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在农村医疗保障体制中政府责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城市社区日益成为社会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的基本单元。然而,现有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社区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改革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方式,建立新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已成为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中心任务。以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供给公共物品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发展和完善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共物品的供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特别是随着农村现代化的逐步展开和以减轻农民负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行,公共物品的短缺必将进一步凸现。如何规避短缺困境,不断扩大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本文探讨的主旨。1.农村公共物品短缺现象的分析。公共物品是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物品。其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即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物品获得利益,或虽经技术处置可具排他性,但成本太高而导致经济上不可行;非竞争性,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每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外部…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治理是政府、市场营利性组织、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参与的社区建设问题。由于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治理体系中公共理性的缺失和传统科层制痼疾引发的信息不对称,国家、市场、社区等不同范畴下的治理主体在各自治理逻辑引导下走向了非合作博弈,并在传统科层制的控制下陷入"向上负责"、"权责和供需双重失衡"以及"迭绎循环"的低效率公共物品供给困厄场域。立基国家——市场——社区的行为逻辑分析进而建构多重治理逻辑分析框架,厘清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治理中多重治理逻辑关系,在公共理性引导下构建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多元互动供给治理模式,转变传统科层治理狭隘空间,促进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高效长效治理,推进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政策民主要求公共选择的结果平等,但人们的公共选择行为却会产生外部性,从而产生政策的歧视性对待.因此,公共选择的外部性与政策民主的要求是相背的.公共选择的外部性与多数主义规则直接相关,但由于多数主义规则是通行的决策规则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公共选择的外部性就难以消除,外部性问题也因此成为困扰政策民主的一大难题.宪政经济学试图通过立宪改革消除公共选择的外部性进而实现一种原则政治,但由于难以摆脱公共选择理论的范式窠臼,这些改革总是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公共选择外部性的消除需要针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进一步范式超越,而协商民主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体现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程度。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在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面对社会公共物品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现实,通过分析当前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存在的弊端,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从而实现公共物品的政府有效供给,对于缓解财政压力、提高人民福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公共设施的完备化,促进区域内各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长三角16个市和珠三角9个市的公共物品供给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的公共物品供给平均水平高于长三角地区。但是,长三角地区各市之间公共物品供给数量相对比较均衡,结构差异也不是很大;珠三角地区各市之间公共物品供给数量存在较大差距,结构差异也较大。因此,长三角16个市和珠三角9个市,应该有针对性地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数量和完善公共物品供给结构,最终实现区域内公共物品供给均等化。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影响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因此,政府应尽快改革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创新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保证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从而切实满足农民对于公共物品的需求,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司法作为政府部门面向公众提供消费的准公共物品,存在着供需关系.依据林达尔均衡理论,程序正义要求下的有限边际供给,判断依据偏差,外部性环境均影响均衡点E点的出现.为此,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建设和理性司法,扩大立法过程的民众参与度、司法过程的民主性,尊重当事人选择判断纠纷依据的自主权,并为人民提供多元的纠纷解决方案是实现司法“让人民满意”的理性举措.  相似文献   

17.
社区是基层群众的自治组织。但是在建设过程中,社区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行政化特征。本文主要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反思社区行政化的问题,从"经济人"假说、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角度来分析社区行政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社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拓宽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途径,积极引入非营利组织,建立政府与社区居委会良性互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治理的多元模式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公共物品治理在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重要性凸显。公共物品治理包含着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两个纬度,经济学科纬度主要涉及物品的供给问题,而管理学科则主要关注物品有效管理的问题。广义的公共物品包括纯公共物品、收费物品和公用物品, 根据供给和管理是否有效两个标准,私有化模式、国家化模式和自主组织、自主治理模式都不是公共物品供给的唯一和最佳模式。分析表明,多元化模式才是农村公共物品治理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9.
第三部门作为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中国第三部门在供给公共物品过程中更多地倾向于城市,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需要第三部门的积极参与。要拓展第三部门对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必须改变城乡二元公共物品供给体制,改善第三部门的法律、政策环境,理顺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并加强第三部门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多元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在传统的一元供给思维和以政府为中心的供给体制下出现了“高原现象”,因此,我们应在直面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现状的基础上,认识多元供给的可能性,从而在供给思维、供给主体、供给问题、供给内容、供给方式方面对我国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进行多元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