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明星是连江县马鼻乡兴墩村人,他参加革命的经历与众不同:三十年代初,他家乡邻近的透堡乡贫苦农民在连江早期共产党人杨而菖的领导下,举行了闽东最早的农民暴动。刚刚暴动起来的农民,还没能正确把握党的政  相似文献   

2.
1933年底至1934年上半年,福安成为闽东革命的中心。1934年2月,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福安柏柱洋召开,闽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又相继成立了中共闽东特委、共青团闽东特委、闽东妇女工作团、儿童团、工会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分田运动,有10万农民分到了土地。闽东苏维埃政府先后下辖福霞、安德、安福、福寿、连江、霞鼎、宁德、罗源、周墩、霞鼎泰等县苏维埃政府、42个区维埃政府、800多个乡维埃政府,鼎盛时期形成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区域,并先后成立了闽东红带总会、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闽东红军独立团海上游击独立营等革命武装。  相似文献   

3.
郑敢买枪记     
1931年,连江县透堡人民抗租减息武装暴动之后,闽东地区的革命形势犹如黑暗中点燃了的一丛熊熊烈火。为迅速建立闽东连江第十三支队,保卫胜利果实,更有力地打击国民党地痞、税警、土匪帮,我党组织命令郑敢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买枪任务。  相似文献   

4.
夜袭丹阳     
活跃在连罗地区的闽东工农红军13独立团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闽中第一支队”。1934年1月2日支队政委杨而菖在解放马鼻镇的战斗中不幸牺牲.中共连江中心县委为了更好领导革命斗争,在透堡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闽东工农游击第13总队基础上扩编为闽东工农红军(连罗)第13独立团,魏耿(后叛变)为独立团团长.陈祥榕为政委.杨采衡为参谋长。扩编后,部队随即由魏耿、陈祥榕、杨采衡等带领开往罗(罗源)古(古田)交界的丰余、小善、罗厝前一带活动.避开国民党主力部队的“围剿”.开辟新区.发展武装。  相似文献   

5.
(一)“二战”时期,连江是闽东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早在一九二九年九月连江就建立了党的特支,一九三一年十一月成立了县委。党领导的农民运动蓬勃兴起。一九三二年八月,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三支队在连江官坂合山村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连罗革命进入了武装斗争的新阶段。十三支队在成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粉碎了敌人对连罗地区的三次“围剿”,争取了丹阳、桂林民团二十多人携枪起义,先后打垮了连罗两县十八个地主  相似文献   

6.
1934年9月底,在中共闽东临时特委的领导下,以闽东红军第二独立团、第十三独立团和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留下的部分骨干为基础,组建了闽东红军独立师。全师3个团,共1600多人。闽东红军独立师的创立,把闽东土地革命推向了最高潮。 此前,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34年2月在福安柏柱洋召开,选举产生了闽东苏维埃政府,马立峰任主席、叶秀藩任副主席。闽东苏维埃政府下辖福霞、安德、安福、福寿、霞鼎、连江6个县苏维埃政府,42个区苏维埃政府,80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不久,又相继成立了罗源、周墩、霞鼎泰3个县苏维埃政府。闽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立即在苏  相似文献   

7.
1933年底,闽东革命发展迅猛。闽东地方党组织利用“闽变”这一有利时机,领导了全区性武装暴动。从此,闽东苏区进入鼎盛时期。在那火红的年代里,闽东妇女为建设苏区、保卫苏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闽东妇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一)1929年春,红四军入闽,极大地推动了福建革命斗争。在中共福州市委的领导下,福安、连江两县相继成立了县委。县委一成立,就把妇女运动  相似文献   

8.
透堡农民暴动遗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透堡镇北街埕里林氏宗祠. 1931年7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组建后.工作的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10月9日.福州中心市委农村工作巡视员邓子恢到达连江镜路.随即召集中共连江特支扩大会议.传达部署减租抗债斗争.并取得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五年二月敌人派重兵猛扑连罗地区,这一地区唯一的红军部队——闽东“西南团”(红军第十三独立团编入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之后,连江县委将地方武装赤卫队、肃反队、警卫连等组成连罗独立营扩编起来的,约有五百多人枪)。决定分兵两路奔向山区和沿海突围。其中连江县委领导机关及西南团的两个连撤到沿海一带,经与西洋岛上闽东红军海上游击独立营取得联系,于二月十八日连夜率部二百余人乘船前往西洋岛、浮鹰岛。但在途中又遭敌人追击,大  相似文献   

10.
1932年5月至1933年1月间,时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的陶铸两度到连江巡视党的工作。指导创建工农游击队,开展游击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其言传身教和拳拳的爱民之心,在连江老区群众中记忆犹深。至今流传。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30年代初期,为了巩固和保卫海上交通线,更有效地打击敌人,在闽东苏区这块广袤的红土地上先后建立了三支红军海上游击队,"一支在现在的霞浦县海岛乡、一支在福鼎市秦屿镇和大岗山、一支在连江县下宫",统称为闽东海上游击队,而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当属霞浦海上游击队。对于这支来自普通渔家子弟的英雄海上红军队伍的特殊历史地位与贡献,中共宁德市委原副书记唐颐撰写  相似文献   

12.
林启兴  诺秀石 《福建党史月刊》2006,(10):I0004-I0004,I0005
1934年8月上旬,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放弃攻打福州,冒着炎夏酷暑,踏着坎坷的山路,向闽东苏区连江县所属的桃源村转移。当先遣队经潘渡到达陀市村时,中共连江中心县委根据第四区区委的报告,派县委宣传部长陈元等前往迎接,先遣队领导人寻淮洲等在陀市上社村区苏所在地接见了陈元,听取了连罗党组织  相似文献   

13.
<正>1932年下半年,年仅18岁的叶飞根据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在福安、连江两县"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的工作安排,只身来到闽东,开始了其艰苦卓绝的闽东革命历程。他见证了闽东革命根据地初创、发展、繁荣的过程,领导了闽东革命斗争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使闽东革命根据地成为党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15块游击区之一,可以说,叶飞在闽东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闽东,他虽频繁遭遇生命危险、屡屡面对革命挫折、多次被推到历史的交叉口上,然而,他将磨难当作考验  相似文献   

14.
八十年代以来,在有关反映闽东三十年代工农武装斗争的论著中,都把闽东工农游击队下属的七个支队的名称,写成“闽东工农游击第×支队”,中间漏了一个“队”字。笔者认为,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根据现有找到的盖有第七和第十一支队队部印鉴的两张收条来看,第七、第十一支队是闽东工农游击队第七、第十一支队,而不是闽东工农游击第七、第十一支队。照此类推,一、三、五、九、十三支队也应如此。希望在今后的论述中,注意  相似文献   

15.
1949年5月5日深夜,平潭人民游击支队攻下平潭敌军主力据点中正堂,第二天八点前迫使警察局与县政府等处守敌向我投降,11日林荫率残余部队逃往白犬,平潭全岛解放。17日成立平潭县人民政府,在解放大军南下尚未到达福建,地方游击队只靠自身的力量解放一个县并成立人民政府,在福建是绝无仅有的。平潭是孤悬海外的岛县,没有正规军驻守,但国民党地方武装力量是全省少有的强大。抗日战争时期有四个县自卫中队的编制。抗日战争结束后,缩编为两个县自卫中队,拥有二十多挺机枪与大批步枪、手榴弹。1946年曾焕乾计划在平潭搞武装暴动,目的就在于夺取这批武器。除两个自卫中队外,还有林荫私人武装、接兵连、盐缉队、  相似文献   

16.
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郑笑枫、舒玲所著《陶铸传》,在提及1932年6月6日福建省连江"官坂暴动"后所成立的红军游击队的番号名称时,这样记述:"6月下旬,福州中心市委派专人来到合山,发给连江县委一面红旗,一把军号,五把朴刀。  相似文献   

17.
角楼位于福清镜洋镇西部山区。1934年8月,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在这里成立。同年11月,又在这里成立了工农红军福清游击大队。游击大队以这里为基地开展武装斗争,开辟了罗汉里游击根据地。樟溪蔡三俤住房中共闽中特委成立旧址。位于镜洋镇樟溪村。1935年5月,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与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在这里召开联席会议,讨论闽中地区革命形势,研究斗争策略,并成立中共闽中特委。这次会议还决定把福清和莆田两支游击队整编为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在特委统一领导下,分别以罗汉里和常太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左上)  相似文献   

18.
1934年春,中共福安中心县委派时任委员的曾志前往霞浦西洋岛,将柯成贵的队伍收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团海上独立营。在党的领导下,这支革命队伍开展海上游击战争,开拓了海上对敌斗争的通道,为红军部队购买武器、粮食、医药,运送红军游击队伤员,掩护中共连江县委机关和红军西南团,真正成为闽东游击区对敌斗争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9.
第一集 1932年,闽东地区发生特大春荒。数千农民在中共福安地下党领导人莫雪峰、展洪波、石沛霖等率领下,浩浩荡荡开赴赛岐,向县民团团总刘子寿请愿,要求减免捐税。海军陆战队营长江飞汉和县警备大队大队长王伯涛却下令向手无寸铁的请愿农民开枪,高升街上顿时硝烟弥漫、尸横遍地……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尹国强、郑爽、姜佩、刘海涛等人到闽东领导开展游击武装斗争,举行了著名的兰田暴动。暴动胜利后,成立了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  相似文献   

20.
东岭革命根据地地处福州市郊区和连江县边境,现属宦溪乡、亭江镇、鳌江乡管辖,其中心地区坂、牛项、梅洋距福州市区和马尾、连江县城约30里.该地区在军事上是一个敏感点.1949年4月,国民党大批部队溃逃南下,集结于连江、琯头、马尾和福州东、北门外,驻琯头敌七十四军扬言"要消灭东岭土共,拔掉这个钉子".他们不断派出便衣伪装逃兵或派出小股敌人潜入我根据地侦察骚扰,均被我东岭游击队和各村的民兵击退或捕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