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我国率先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安徽省滁县地区,一批有文化的年轻农民同摄影攀了缘。八月底,记者在滁县地区摄影协会举办的业务培训班上,见到十六名农民摄影爱好者。他们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淳朴、大方、热情、爽朗。当记者问及他们学摄影的动机时,有的说:‘为了改变农村“照相难”的现状’。有的说:‘想提高技术向报刊投稿。’一位穿米黄色连衣裙的年轻姑娘答道:‘想开个照相馆。’她旁边的一个小伙子说:‘想闲时照照相,好玩。’不料别人揭了他的  相似文献   

2.
耀中 《瞭望》1984,(14)
前些时候笔者在苏南农村碰到两件事,感触颇深。其一,有位亲戚要买一部收音机,一天转了四五个集镇都无贷,临到商店打烊时,才在常州市一家百货店买到了。售货员说,店里存货也只有三部。其二,有位老乡想买过滤嘴‘牡丹’香烟,跑遍了常州、苏州、无锡、镇江、南京,都买不到,只得求我在北京购买。同一商品在甲地供过于求,在乙地供不应求,在产地多得成了‘灾’,在销地却少得成了‘宝’,这类‘肠梗塞’情况并非个别。流通渠道不畅,商品交换不发达的现状,同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人  相似文献   

3.
近读《新华每日电讯》发表的一组来自大连的报道,题为《北方,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在这道风景线上,最亮的一个景点是:大连,成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据报道,近来大连的许多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一些公共场所,都把砖石砌成的大院围墙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通透美观的各色栅栏。在这座没有“围墙”的城市里,“公园、广场是‘透明’的”、“机关、政府部门是‘透明’的”、“居民区也是‘透明’的”……人们在大街上漫步,美丽的大海、沙滩、绿草、鲜花尽收眼底,倍感畅快。一位社会学教授评论说:“打开围墙显现出开放城市人们开放的胸怀。”  相似文献   

4.
“我们非常担心求真务实又被一些官员当成可以到处贴的‘标签’、啥都能装的‘箩筐’,在喊得山响的口号声中,使具有深刻意义和丰富内涵的求真务实表面化、口头化、庸俗化。”安徽省委党校一位教授的意见是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忧心的问题。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个别地方已出现以形式主义落实求真务实的苗头。福建省漳州市委一位部门负责人说,现在求真务实几乎成了一些领导的“口头禅”,开会时一张口就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些地方在工作中屡屡出现的“做戏”现象,最近,石家庄市政府向全市政府干部提出一个要求“做事不‘做戏’,做‘实干家’,不做‘表演家’。”并因此取消一批“表演项目”,旨在开创一种新的工作作风。这一招,算是抓到了点子上。这些年,基层十部“做戏”的事确实出了不少。有的是在会台上“做戏”。喊大口号、说大计划、提大措施、讲大蓝图,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但到年终如果有谁细心逐条核对一下,就会发现,十之八九都是空对空,“落实率’连20%也达不到。也有的是在汇报材料上“做戏”。拣好的说,拣大的说,拣已经做了的说。…  相似文献   

6.
一位即将离休的老干部,在欢送会上,诚恳地对大家说:“我要走了,‘过五关斩六将’,那是党和人民的功劳。今天,我来说说‘走麦城’”。接着他讲了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教训,他的发言,博得了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7.
“偶然”对一个人有时是重要的。就以我的职业来说吧,学的专业是机器制造,分配到设计院工作合乎常规,也是‘必然’。七十年代初,组织上找我谈工作,说要我去搞宣传,从事政工。太‘偶然’了。就是这个‘偶然’,自己在政工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五年。在服从需要的年代,个人是不讲条件的,就是心中有点想法或理由,也不好开口,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常是‘自力更生’。想通了上岗,干中充实了认识,结果还坚定起来了。政工这一行风风雨雨,加强与淡化的交替,取消与有位的争论,一波才平一波又起,然而我认定一条: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近日听几位领导同志述职,在每人必有的“一分为二”时,“……不够……不够”的组词何其多。有位参加评论的同志反感地说:“你们尽说这也不够,那也不够,光说些‘不够’就够了吗?”  相似文献   

9.
北宋词人晏几道,是位‘工于言情’,以感情真挚、深沉见长的词人。一些词话家称之为‘古之伤心人’。 晏几道是晏殊的幼子。晏殊是志满意得的达官显贵。他不仅官做得大、诗词、文章也流誉天下,北宋中、前期的一些名臣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都出自他的门下,可谓是门生故吏满天下了。有这样一位‘好爸爸’,晏几道理应有‘出息’,可偏偏这个‘宝贝’一辈子潦倒、贫困,只做过极卑微的小吏——监颍昌许田镇,大概相当于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是在‘聚光灯’和‘放大镜’下工作的,要时刻想着有无数双眼盯着自己,一言一行都不能有丝毫闪失、不能出任何差错。”一位领导干部的从政心得颇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1.
轻松言死     
郁文 《瞭望》1999,(43)
这是一个不大招人喜欢的话题。《红楼梦》第63回写贾敬误服仙丹而亡,叙述道:“忽见东府里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宾天了!’众人听了,吓了一大跳,忙都说:‘好好的并无疾病,怎么就没了!’家人说:‘老爷天天修炼,定是功成圆满,升仙去了。”’这里的“宾天”、“没了”、“升仙”都是说贵敬死。死不说死,换个说法。死这回于事,别看谁都躲不开、闪不掉,但谁也不想招惹它。于是,汉语词汇中就有了许多专门指代死的词儿,像什么“物故”、“不讳”、“回首”、“狠谢”等等,解释起来都挺文化。而且不同人的死都有不同的说…  相似文献   

12.
‘不婚而育,风流女星更风流;连拍佳片;风靡影坛再风靡。’这一醒目标题出自某电影制片厂出版的一本有影响的电影杂志。用这样的桃色新闻来吸引读者,编者也算是煞费苦心。再看行文,说的是一位外国影星,如何‘一炮走红后,成了众目睽睽的对象’。又如何因为生下了一个男婴,引起了关于孩子的父亲是谁的种种猜测,并‘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13.
谢泳 《各界》2014,(7):27-31
《读书》1999年第3期有陈红民先生一文:《智者千虑》.主要意思是说当年蒋介石请胡适入政府,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虽然胡适最终没有“被湿了羽毛”,但“胡适怦然心动,有欲迎还拒之态,虽然属人之常情,但也可见在一定条件下,修炼了三十年的‘独立地位’是可以放弃的,‘诤友’也能成‘战友’.”  相似文献   

14.
老家村里有两位我喊表姑的邻居。她们是本村邵家的闺女,早年间都嫁到徐州,又都落了难才先后回娘家来立门户的。其中一位婆家姓牟,娘家人都喊她“牟家”,我喊她牟姑。去年初冬回乡,进了家门就听说牟始去世了!我忙问,“牟姑夫呢?”母亲感叹着说,“他一辈子处处靠着你牟姑。连‘走’都是脚跟脚,你牟姑死了不到一个月,他也就死了。”当年邵家把牟姑嫁到徐州,看上的是牟家在城里“办公事”。牟家父子俩都是站马路的巡警,这在城  相似文献   

15.
伏琛 《瞭望》1990,(11)
金克木先生说:“古人读节标榜说要读出圣贤本意。读来读去,只怕已经大大超过‘本意’了。不信,试翻翻历代的‘经解’,比‘经’多出了多少倍?单是《皇清经解》就有一大堆。”这是确凿的。《红楼梦》也算是说部中的一部“经”,自从风行以来,解者纷起,从旧红学到新红学的索隐、探微和评点文章,汇集起来,也许一二个书橱也容纳不下。  相似文献   

16.
成都的小吃,丰富、便宜、独具特色,这早已名扬四方。各类餐厅、饭馆、饮食店有5万多个,在全市大街小巷星罗棋布。一位广州客人在品尝了成都的佳肴之后,撰文称赞道:“人们常说‘食在广州’,我说‘食在成都’也是当之无愧的。” 以美食自豪的成都,论吃无可非议,令人称赞,但有些店、摊的食品卫生状况却美中不足。 最近,记者仅在繁华的闹市区浏览一下,发现相当一部分饮食店营业时间  相似文献   

17.
衍太太何许人也? 乃《朝花夕拾·琐记》里鲁迅笔下一个活脱脱的东方女性。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孩子们眼里的一位‘大好人’。无论孩子们干了什么坏事、闹出什么乱子来,她都一味鼓励、支持。孩子要吃水缸里的薄冰,她和霭地笑着说:‘再吃一块’、‘看谁吃得多’;孩子们比赛打旋子,她从旁计数叫好,直到孩子旋得跌倒。  相似文献   

18.
瓜田先生对假货的思想准备一向是够充分的,没想到,日前还是有新闻把他吓了一溜跟头。话说今年九月十一日,‘质量万里行’特别工作会议在黄山举行。黄山市的领导同志说,在此之前已接待过一支‘万里行’的队伍了。‘万里行’组委会负责人、《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总编辑艾丰先生一听怒不可遏,终于在黄山上追上了正在游山观景的‘李鬼’。‘李鬼’一见‘李逵’,登时望风逃窜。黄山人大开眼界,咱读者也长了见识:敢情‘打假’队伍也有假的!据《杭州日报》说,‘迄今为止,全国各地发生冒牌‘万里行’队伍非法活动事件已有七起,其中一个假冒‘万里行’记者的犯罪团伙在天津骗取了企业近百万元资金’。  相似文献   

19.
近一年来,“乡土文学”进入台湾电影界,给台湾影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反共片、言情片、武侠片、鬼怪片,由于其内容的荒诞无稽和艺术水平的低劣,已为越来越多的人厌弃。《台湾日报》一次调查说,台湾观众因“武侠片打打杀杀,爱情片表演恶心,神怪片不合情理”,而予拒看。台湾《自立晚报》也说,“台湾影片‘两头主义(即枕头和拳头),内容千篇一律,毫无新意。除了‘性’就是‘打’,除了‘打’还是‘性’,实在没有什么看头”。台湾观众为影片的  相似文献   

20.
身居企业,每言及人才,总不免有几分内愧。不为别的,只因在下才疏学浅,既拿不出科技攻关的绝招,又胸无振兴企业的良策,也便自认与‘人才’无缘,只可安于多年如一日的‘刀笔小吏’,作一点‘嫁衣裳’之类的活计也就是了。 然日前忽有惊闻,就是某厂将一远近闻名的‘酒桶’提为办公室主任,并造出舆论,称此举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吾辈少见,却未敢‘多怪’,只觉茅塞顿开,喃喃自语道:‘噢,噢,噢,原来“酒桶”也是人才!’ 说‘酒桶’是人才,桌面上少有人讲,但实际生活中已成‘一族’。他们虽一不懂技术,二不懂管理,既无真才,又无实学,然在非常的社会环境下,却能发挥其特殊的作用,于是也往往特受领导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