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文园 《知识产权》2003,13(5):54-56
一、商标相似侵权的理论基础所谓商标相似侵权,是指在相同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近似的商标,或在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而构成的商标侵权。商标相似侵权主要有三层含义:(1)在相同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近似商标;(2)在类似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3)在类似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近似商标。为什么商标法要规定商标相似侵权行为呢?其中的原由,笔者认为,并不是因为在表面上,他人的商标在外观、读音或观念上与商标权人之商标相近,或者他人的商品/服务与商标权人的商标所使用的商品/服务…  相似文献   

2.
【裁判要旨】1.人民法院在审判侵犯商标权纠纷案件中,对涉案商标是否属于驰名商标作出认定,属对案件基本事实的认定,并非确定特定的民事权利,既不受当事人诉讼请求的限制,也不能径行判决涉案商标为驰名商标。2.复制、摹仿、翻译他人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不相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属于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损害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3.商标和企业字号虽然在性质上并不完全相同,但二者同属于标志的范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区别商品和服务来源的作用。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文字登记为自己企业名称中的字号,混淆商品或者服务来源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商标法没有明确规定,但注册商标所有人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主张权利。  相似文献   

3.
鲁佳 《法制与社会》2010,(19):93-94
驰名商标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商业价值使其成为假冒、仿冒的侵害对象,建立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是十分必要的。根据《Trips协议》和《巴黎公约》的规定,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扩大到未注册的商标上,将注册的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扩大到非类似商品或服务上;确立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本文指出对于驰名商标的认定方式、认定标准、保护范围及措施等问题进行探讨,对于完善驰名商标的保护制度,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护商标权人和消费者的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傍自名牌"是指驰名商标权人利用其品牌的影响力销售与驰名商标核定使用商品或服务无关的商品或服务,对生产该类商品的其他生产者构成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自傍自名牌"不但对正当竞争秩序构成了侵害,而且最终也将造成驰名商标的自我淡化。防范驰名商标的"自傍自名牌"现象,对企业及其驰名商标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驰名商标的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驰名商标的认定张今,柴瑞生驰名商标,俗称名牌,是相对于普通商标而言的,通常是指在消费者心目中享有崇高信誉,知名度较高的商标。商标是工业产权,它一旦成为驰名商标,便会转化为具有巨大价值的资产,不仅会给商标权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会给国家和地区带来源...  相似文献   

6.
尽管商标是商品和服务的标记,而商号是企业特定化的标志,但由于目前我国法律制度对两者的保护是相互分离的,在商标领域对商号不予保护,在商号领域则只对驰名商标予以保护,这使得商标权和商号权的冲突成为必然.冲突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在先使用的商标,而且往往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被他人作为商号使用,这涉及到商号权侵犯商标权;二是将他人的企业名称中的商号部分或简称等显著部分作为商标使用,例如上市公司的商号,这涉及商标权侵犯商号权的问题.对于商标侵权案和商号侵权案,权利人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笔者认为,法院处理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冲突,要注意掌握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好太太"案是2006年知识产权讨论的一个热点。笔者通过"好太太"案,针对驰名商标问题,提出了如下两个观点:第一,我国应当修改现有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先使用商标的主体,如果其后他人在非类似商品上使用的相同商标成为驰名商标,先使用此商标的主体仍享有商标权;第二,我国应完善商标共存制度。  相似文献   

8.
联合商标、防御商标与商标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商标权是商标法律制度的核心,如何加强和完善商标权的保护,是商标理论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对商标权的保护,往往是通过赋予商标权人一定的禁止权来实现的。从正面讲,注册商标的专有权保护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相应地,从反面讲,注册商标的专有权仅能排斥他人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却不能排斥他人在不同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和在相同商品上使用不同商标。但在商标  相似文献   

9.
商标在先使用的法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实行商标自愿注册制度,除了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外,其他商品和服务均可使用未注册商标。当一个在先使用但未注册的商标被他人用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或服务上,或者被他人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注册为注册商标的时候,在先使用人是否有权禁止他人的使用或者对抗他人的注册,是近年来我国商标法理论和实务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本文将根据我国商标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一、在先使用与商标权我国商标法及相关法律没有使用一般意义上的“商标权”一词。凡提及与商标有关的权利时,均使用了严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指明商标权人的合理使用制度是由美国司法判例创设的,它不同于传统商标合理使用制度.在判断是否构成指明商标权人的合理使用中,我们除了要考虑使用商标是否必要外,还要判断商标使用方式是否超出了商标权应该受到限制的范围,使用商标的结果是否会带来消费者就商品来源之间存在赞助或者许可关系发生误认.我国商标法律制度中对指明商标权人的商标合理使用制度规定不充分,关于其构成要件的认识不足.司法实践亟待法律法规对指明商标权人的商标合理使用类型进行总结,对其构成要件进行明确.  相似文献   

11.
商标权是商标所有人在一定期限内依法把某一特定的商标用于某一商品上的一种专有权,其具有独占性、地域性和时间性,未经商标权所有人同意,任何人不得使用或申请注册与受到法律保护的相同或相似的商标。世界各国为了保护商标权人的利益,加强对商标的管理,大多制定颁布了商标法,但由于各国商标法对商标权的申请、审查、注册等所作的规定不同,涉及到商标权的有关问题则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冲突,而且在涉外商标权方面,极易发生纠纷。  相似文献   

12.
商标淡化理论是为了解决商标混淆理论的局限性而产生的.商标侵权制度一般强调保护商标识别的唯一性,而商标淡化制度是对有务件的驰名商标或著名商标提供保护,以此类商标识别性的强度为着眼点,从而不同于商标权保护制度.建立在商标权保护理论之上的广告功能变迁说、表彰功能变迁说和商标显著性保护说都不能揭示商标淡化制度的实质.商标权人的商誉、社会购买秩序利益以及国家战略利益共同构成了商标淡化制度保护的实质.三者各居其位,保持均衡,商标淡化制度适用的主体性要件也因此得以构成.因商标淡化制度着重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故宜将其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中.  相似文献   

13.
一、驰名商标的法律特征 (一)该商标经长期使用,为相关公众所熟知。 一个商标成为驰名商标,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使用,以便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和认可,并且需要经过法定程序认定。如英国《商标法》规定:“必须是使用了7年以上的商标,方有可能入围参与驰名商标的评选。”而相关公众,应包括该商标所标识的商品或服务所涉及的生产者、经营者及消费者。 (二)该商标所标示的商品或服务质量优异稳定,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与普通商标相比,驰名商标具有较强的认知功能,能够产生“认牌购物”的效应,能给驰名商标所有人带来巨大…  相似文献   

14.
防止驰名商标异化:司法解释的制度设计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驰名商标异化是一些企业在驰名商标认定的目标、路径和结果上,采取各种行动和策略来背离或偏离驰名商标立法目的或权利本质的现象.司法解释为了防止驰名商标异化,进行了针对性的制度设计,但只能在防止围绕认定路径的驰名商标异化行为上发挥有限作用,而且有进一步刺激驰名商标异化的可能性.在适用相关司法解释时,应当将市场声誉列为驰名商标认定必须考虑的因素,从商标与商品两个方面对商标驰名进行举证,从而保证驰名商标认定符合法律的本意.  相似文献   

15.
驰名商标为一国或地区范围内,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因具有较高声誉和商业价值,驰名商标易被他人复制、模仿、翻译等不当使用,掠夺其商誉,从而误导公众,侵害商标权人和消费者利益,扰乱竞争秩序。因此,各国立法十分重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本文对一些主要国家法律或国际公约保护驰名商标的规定进行了介绍,以期对我国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理解与实施有所助益。一、驰名商标的认定驰名商标,又称"著名商标"、"重大声望之商标"。英文中  相似文献   

16.
【裁判摘要】一、人民法院在审判侵犯商标权纠纷的案件中,对涉案商标是否属于驰名商标作出认定,属对案件基本事实的认定,不受当事人诉讼请求的限制。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项的规定,复制、摹仿、翻译他人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不相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7.
谈商标淡化的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标淡化是针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而言的。所谓商标淡化,就是指对商标显著性有削弱、对商标标记功能的侵害。在普通法系国家,如美国,淡化(Dilution)是商标侵权的一种形式,与一般的在同类或相似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相同或相似商标及不正当竞争等,同属商标权人可提起诉讼的案由之一。发达国家对商标淡化的侵权性已加以确认,并在各层次上进行规范,而我国至今未有相关法律对淡化行为施以有效的扼制。法院在判案时就无法以商标淡化为理由作出判决,只能依据其他法律规定作出判决,虽于道理上说得通,但于法律上却颇为牵强。使用与…  相似文献   

18.
商标侵权行为的立法分类及其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侵权行为是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该行为主要表现为在同种商品和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其主要危害是造成欺骗混淆,导致消费者误认误购,使商标权人的名誉、财产遭受损害,引起社会经济秩序混乱。为了维护商标秩序和商标权人的利益,我国商...  相似文献   

19.
驰名商标一般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享有较高声誉,为相关公众熟知和信赖,并经权威机构认定的商标。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发现对驰名商标的侵害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侵权人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使用于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对驰名商标所有权人造成侵害;...  相似文献   

20.
一驰名商标是在一定市场范围内享有较高声誉的、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与普通的商标相比,驰名商标往往代表着更高的质量或服务,包含了商标所有人更多的投入和商誉,也更经常地受到其他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假冒仿靠。对于这种企业的宝贵无形财产,世界各主要国家均提供特殊的、优于普通商标的法律保护。我国2001年《商标法》明确了与现有国际规则相一致的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即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不得注册或使用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在不相同或不相类似的商品上不得注册或使用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事实上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是比较全面的,除了《商标法》明确禁止以"复制、摹仿或者翻译"等方式注册或使用驰名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