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七八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人们认识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这场革命,使人们深切认识到:“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从而冲破了几十年来的教条主义的禁锢,挣脱了“两个凡是”的羁绊,抛弃了唯书、唯  相似文献   

2.
人们称1991年政治高考试卷是一份“马拉松”式的试卷,称1992年是一份“蜀道难”式的试卷,今年的政治试卷是一份多年未见的好试卷。我以为今年的试卷有如下几个特点和优点。第一,依纲考纲保重点。试题全是考纲范围内的东西,超纲的现象不见了,连题型也稳定了,没有再搞新花样。覆盖面较宽,但又重  相似文献   

3.
尽管高考已经结束,但在考生中了解“高考移民”的情况,考生们还是相当谨慎。“‘高考移民’肯定有,我知道的就有不少,但我不会指名道姓地说出他们的,因为谁都不容易。”山东考生小魏这样对记者说,他的几分老成颇令人感到意外。“‘高考移民’在我们那儿这几年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有条件的谁不愿意考个好学校,如果我有门路也会这么做的。”看来,并非小魏老成,而是“高考移民”真的已经深入人心了。"“移民”大军,三路出击"“高考移民”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特有现象。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考生众多,且各地区之间教育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实行…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政治新教材必修④---《生活与哲学》,在讲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有这样的论述:"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而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一种正确认识,为什么又说它最基本的属性是客  相似文献   

5.
今年的政治高考试卷受到一些师生的赞扬,我认为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点。第一,依纲据本,取信于师生。前几年的试卷总有个别试题存在超纲、超教材、超《考试说明》的现象,今年的试卷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增强了高考的信度和效度。老师们说,这样命题,才会学有劲头,教而放心。第二,从实际出发,适当降低难度。有人说,前几年的试卷难度一再拔高,考得学生羞愧满面,考得教师“不敢抬起头来走路”。在今年的政治高考结束后,我们终于看到师生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今年的政治高考命题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在保持良好的区分度…  相似文献   

6.
真理是具有层次性的,这个问题理论界已有人论及(见李权时:《略论真理的层次性》,载《江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但对真理究竟应该划分为几个层次,尚没有回答。本文试就真理层次的具体划分作一试探,以求抛砖引玉。一、真理层次的涵义要给真理划分层次,首先必须对真理层次的涵义进行规定。我认为,所谓“真理的层次”,是指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表征、一定本质和一定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之所以具有层次,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真理的根本属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这种符合总是历史的、具体的,是受主体和客体自身的发展状况和条件所制约的。因而,真理的发展就会在纵向和横向的无限序列中表现出不同的层次。从纵向上看,人类的认识能力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客观世界反映的深度和广度上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只能达到  相似文献   

7.
国内最近流行的“主观真理论”对经典的“客观真理论”的批评缺乏针对性。真理诚然是一种认识 ,但认识毕竟还有主观的 (任意的、武断的、缺乏根据的、不符合逻辑的或规律的 )同客观的 (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之分。客观真理论则在承认真理是一种认识的前提下来论证真理不是一种主观的认识而是客观的认识。在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的时候 ,必须区分客观性的本体论含义和认识论含义。客观真理论并没有过时。  相似文献   

8.
一、试卷整体评价1.试卷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处处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反映素质教育的主旋律。2.指导思想明确,试题基本稳定。3能力考查特点突出。一是由“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为以“知识为背景或载体,注重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在原有七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条。这些要求在今年的整个试卷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4充分发挥了德育功能。今年高考政治试题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  相似文献   

9.
<正>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他还说过:“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毫无疑问,这是个科学的、唯物主义的论断,它指明了科学理论应含的客观内容及辨别其真假的实践标准,从而为我们区别真理与谬误、科学与非科学提供了正确的界限。不过,应当指出的是,对于其中提到的“一种”和“一个”不应该作简单的绝对化的理解。现代科学的发展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的情形:对于同一个客观现象  相似文献   

10.
2001年“3+2”政治高考试卷,坚持了高考命题改革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命题原则和方法,在保持稳定的大前提下,实现了稳中求进、稳中求改、稳中求新的目标。 今年政治试卷注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既考查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考生扎扎实实地把握基础知识的内在联系,又考查了考生学会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考查了考生全面的文化素质,又考查了考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试题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和学生认知实际,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例如第34题,围绕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问题,要求考生简明…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真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那么这种符合对象的正确认识有什么标志?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不同的哲学家们作了形形色色的回答。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西方哲学史上,回答得最深刻、至今仍有重大价值和意义的,是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一开始,黑格尔就明确地告诉我们,真理既不是认识中简单的开端,也不是单纯的结论,真  相似文献   

12.
如何上好复习课以便让学生在高考中获得优异成绩,是政治学科广大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一要夯实基础知识。纵观历年高考政治试卷,始终遵循着“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原则。实践反复证明,决定政治科高考成绩优良与否的首要因素是看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如何。高考七种能力,任何一种能力的考核都是以相应的基础知识为载体的,脱离基础知识的“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可见,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获得理想成绩的前提条件,夯实基础知识成为复习教学的首要任务。建议第一、二轮复习要在扎稳扎牢基础知识方面…  相似文献   

13.
受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委托,由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政治教研室组办的“1992年全国普通高考政治科试题评析会”于1992年10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报道见本刊1992年第11期)。现将会议时试题的分析讨论评价的主要意见综述如下。一、试题的评价标准试卷评价标准的主要观点有:1.试卷是否体现“两个有利”的原则;2.能否运用课本中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去回答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是否拉开了考生的差距;4.要用系统论的观点进行评价,把评价置于  相似文献   

14.
有发展的试题 1987年高考政治试题出得好: 一、时政题出得“活”。过去,我虽然经过连续几年指导高考总复习,但都没有离开一个“背”字。今年,高考的时事政治命题有创见,出现了贯彻落实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要认真学习和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的“三条”标准;启迪考生认真回顾一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科学和体育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重申了我国奉行的独  相似文献   

15.
一般人们将“科学认识”、“事实判断”、“真理”、“实证分析”与“事实”、“客观”作等价的思考,而把“价值评价”、“价值认识”、“价值判断”、“规范分析”、“善、美”、“主观”与“价值”给以并列的联想。这里,用语的准确性可以商榷,重要的是必须将事实与价值区分开来。由于过去我们在理论上一贯强调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强调从客观,从客体出发,以达到符合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实体、属性、关系和规律的真理认识,追求彻底客观化,不掺杂主观成分的理想目标,这种区分人们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正由于这一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复试,感慨良多.为了考察复试生有无求真的素质,我问:"一个人感情用事或者客观诚实,会对科研产生什么影响?"一考生回答:"这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客观诚实有利于了解事实,但是太多了也不行.它有顽固保守、不利于创新的一面.感情用事可能掺杂主观情感,但是思想活跃,容易创新."我一震,不相信考生们不理解客观诚实和感情用事这对儿常识性概念,又问了13名考生,只有一名明确倾向于客观诚实.有人还说"感情用事"者感情丰富,搞科研就是应该倾注感情.有个男生竟断言:"感情用事是理性的."在他们眼中,客观诚实无所谓褒义,感情用事也无所谓贬义,似乎后者还更有益.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结束,但关于高考的话题却一直在延续。今年高考创了多项“第一”,考生人数第一次突破700万:农村考生人数第一次超过城市考生数;第一次要求参加高考的考生签署诚信协议;11个省、直辖市自行组织高考命题;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增至28所;高招网上咨询历时长,规模大,范围广……其中,有几个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1990年高考政治科评卷工作结束后,各地普遍仅映1990年高考政治试题不仅重视对考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等,而且也比较注重对考生分析问题和判断政治是非的能力的考查,整张试卷较好地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同往年相比,1990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高考文综试卷的选择题中产生了一种新类型,它以文化生活知识为背景,用文学名句或艺术常识为题干,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区分考生综合素质的高下。这类试题因为内容新颖,形式灵活,博得了人们的赞赏,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重视。一、试题特点归纳在2004~2005年的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综试卷中,这类试题共有20多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考查考生再认和再现文化和艺术常识的能力。这种形式的试题是为了考查学生的文学和艺术方面的知识、修养和素质,涉及面很广,难度并不大,且局限于常识性的知识。2005年上海试卷第7~9题就…  相似文献   

20.
“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这一命题被提出来以后,在青年中产生了各种反响,有人认为它是合理的,有人则认为它并不科学。本文也试图对其作一点分析。一、命题的含义“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这一命题的含义是:人的本质是自私的,都是主观“为自我”,没有主观“为别人”的,“客观为别人”是从“主观为自我”派生出来,“就象太阳发光,首先是自己生存运动的必然现象,照耀万物,不过是它派生的一种客观意义而已。”准确地说,这一命题应该改为“主观为自我,客观利他人。”其根据有三:首先,符合人的本性。“社会达尔文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