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革命时期的湖南工人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曾使湖南享有“小莫斯科”的盛誉。早在1920年11月23日,著名的工人活动家黄爱、庞人铨等就组织了“湖南劳工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湖南迅速建立了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在反对赵恒惕军阀统治斗争中,黄、庞二人最早为湖南工人运动献出了生命。黄、庞的牺牲,唤起了工人的觉悟,促进了湖南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到1922年10月,湘区已建立了14个工会组织。11月,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成立,毛泽东被选为总干事。到1923年春,工会迅速增长到32个,有组…  相似文献   

2.
1919年5月到1923年5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时期,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的时期。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最早的一批共产主义者逐步形成。他们积极投身于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并进行组织工作,进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这一过程是艰苦的,复杂的。早期共产主义者同影响工人运动的各种反动思潮及资产阶级所把持的招牌工会既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又与其中一  相似文献   

3.
王俊卿 《传承》2001,(6):34
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经常到工厂做工,了解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他走上革命道路以后,重视工会运动,关心工人利益。1929年7月,邓小平受中共中央派遣来广西领导广西党的工作,开展统战与兵运活动。是年10月,俞作豫、李明瑞讨蒋失败后,邓小平、张云逸率领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开赴百色,李明瑞、俞作豫率领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开赴龙州,准备百色和龙州起义。邓小平、张云逸到百色后,立即派出一批政工干部开展工人运动,发动工人很快建立起12个行业工会,会员800多人。同时还吸收了一批工会积…  相似文献   

4.
1877年美国铁路工人大罢工是美国从"镀金时代"到"进步时代"过渡时期社会劳动性质变化和劳资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是美国国家"现代化"转型时期诸多社会矛盾的总爆发。它是早期美国工人运动由被动、盲从向自发、明确转变的关键节点,并由此催生了工会、政党、联盟等组织形式,进而形成了全民运动,这次斗争使垄断集团和美国政府被迫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通过提高工人社会地位,保障工人合法权益等措施缓解劳资矛盾,维持社会稳定。早期的美国社会主义运动也因此展现出组织化、规模化、全民化、进步性等特点,同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勃兴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基于党领导和发动工人运动的迫切需要,工人阶级对科学和先进理论的急切渴望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创新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创办供工人阅读的刊物、开办各种形式的工人补习组织和派遣党团员到工人中进行宣传、发动等措施与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与实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壮大了党组织的力量,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和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但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仍然存在着工作对象过于单一、传播内容不够系统、工作机制有待完善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深入到工人中去,了解他们的疾苦,并把他们组织起来,是中国先进分子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步。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一贯重视工人运动。他是最早走近工人最早开展工人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1920年初,陈独秀到上海后,就开始到工人中宣传革命道理。陈独秀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他在各种工人集会频频发表演讲,称赞"社会上只有做工的人是台柱  相似文献   

7.
陆华东 《长白学刊》2012,(5):119-122
安源工人运动既是一场地方政治革命,也是一场地方社会革命。安源地区社会关系的扭曲,为政治革命的兴起创造了条件,而政治革命的开展使安源地区社会关系得到了良性发展,但后来的社会关系再度恶化则使安源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革命。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在安源地区的相互影响,不但诠释了武装斗争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必由之路,而且还深刻地说明了中共早期革命从和平的工人运动向工农武装起义转型时所拥有的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美国工人运动情况分析美国工人运动在20世纪前半期是十分活跃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自50年代搞麦卡锡主义以来,美国政府对工人运动和左翼势力采取高压政策,工人运动处于低潮,至今还未摆脱其影响。但近年来美国工人罢工、游行抗议活动不断,有的规模还相当大,出现了工人运动复苏的迹象。最大的一次工人运动,就是不久前在西雅图发生的、有5万多名工会会员及其同盟参加的游行抗议活动。这次行动震撼之大,影响之广,不论是朋友还是敌人,“至今都仍在讨论‘西雅图之战”’,“数百万人的希望已经被这种抗议行动激起”。“西雅图事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期,中国东北由于具有独特的地缘位置、社会环境等因素,成为最早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区之一。这种传播并不是偶然和无序的,而是客观地体现于传播媒介、传播地域、斗争模式三维进路之中。传播媒介方面,起初以俄国工人为媒介到后来以文字和社会组织为媒介,由单一走向丰富;传播地域方面,体现为"北下"和"南上"两个方向;斗争模式方面,体现为东北地区的工人运动由"自在"走向"自为"。这三维进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十二、宁汉风云1927年3月21日,上海市工人群众在周恩来、赵世炎、罗亦农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经过先后三次武装起义,终于驱逐了盘踞在上海的北洋军阀武装,全面占领了上海。接着,由白崇禧率领的东路北伐军进驻市区。这个消息传到武汉,邓演达很兴奋,立即派正在安庆前线的郭沫若赶到上海组织总政治部上海办事处,并在《革命军日报》发表题为  相似文献   

11.
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之一。毛泽东领导的中共湘区委员会曾在这里建立了中共湘区委领导下的第一个产业工人支部,组织了震撼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积累了许多工运经验,推动了湖南、乃至全国的工人运动。回顾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与毛泽东领导的中共湘区委员会的关系,探索毛泽东在建党初期的工运思想,对于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毛泽东思想史,都极有价值。一、毛泽东是安源工人运动的开拓者安源工人运动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共湘区委员会开拓的。“一大”后,毛泽东回湘全力抓了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面临着发展党员和实现党领导相关活动建制化的迫切需求,将先进社团成员发展为党员是实现党组织队伍壮大和建立起广泛的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环节,因此,吸收先进社团是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重要党建路径。以利群书社为例,中国共产党在吸收其成员为党员的过程呈现出显著的由思想教育到组织扩散的特点。中国共产党先通过思想教育促使利群书社成员中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而后又经过组织扩散,将来自利群书社的党员派往各地,在学生、工人、农民中间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动工人运动,建立起基层党组织,实现了党领导相关活动的建制化。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通常是在与劳动群众组织的紧密联系中产生、壮大和发挥作用的,因而共产党员在各个阶段上极为重视制定马列主义政党同群众组织相互关系的原则。这些原则考虑到国际工人运动的全部成就,并以阶级斗爭的普遍规律为基础。资本主义国家有大量的各式各样的群众组织。为了评价这些组织在阶级斗爭和政治斗爭中的作用和地位,有必要从目标和任务的角度将它们简单地介绍一下。这首先是按阶级和职业特征联合劳动群众的组织(工会),其成员有几千万工人和职员。工会作为无产阶级这一先进阶级的最广泛群众性组织,近年来开始积极吸收另外的雇拥劳动者,他们有:私有制和国有制企业的职员,各部、各稅务和财政金融机关的职  相似文献   

14.
正早期铁路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至1923年这一时期的铁路工人运动。将这一时期的铁路工人运动界定为早期铁路工人运动,是基于192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京汉铁路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自此之后党领导的铁路工人运动和工人运动转向了新的阶段;是基于这一时期的铁路工人率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从原先自发的斗争向联合的由共产党组织的斗争转变,同时以铁路工人为代表的工人阶级正在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第二十二届工人运动史学者林茨国际会议,于1986年9月9日至12日在奥地利的林茨市召开,三十六个国家的一百五十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以江流为团长的中央党校五人代表团出席会议并积极参加了学术交流。本届会议讨论两个专题,一是工人流动与工人运动问题;二是三十年代法国、西班牙和智利的人民阵线问题。现将会议的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工人流动与工人运动问题与会代表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和描述了工人流动的历史状况。其中,从地理上,包括大西洋经济区的流动,东欧、亚洲及其他地区的流动;从时间上,包括资本主义形成初期的流动,工业化时期的流动,以及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流动。代表们的研究成果表明,工人流动是工人阶级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它对于工人队伍的构成和变化,对于认识工人阶级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探讨这个学术界曾长期被忽视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深  相似文献   

16.
1927年3月21日,在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人领导下,上海80万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经过30个小时血战,战胜军阀张宗昌部队,占领了上海。 此时,率领北阀军进军上海途中的蒋介石在安庆命令杨虎等人捣毁安徽临时省党部及各民众团体。 4月5日,陈独秀与汪精卫发表《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为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辩解,称“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等等,都是所谓谣言。  相似文献   

17.
李士豪是农工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杰出的领导人,从青年时代就积极参加爱国学生活动,接受进步思想,五四运动期间是绍兴的学生领袖,大革命时期到广东参加北伐,任国民党中央工人部组织科主任,和刘少奇、吴玉章、方志敏等共产党人一起从事工人运动,并从中受到很大影响,写了许多有关工人运动和争取工人权利的文章。大革命失败后,李士豪到达上海,他坚持国民党左派的立场,经季方介绍参加了农工党的前身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追随邓演达进行反蒋活动。这是他在上海革命工作的第一个时期,当时革命处于低潮,有些人退出了革命队伍,有些人沦为反革命…  相似文献   

18.
近期,深圳工会直选引人注目。其中最显著的改变就是,把建立企业工会的主导权交给工人,工会要真正成为工人自己的组织,在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专家指出,通过民主选举组建起来的企业工会,变得很有力量,在新的时代能够更好地充当工人利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  相似文献   

19.
要使国企改革成功,一定要充分发挥工会的积极作用。工会在改革中起着宣传与组织工人的作用,同时对企业改革的重大决策要审议把关,维护工人利益。企业管理层与工会形成合力,改革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20.
集体谈判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资双方确定雇员劳动条件的博弈机制,通常由工会代表工人。与雇主或雇主组织就雇员的工资、工时、福利、权益等问题.通过平等协商达成一致。具有调解劳资冲突。促使劳资关系趋于缓和与稳定的作用。集体谈判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工会的基本权利之一。是工会维护工人权益的主要手段。是国家处理劳资关系问题、特别是对利益纠纷进行经常性调整的一项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