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他确立了以“生产力观”“改革观”“人民观”为核心的唯物史观,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唯物史观体系。 一、邓小平同志的“生产力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首先,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当作他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出发点。他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时,深刻地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领袖,中国革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总结了近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又快又好发展的哲学。它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今年7月29日至8月14日,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在庐山联合举办“哲学与改革”讲座。全国著名的哲学专家、学者17人,共作了23场报告。这些报告围绕哲学怎样为改革服务,哲学本身怎样改革的问题,发表了不少有益的见解。 针对哲学如何为改革服务,专家们集中探讨了哲学发挥服务功能的机制。他们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同时指出,三十年来我们一直重视辩证唯物论的宣传,坚持用哲学指导我  相似文献   

4.
《前线》2017,(7):127-128
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回答中国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起来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有着优良的传统,那就是不断回答中国的问题,用新的理论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引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诘难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从其产生之日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一直处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碰撞和斗争之中。可以说,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也是同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碰撞和斗争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不断地回答各种诘难和挑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实现自身的发展,既要着力于研究当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提出的新问题,也要正视和回答“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诘难和挑战。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诘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6.
马俊峰 《唯实》2010,(8):64-70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内西方政治哲学研究的兴起,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也势在必行。然而,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思想散见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还处在构建之中,没有一个完整的现成思想体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对“是否存在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表示质疑。解决此问题,需要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是否有一个政治哲学分支”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知”与“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知行之辩”亦是哲学史上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认识论领域长期论争的一个焦点。毛泽东在批判总结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知行问题的各种观点及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引入其认识论,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解决了知行关系这一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重大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8.
回答“哲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蕴含两个可能的思路,一个是反驳对哲学本性的质疑,另一个是增强哲学的问题意识。前者驳斥了人们对哲学的误解和矮视,后者饱含着对哲学的现实价值的期待,两者都涉及对哲学社会功能的理解。当代哲学“应用”反映了人们思考生活“是怎样”与“应当怎样”的智慧积淀.关注与时俱进的日常生活实践,融于生活又超越生活。当代哲学“应用”从应然角度确立追求的“路标”,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爱智慧”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立足国际国内大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实事求是地肯定了我们党80年的奋斗业绩和辉煌成就,深刻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全面系统精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明确提出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战略任务,从新的实际出发回答了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些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篇讲话高屋建瓴、气势磅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指导我们在新世纪全面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的理论(简称“两变”原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回答,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深入研究这一原理在当前改革中的具体运用,对于正确开展各项改革工作,推动四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哲学究竟有什么用?”在现实生活中,哲学这门高度抽象、议论玄远的学问,究竟能够和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个问题似乎一直存在着。尤其是在大家都关注于具体的科学研究和工作实务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但是人们往往没有注意到,要想清楚透彻地回答这个问题,本身就已经离不开哲学了。其实不光是对哲学,对于任何事物,人们也都要问问:“它有什么用?”而“有用无用”的问题,和“利弊、善恶、美丑、优劣”等问题一样,在人类生活和思想中带有极大的共同性、普遍性,对它们从来就有很多思考和争论,这本身就形成了哲学中的一个领域。在…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17,(6)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回答中国问题,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总结中国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该文认为,展望世纪之交的哲学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将可能是21世纪哲学的主导范式。文章通过综述近10年来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状况,回答了交往实践观何以可能成为21世纪哲学的主导趋势、交往实践的特征、形式、根据和交往实践观的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哲学学会于 2 0 0 1年 8月 14日至 18日在中共枣庄市委党校召开了理论学术研讨会 ,有 5 0多名哲学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提交论文 3 0多篇。会议以“新世纪哲学发展和治国方略”为主题 ,以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为主要内容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关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问题。有的学者从“七一”讲话特别是“三个代表”方面进行了阐述 ,认为“三个代表”的灵魂是与时俱进 ,核心是不断创新 ,说到底是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讲话深刻回答了这些年来经常束缚和困扰人们的重要思想理论问题 ,是一篇极为重要的富…  相似文献   

15.
魏志奇 《前线》2023,(1):10-13
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五个必由之路”是党深刻总结新时代十年历史性变革的成功经验得出的至关紧要的结论,丰富和深化了对党百年奋斗历史规律的认识。“五个必由之路”对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的根本性问题和“三个重大时代课题”作出了深刻回答,深化了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个必由之路”是规律总结和历史启示,是奋进新征程的基本遵循,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始终高度关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不同场合围绕进一步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起身上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担负好身上的历史使命,就要做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努力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深刻总结、科学概括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坚持良好学风,着重在认识和引领时代,研究和回答问题,资政育人、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肩负起身上承担的历史使命,书写好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篇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自从列宁提出哲学的党性原则以来,资产阶级哲学对于哲学党性原则的歪曲和攻击从来没有停止过。这当然不奇怪,他们否定哲学的党性,不过是为了在实际上贯彻自己哲学的党性;令人担心的是,近些年来,在我们自己理论队伍的内部,也有一些人对哲学党性原则的正确性表示怀疑,更有些人公开否定哲学的党性,提出要解除哲学党性原则这个“紧箍咒”,打开这个“闸门”。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哲学究竟有没有党性?否定哲学党性原则的理论究竟能不能成立?从哲学理论的角度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是我们哲学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江泽民同志的讲话自始至终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80年的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进一步阐明了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富有很强的时代精神。 李鹏说,江泽民同志的讲话通篇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古代有无哲学的问题,同是西方学者观点也大相径庭.国内学者在反驳中国古代无哲学之说时,往往致力于寻找中国古代思想学说中与西方哲学相类似的那种思辨特征.其实,判断某一民族的思想领域中是否有哲学的理论思维,应以是否有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理论回答为标准.中国古代思想家显然有着哲学思考的丰富阅历和解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中国古代哲学具有认知对象的混成性、认知范畴的意境性、认知方式的直觉性等特质,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哲学所独有的认知特质,中国古代哲学正是以这种独有的认知特质丰富了世界哲学文化的多样化存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扭转了20世纪后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趋势,极大地坚定了世界各国众多人士的社会主义信念;中国共产党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实践中解决了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三者兼顾的问题,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经验:作为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的邓小平理论系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飞跃;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