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市场经济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类型和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陆续建立了一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技术和产销服务。但这些组织服务机制不健全,随意性较大,与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还有不小距离。在此,笔者介绍市场经济国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旨在为我国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一些思路。他们的做法,也许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但由于我们都有同样的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其基本精神应该对我们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项伟大事业,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基本保障。经过多年的努力,福建省虽已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行业,但许多农业社会化服务行业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一些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尚未成熟,还处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初级阶段。为此,如何深化改革和推进制度创新,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和保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放到更重要的位置。结合重庆实际。  相似文献   

4.
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必然性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深化改革的路子应当怎样走?中央领导指出,在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是引导农民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步骤,应作为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任务,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许多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认为,这种思路是十分正确的。在现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4,(9)
相较于市场经济中强大的经济组织,农户个体的竞争力往往显得微不足道。为此,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是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农业社会化分工,被认为是农户克服个体经济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基础。伴随着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的提高,未来中国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将以多种形式并存,组织的层次性将更加明显。要有效发挥经济组织的作用,应该加强服务主体建设,完善服务体系管理,充分利用正式制度培育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一起支撑家庭承包制这一微观基础,并共同构成农村的经济体制。但是,我国农村"部门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我国农民依然在主要依靠自己解决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落后状况已经制约到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毕节地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全区还有近百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农业的问题始终是区域发展的一个首要问题。要改变毕节地区农业生产落后、农业生态建设严重恶化的现状,必须把农业的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走农业综合开发的路子,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社会化服务进程,有效地把土地、农民、资金、技术、企业、市场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切实从结构调整、主业选择、区域布局、发展规模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社会化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是新阶段我们党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作出的重要决策,对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兖州市1991年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社会化服务规范化试点单位。几年来,按照省试点工作的统一部署,围绕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服务组织网络化、服务内容系统化、服务形式实体化、服务管理制度化为目标,按产业化的要求加强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对照发达国家农业,哈尔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经基本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但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哈尔滨市必须强服务、补短板,针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能力弱、规模小、范围窄"等问题,着力在健全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社会力量服务能力、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保障水平上取得新的进展,力求在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11亿多人吃饭靠农业,发展轻工业、出口创汇、繁荣国民经济也离不开农业,而国家安定、人民幸福同样依赖于农业的稳步发展.那么,在今后如何保持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呢?笔者认为,其重要途径是搞好农业的社会化服务.首先,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找准了农业生产领域家庭生产同集体经济的结合点,充实了双层经营的内涵.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践表明,要使家庭联产承包制更具活力,富有后劲,就必须克服重"分"轻"统"的倾向,强化"统"的功能,搞好统分结合.而这一结合点就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即以服务为桥梁,把家庭经营和  相似文献   

12.
魏岳 《唯实》2022,(3):36-38
实施农田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某一环节或全部环节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实施农田托管,当好为农服务"田管家",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牵住了农村发展的"牛鼻子",抓住了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关注的热点难点,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共...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力获得了迅速发展,农村经济逐步繁荣。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迫切要求社会提供各种系列化服务,这样,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便应运而生,且发展势头迅猛。这对于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的发展,意义重大。对此,金融部门,尤其是农村金融部门应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本文拟就农业信贷支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与重点等问题谈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全面系统的社会化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解决农村经济诸多矛盾的根本出路。把实现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农业的路子无疑是正确的,但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农业产业化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只有全面系统地加强社会化服务,才能从根本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问题仍然是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 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程看,早在70年代末,中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富于创造精神的中国农民开创了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20,(10)
正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新的发展模式。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土地托管就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重要社会化模式之一。通过土地连片集中经营,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于实现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中宁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区、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力促进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2011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3.8亿元,增长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村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今后 1 0年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 ,本文将围绕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目前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目前 ,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中存在许多问题 ,既有农民方面的问题 ,也有服务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农民需求。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 1 )服务组织机构不配套。目前 ,在农村不同地区 ,服务组织机构配置很不平衡 ,即使在同一地区服务组织的配置存在许多薄…  相似文献   

18.
一、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村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1、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为经营单位,而面对变化无常的国内、外大市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供销社改革,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是对供销社为“三农”服务内容和形式的进一步定位,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20.
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正>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为"三农"服务的重要作用。这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把握我国农业农村基本特征、着眼于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又好又快发展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面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气象为"三农"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