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这是毛泽东高度评价黄埔军校的一句名言。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新型陆军军官学校,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在黄埔军校工作过,但是他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功  相似文献   

2.
杭元祥 《黄埔》2013,(6):54-56
毛泽东为黄埔军校招过生,是不争的史实。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记述毛泽东生平、思想、业绩的《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中,有关毛泽东为黄埔军校招生的记录有三条,均发生在1924年。  相似文献   

3.
正曾购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两本《读党史》小册子。第一辑是《从望志路到南湖》,第二辑是《国共早期军事人才的摇篮——黄埔军校》。其中,第二辑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毛泽东为黄埔军校招生的事情。而且说,当年的毛泽东,就是黄埔军校的"招生办主任"。我到图书馆查阅了一些其他资料,证明确有其事。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在历史长河中,80年不算长,但中国在这短短的时光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日新月异,13亿同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阔步前进,在各个领域攀登世界高峰,力争建成美好富强的新中国!黄埔军校的校训:“精诚团结”,“爱国家爱百姓,不要钱不要命”,不容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图救国救民事业。毛泽东在1939年撰稿指出“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1994年江泽民同志题词:“发挥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黄埔军校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崇敬,各级领导在报告讲话中,常…  相似文献   

5.
陈宇 《黄埔》2023,(1):62-66
<正>“纸老虎”的概念,在中国明清小说中即有之。“纸老虎”论的集大成者是毛泽东,他在1946年解放战争初期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中国共产党人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有蔡和森、恽代英、萧楚女、邓中夏等,时间在1922年至1925年之间。当时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的聂荣臻也较早地在课堂讲稿里使用了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6.
影像     
《黄埔》2012,(1):40-41
黄埔后代、黄埔文物收藏家单补生先生为本期特别策划提供了几张珍贵的黄埔老照片,从中可窥见早期的黄埔军校正规化办学之凤毛麟角,印证了黄埔军校的确是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相似文献   

7.
1924年1月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闭幕。会后,与会的湖南代表——著名共产党人毛泽东、夏曦、袁达时等欣然接受了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的委托,为军校介绍、推荐优秀生源。毛泽东等回到湖南后,即以组织的名义积极缜密地动员湖南的有志青年报考黄埔军校。笔者查阅《陆军军官学校第一至第四队详细调查表》,在学员亲笔填写的“入校介绍人”一栏,发现五名湖南学生的入校介绍人中都有毛泽东的名字。这五名学生是:蒋先云湖南省新田县人。1902年生。1922年毕业于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曾任湖南学生联合会总干事。1921年10月由毛泽东介绍…  相似文献   

8.
雍玲玲 《黄埔》2007,(3):39-41
无论是鲁迅先生的传记还是黄埔军校的文史材料,关于“鲁迅与黄埔军校”的记载比较少,只有鲁迅在广州时被邀请去黄埔军校进行演讲,记录比较详细。笔者认为,鲁迅和黄埔军校最有渊源的联系也就这次“鲁迅造访黄埔军校”之事。  相似文献   

9.
陈宇 《黄埔》2006,(4):64-64
黄埔军校俱乐部在黄埔岛孙中山纪念碑之西约50米处,是军校师生集会、节日庆典、举办文艺演出等文化娱乐活动的公共场所。从一定意义上说,在今天留下的黄埔军校旧址的各个建筑中,俱乐部是最具有历史考古价值的。因为它没有重新建造,基本上保持了原建筑的风貌,而且见证了军校的发展过程及学生生活丰富多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黄埔》2010,(6):41-41
黄埔军校教导团第一团成立。 黄埔军校酝酿成立教导团,最早应始于1924年7月为保卫广东革命政府不被推翻。7月1日,军校成立革命军事研究会,凡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生都是会员,每月开会一次,会纲中就有革命军成立之计划和革命军成立的编制之研究等内容。关于革命军的规模,孙中山接受了苏联顾问的建议,决定在军校先建立两个团的联军,然后再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11.
单补生 《黄埔》2010,(3):34-35
一、十七期黄埔同学录收藏经过我与新中国同年,缘于先祖父为黄埔军校四、五两期教官,先父为黄埔十六期生,叔父为黄埔二十期生之故,情浓黄埔。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闲暇酷爱黄埔军校史料收藏,常奔走于旧货市场或游弋网络苦苦寻觅,十余年间,收藏到数期不同版本的黄埔军校同学录,由此也痴迷于黄埔史料交流和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记者 《黄埔》2014,(2):61-70
正记者:黄埔军校是什么时候开始创办分校的?共办了多少所分校?陈宇:1924年8月,黄埔军校增建校舍于黄埔长洲岛上平岗、蝴蝶岗和海军学校旧址等一带,时称为"分校",这是黄埔军校最早有"分校"之称谓。11月27日,黄埔军校在广州北较场原湘军讲武堂旧址成立陆军军官学校分校,简称省分校。次日,黄埔军校第2期工兵队学生曾由黄埔岛迁往此分校受训。12月底,军校共产党人秘密组织"火星社",省分校正式成立。1925年1月4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23,(1):27-29
<正>王义军,黄埔军校第21期王健萍之子,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书画学会理事、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副教授、阳信县政协二级调研员、阳信画院院长。王义军的父亲王健萍是黄埔军校第21期学员,年幼时受家风熏染,立志向学,苦读不辍。少年时代,面对饱受日寇铁蹄践踏的华夏大地,王健萍满怀报国热血,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在西南军区、西藏军区、山东阳信教委任职,1983年退休,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23,(1):16-18
<正>熊文正,黄埔军校军官训练班第3期生熊顺义之子,山东省工程咨询协会秘书长、研究员,山东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第十一届山东省政协委员。熊文正虽已过耳顺之年,但始终怀着对党、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诚之心,忙碌在工作岗位上,活跃在社会活动中。牢记父亲教诲,走好人生道路熊文正的父亲熊顺义毕业于黄埔军校、陆军大学,曾任国民革命军122师少将师长。  相似文献   

15.
曹景滇 《黄埔》2012,(6):66-68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建立的军事政治学校,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中共在黄埔军校设有支部、特别支部和党团领导小组,由中共广东区委领导。在军校的中共组织不公开,除少数领导干部公开中共党员的身份外,大多数中共党员的身份是秘密的。在黄埔军校工作学习的党员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都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成为跨党党员。在黄埔军校和在校军、国民革命军中各级党代表多数由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担任。  相似文献   

16.
林上元 《黄埔》2014,(3):4-4
岁在甲午,仲夏之初,我们迎来了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的喜庆日子。九十年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毅然改组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其、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革命军官学校——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17.
贾晓明 《黄埔》2020,(2):89-92
1926年3月17日,刚刚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政治部主任的蒋先云,在广东潮安县第1师驻地,主持举行和其他部队官长的联谊活动,旨在增进团结、加强合作。蒋先云是黄埔军校发展史上一位重要人物,被誉为"黄埔三杰"之首,早年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被称为"蒋介石的第一门生",牺牲时年仅24岁。关于其对黄埔军校的贡献,已有诸多研究,不再赘述,本文试从蒋先云作为学生运动先锋、工人运动领袖、革命军指挥员的史实以及家庭背景做一梳理,以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其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卜穗文 《黄埔》2010,(2):41-43
三、武汉分校在黄埔军校4所分校中,以武汉分校规模最大、名誉最著。1926年1月,北伐战争开始后,革命形势发展迅速,黄埔军校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9月29日,军校教育长方鼎英致电蒋介石:“现在我方局面进展,粤东偏处一隅,招致人才不易,似宜及时于武汉或长沙开设分校,一面为扩充之准备,一面为延揽人才之方法,关系颇为重要。”10月1O日,北伐军攻克武汉。  相似文献   

19.
贾晓明 《黄埔》2014,(5):79-80
1925年11月12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复办,开始正式招收学生。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革命政府和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指挥部为培养革命武装力量创办的黄埔军校第一所正式分校,并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政府在粤东的军事摇篮。据《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记载:"该校之有分校,当自潮州分校始。"  相似文献   

20.
陈予欢 《黄埔》2013,(6):56-59
方鼎英是黄埔军校初建时期有过重要影响与作用的著名军校人物,曾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中将部长、教育长、代行校长等职,主管黄埔军校入伍生教育与训练,其在军事与军校教育方面造诣颇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