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文章着重从分析迪庆州少数民族干部的基本现状入手,提出了培养、选拔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民族复兴是系统工程,需要长期艰苦的奋斗。要实现各民族的共兴共荣,少数民族的发展是核心问题;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力量。少数民族干部要做党的民族政策的拥护者,做民族发展的坚定支持者,做民族进步的实践者,做民族团结的促进者,做民族事业的探索者,为中华民族复兴做贡献。  相似文献   

3.
江苏属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人口近26万,全省有2个民族乡镇、14个行政村和57个村民组。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我省民族乡镇、村组已基本脱贫,但还有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十五”期间,我省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只有实施跨越式发展,才有可能实现少数民族与全省人民共同富裕。实施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干部为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干部发展遇到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对民族干部研究不够等问题.依据少数民族干部“备、育、管、用”等提出建议:树立选人用人意识,健全民族干部培训机制,布局民族干部选用、前瞻规划,储备后备民族干部,强化基础教育,以此来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内在要求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政治学、民族学等学科关注的重点内容。辽宁省56个民族齐全,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5.2%,是一个民族工作大省,民族教育问题在民族散居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在对辽宁省少数民族教育取得的成就和问题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以辽宁省为代表的民族散居地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可供参考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少数民族群众多数分布在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教育质量不高。寄宿制是符合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实际情况的重要形式,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推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有利于社会公平与和谐的推进,能较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四川少数民族同胞最强烈的利益诉求是增加家庭收入,而不是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不仅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少数民族同胞存在同一利益诉求和不同利益诉求强烈程度差异,而且不同年龄、不同地区、接受不同教育程度的少数民族同胞也存在同一利益诉求和不同利益诉求强烈程度差异。政府应大力改善基础设施、交通条件,发展民族经济;大力提高少数民族同胞教育水平,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民族经济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水平、改善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同胞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尤其是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重视并加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找准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的突破口,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团干部,对于促进民族团结、传承民族文化、开发民族人才等都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回顾了南宁市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分析了南宁市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县乡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南宁市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0.
研究少数民族人口现代化能够加深对民族共同体的认识,丰富人口现代化理论的发展,对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人口现代化主要包括:少数民族人口生育现代化、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现代化、少数民族人口结构的现代化三方面内容,其评价指标体系共有三大内容六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到城市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由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城市文化差异较大,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层面、经济层面、心理层面的适应存在一些问题。为了适应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饰文化、语言文化、婚育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逐渐发生变化。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能力,应积极回应和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的民生诉求;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提高和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积极开展民族文化和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2.
民族教育的特殊性根源于教育与民族的内在关联,民族教育事关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振兴事关少数民族的民族归属感、民族自信心与民族凝聚力,体现民族集体人权的属性与功能,其与少数民族成员的个体素质提升、个体自由发展的可能性以及自我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实现密切相连。民族单元是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一个基本社会构成,关注民族个体的权利保障与正确对待民族问题是互为表里的。因此,民族教育和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利这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不论是对民族成员个体还是民族整体而言,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大多集中在西部农村地区,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发展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地理环境、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原因,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文章从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入手,从民族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论述民族社会工作独特的价值理念和工作方法在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进程中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但少数民族的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民族文化事业必须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根据现存的问题和发展的需要,从法律、制度、经费、产业的层面来保证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定量数据的分析对江苏省少数民族人口情况、就业情况、收入情况、婚姻家庭情况、教育情况、社会保障情况、宗教信仰情况、民族关系情况进行了研究。江苏省少数民族现状调查结论是:城乡二元结构在江苏省少数民族人群中有明显体现;少数民族群体总体态度较为积极;少数民族群体与汉族关系总体良好;少数民族中的一些现象也是全社会总体现象的体现。政策建议:提供结构性机会;赋予制度化福利;突出民族特色优势;鼓励自主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化,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当代中国民族文化研究者要自觉关注民族文化发展问题,自觉收集、整理和研究民族文化资料,自觉挖掘民族文化内涵,自觉探索民族文化变迁规律,自觉反思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工作。在近年的研究成果中,《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不失为一部难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7.
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是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民族团结提供了最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少数民族面对地缘结构解体、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进程的潮流,都市少数民族文化将面临的汉化和西化,民族结构在充满张力和无序调适的变迁演化过程中需要进行应变。文化自尊心表现强烈的城市少数民族民族心理要在这样的激变中守护民族主体文化,同时更要适应社会发展潮流与各民族和谐相处,通婚关系中的民族关系更需要相互的理解与尊重。在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政策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对民族自身和地方民族关系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国家政策的因地制宜和与时俱进也是民族国家发展进步与持续发展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早期的国共两党无论是少数民族概念来源还是民族政策都存在差别。中国国民党的少数民族概念源自清末排满革命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概念则来自共产国际的民族与殖民地理论,从"被压迫民族"、"弱小民族"转变而来。在民族政策上,国共两党虽然都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但二者又存在显著的差别:国民党要求实现单一制的统一国家,在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同化下形成大中华民族;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则经历了从民族自决、联邦制政策向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转变的曲折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析影响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诸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公民政治参与活动直接关系到民族法制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团结和发展,而对少数公民政治参与活动产生影响的要素又是多方面的。影响云南少数民族公民政治参与的因素有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心理,它们从宏观或微观、积极或消极诸多方面影响着云南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