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以集体形式谋取私利的问题和案件时有发生,人们斥之为“集体腐败”。“集体腐败”在性质和后果上都要比个体腐败更为严重和恶劣,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觉,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理,决不能让腐败借“集体”之名大行其道,甚至发展为有组织的犯罪。  相似文献   

2.
何丹翩 《先锋队》2010,(11):13-15
非物质贿赂是相对于物质贿赂而言的,是将赤裸裸的权钱交易转向隐蔽的新型贿赂,属于隐性腐败的范畴。非物质贿赂的滋生蔓延,是腐败形式的一种“转移”,也是行贿与受贿双方为逃避党纪国法制裁的“被迫迁移”。  相似文献   

3.
个人为了谋得某种好处,向有关部门和掌权的人送礼、送物,被称为行贿。与个人行贿不同的是,某些部门和单位为了本部门和单位的局部利益,对能给本部门和单位带来特殊好处的权力单位和个人,用公款进行贿赂,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公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均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因为行贿的目的,不是为某一个人带来好处,而是为一个团体(集体)谋利,  相似文献   

4.
试论“法人腐败”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腐败现象中,除了一般的个人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外,近年来又出现了以单位和团体面目出现的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即“法人腐败”现象。如何有效地解决法人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法人腐败的涵义 “法人腐败”也称“单位腐败”。所谓“法人腐败”,是指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合法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为了谋取法人(单位和部门)利益,在法人意志支配下,以法人组织的名义所组织实施的  相似文献   

5.
商业贿赂行为以多种名目或形式出现,常见的包括回扣、折扣、佣金、提成、好处费等,比较隐蔽的有咨询费、考察费、赞助费等。而且,新的、更加隐蔽的形式还会不断地被“发明”出来。因此,为各种可疑行为划定一个界线,从而把商业贿赂行为和非商业贿赂行为区分开来,对于打击商业贿赂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事实上,由于疑似商业贿赂行为的复杂性,要划定一条分界线并非易事。一位名叫海登海默的美国专家依据人们主观上对于各种腐败行为容忍程度的大小,把腐败行为划分为黑色腐败、白色腐败和灰色腐败。所谓黑色腐败是指那些受到人们普遍谴责的腐败…  相似文献   

6.
时下 ,随着反腐斗争的不断深入 ,少数被撕掉伪装的“两面人”现象 ,格外令人关注、警觉和深思。彻底揭穿“两面人”的丑恶面目和卑劣伎俩 ,警示社会 ,完善措施 ,逐步根除“两面人”现象 ,已成为反腐斗争的难点和重点。权力是滋生腐败的资本 ,有意并有资格扮演“两面人”者 ,大都是拥有一定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其共同特点是 ,“形象光彩” ,颇有口碑 ;“昼伏夜出 ,人鬼难辨”。有的台上讲廉洁头头是道 ,台下搞腐败胆大包天 ,贿赂一一笑纳 ,公款大肆侵吞 ;有的表面铁面无私 ,一本正经 ,暗里却违法乱纪 ,无所不为……其惯用伎俩是 ,善于在公众…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贿赂犯罪中,除了一般的个人贿赂犯罪之外,最近几年又出现了令人颇为担忧的“公贿”(公款集体行贿)犯罪现象。“公贿”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本文仅从法学的角度,对“公贿”的性质、特点,产生蔓延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公贿的性质和特点 所谓“公贿”,即“公款集体行贿”或“法人公款行贿”,是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党政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可简称为“公有制单位”),为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包括正当利益和不正  相似文献   

8.
腐败与“洗钱”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腐败需要“洗钱”、庇护“洗钱”。“洗钱”掩盖腐败,助长腐败。两者相互“滋养”,共生共荣。不消灭腐败,洗钱业的“原材料”就会源源不绝;反过来,不彻底阻塞洗钱通道,腐败分子便会愈益猖獗。因此——“洗钱”一词一直与黑社会联系在一起。作为一种犯罪,是指隐瞒或掩饰犯罪收益,并将该收益伪装起来使之看起来合法的一种活动和过程。近年来,在我国一种新的洗钱活动日益频繁,即公职人员的“洗钱”,这是洗钱的一个新特点,更是腐败的一个新特点。以研究隐形经济著称的经济学家黄苇町称其为“有中国特色”的洗…  相似文献   

9.
时下,官员“接力”腐败犯罪现象较为严重:贵州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阎健宏因收受巨额贿赂被判死刑,接任阎职务的向明序不到一年,又因贪污受贿被判刑;广西玉林原市委书记李乘龙一案,拔起萝卜带出泥———玉林三任地委书记都是贪官……如果说前任官员以权谋私依法受到严惩是罪有应得,那么后任重蹈覆辙,“接力”腐败,则难以让人理解和接受。剖析官员“接力”腐败犯罪的根源,主要因素固然是个人所为,但用人失察,选拔及管理干部制度上的缺陷,给人的教训和启示是沉重的。其一,权力失控,由少数人选人是用人失察的祸根…  相似文献   

10.
根治权力腐败之我见肖雪明权力腐败现象日趋严重,已成为社会的一大痼疾,并衍生出其他种种社会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标本兼治。应该肯定,我们党自执政以来,人多数党员干部是能够正确运用手中之权力,忠诚积极地为人民服务的。但是,也有少数党员和领导干部经不起...  相似文献   

11.
所谓“精神贿赂”,是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迎合领导、讨得欢心、求得好感而使用的伎俩,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抬轿子、送高帽、自我贬损、巴结讨好等等。鲁迅先生称之为——“捧杀”。“精神贿赂”古已有之。史载,唐  相似文献   

12.
新书推荐     
目前 ,中国的腐败现象出现了一个新的动向——许多腐败分子不再是独来独往 ,团伙违法乱纪的集体腐败现象正在悄然蔓延。在查处案件中 ,往往挖出一个带出一窝。集体腐败的上升和蔓延势头已呈现出令人震惊的危害性。所谓集体腐败 ,是指多人乃至团体合谋违纪违法、中饱私囊的腐败行为。其腐败主体不再是“单兵作战”的个人 ,而是“利益均沾”的集合体。它已经突破了将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的种种表现 ,又生出新的病症。集体腐败现象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的表现形式。集体截留 ,设小金库这种“偷梁换柱 ,移花接木”的集体腐败行为 ,往往打着为集体谋…  相似文献   

13.
“隐性腐败”是相对于显性腐败而言的。近年来,随着反腐倡廉力度的逐年加大,一些贪官已从赤裸裸的权钱交易,逐渐转向隐蔽性较强的信息贿赂、期权贿赂等隐性腐败行为。随着官员腐败行为渐渐从“地上”转为“地下”、由直接转为间接、由“现货”转为“期权”,“隐性腐败”便成为时下腐败行为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4.
皆大欢喜的庆典、联谊活动各种庆典、联谊活动送些小纪念品,是中国的习俗,然而近些年来,这种形式已发展成为贿赂的一种手段。最为普遍的是许多企事业单位为了某种需要,借各种庆典活动向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送价格昂贵的“纪念品”。其逻辑是:在庆典活动上发的东西,再贵...  相似文献   

15.
每逢重大节日,尤其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临之际,便成了滋生公款贿赂的高峰期,不少单位和部门为了日后种种利益,不惜动用巨款“犒劳”上级部门和实权人物,成为腐蚀社会风气的一大毒瘤,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人们期盼———  相似文献   

16.
借鉴     
《先锋队》2011,(12):60
乌克兰立法打击礼品卡贿赂等隐形腐败在乌克兰,随着电子化消费手段的发展,各种形式的礼品卡、购物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就像"储蓄卡穿上礼品外衣,隐去了现金的赤裸",成为一种不易察觉的隐形行贿手段。因此,治理礼品卡腐败也成为乌克兰反腐败斗争中的一个重要方面。2011年4月7日,乌克兰议会通过了新的《反腐败法》,它与1995年的反腐法和2009年6月通过但最终流产未能实施的《反腐败法》有着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腐败现象中,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腐败现象(如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敲诈勒索等)之外,近年来又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法人腐败”现象,其中特别是“公贿”问题,由于其日益普遍化、公开化、“合法化”的发展态势,更加引起了人们关切和担扰。一、“公贿”的性质和特点所谓“公贿”,即“公款集体行贿”,是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党政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可简称为“公有制单位”),为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包括正当利益和不正当利益),由“集体”决定或以“集体”和“单位”的名义,向其他公有制单位的工作人  相似文献   

18.
腐败问题,用不着回避。否则,我们就用不着反腐倡廉了。那么,当今最大的腐败是什么,可能有种种回答,但回答最多的应当说是吏治的腐败了。在少数地方、少数单位的少数领导干部中,他们用人不凭党性,不看实绩,也用不着看水平,看能力,他们提拔干部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凭借个人感情,搞百分之一百的任人惟亲。君不见,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地方、部门或单位的某  相似文献   

19.
集体腐败,世纪末腐败新变种陈建新集体腐败面面观所谓集体腐败,是指多人乃至团体合谋违纪违法、中饱私囊的腐败行径这种集体腐败现象,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多个方面集体行贿,公礼之风大盛行。某些部门或单位为谋取小团体不正当利益,或以礼金名义馈赠有权部门,或以贵重物...  相似文献   

20.
腐败,不仅是一种政治现象、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腐败文化”是腐败现象赖以孳生、存在和蔓延的土壤。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社会的“腐败文化”在孳生和蔓延,使反腐败斗争面临着“腐败文化”的严峻挑战。因此,深入剖析当今的“腐败文化”现象,找出其孳生和蔓延的根源、危害及遏制的有效途径,对于深刻认识当前的腐败现象,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至关重要。“腐败文化”的种种表现时下,“腐败文化”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从比较普遍的社会舆论、心态和意识方面来说,概括起来有以下种种:一曰:“容忍腐败”。一些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