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化历史轨迹留给贵州的唯一道路是跨越式科学发展。应以现代化理论为指导.把贵州实现“历史性跨越”和科学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提出贵州跨越式科学发展的综合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既是跨越式的.又是真正科学的。贵州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四大战略,使跨越式科学发展已经具备现实基础和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民自愿互利原则上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农业主体、农业环境的现代化,对贵州发展现代农业有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是现阶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贵州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需要从产业机制、支持机制等方面促进贵州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两个“1号文件”的出台和实施,对贵州农业、农村发展的深远影响。指出了随着“两减免、三补贴”政策的执行和支农扶农专项资金的大规模投入,贵州农业和农村发展所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提出了新时期(“十一五”时期)贵州农业、农村的发展思路及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是整个国家现代化的根基。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以现代化发展历程为切入点,从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提出与演变的内在逻辑、工农城乡关系、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方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多元化发展四个层次,系统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三农”领域的理论创新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的实践及其内在逻辑。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我国工农城乡关系动态调整过程中,逐步从附属地位提升为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运动式集体化改革模式转变为渐进性市场化改革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循序渐进,稳中求进”的改革发展路径;并在国家现代化整体进程中统筹谋划农业农村发展,突破了粮食生产范畴,逐步拓展到追求综合经营服务体系现代化;定位也从单纯的农业生产转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认为农业现代化直接关系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关系社会稳定,关系工农联盟的巩固。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实行正确的政策,依靠科学技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两个飞跃”。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对于当前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化农村改革和科学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其中新型城镇化是“四化同步”的载体平台和关键环节,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进贵州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文章针对国际和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贵州省“十一五”农业机械发展现状,提出贵州省“十二五”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目标与重点,供有关部门和领导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按照中央“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大背景下来考虑,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跳出农业抓农业,走出农村抓农村,把工业发展和农业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使工业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提出,必须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发展道路的研究引向深入。为此,本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进行探析。我们认为,从现代化的内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特殊性两方面综合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重大方面,“结构决定事物的本质”,以下方面交互作用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贵州发展“经济洼地”的现实,迫切需要我们构筑贵州发展的“精神高地”。构筑“精神高地”,必须紧紧围绕如何改变贵州贫困落后的面貌来进行。要以“精神高地”为依托,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实现贵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过了三个阶段:十六大至十六届五中全会的酝酿阶段,提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五中全会至十七大之前的系统阐发和整体部署阶段,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大战略任务;十七大之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阶段,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三个方面相互配合、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2.
农业现代化与国家种业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种业现代化。位于农业产业链最上游的种业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种业安全,积极应对种业安全面临的挑战。提升种业竞争力,主体是企业,核心是品种,关键是创新。应加强政策引导,健全法规体系,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做大做强民族种业。  相似文献   

13.
简析韩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历来重视农业立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韩国立足于农业发展制定的专门法律之一。它的制定与施行有力地促进了韩国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摩西五经》是早期希伯来文化经典之核心,其宗教平等思想反映了希伯来民族争取独立、超越自我的民族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法治基因。在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融合后,这种民族精神和法治基因成为影响西方法文化发展的主要元素,并在“两希”不平衡消长中逐步成长为权利至上、法律至上、契约神圣、司法公正等西方法治精神,也浇铸了西方信仰法治的文化心理,从而为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准备了三大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5.
包容性发展是指让每一人类个体都能平等地享受发展带来的积极成果,是一种和谐、稳定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社会转型时期避开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许多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利用包容性发展可以使我国走出发展困境,越过"中等收入陷阱"。对我国现阶段推进包容性发展的实际意义和面临的发展困境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是实现我国平稳、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着力解决好当前我国面临的发展问题是重中之重,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全面推进包容性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不只是"物质"形态上的统筹,它强调了一种"文明"的统筹。衡量城乡统筹状况的指标包括经济融合、人口融合、生活融合、社会发展融合、农业现代化等指标。研究表明,当前贵州城乡差距依然存在且较大,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城市"反哺"论的失灵。为此,应实施以山区特色产业开发为支撑的"一二三战略"。  相似文献   

17.
目前的“概论”课教材,理论性很强,但缺乏感性资料和对社会变革的具体描述,所有知识点、理论、结论等,都建立在纵论、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学生没有亲身经历教材描述的社会发展过程,缺少必要的感性体验,不容易形成正确的理性认知,这就给理论灌输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在“概论”课教学中,应补充各种相关视频、音频、图像、图表、数字背景资料,增加对“社会现代化理论”等社科理论的科学介绍,重视对时事政策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培养学生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面、科学、深入地理解。  相似文献   

18.
“义乌精神”从无到有再到向“新义乌精神”的嬗变,存有一个可资探寻的自然演绎逻辑。这个演变历程正是义乌人对自身文化传统自主自觉的过程。“新义乌精神”的生成逻辑给予我们这样一个理论启示,即文化传统是地方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独特而宝贵的资源,地方的现代化必需注入“地方性知识”元素,而社会行动者的文化自觉就是注入这种知识元素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现实选择,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基础,农业制度的不断创新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