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西方法律经济学中所运用的经济分析法与马克思主义法学甚至哲学中的经济分析法具有相同的名称甚至某些近似的表象。本文分别论述了这两种经济分析法的不同含义———一个是为了分析的便利而提出的学理假定 ,一个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描述与预测 ;它们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个是别具体事件和行为的微观阐释 ,一个是对人类社会整体的宏观解读 ;以及它们明示或暗示地确定的衡量标准———效率与进步 ;从而指出了这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当代西方各种犯罪学理论的审视,作者提出,犯罪生态学将是全球犯罪学走出危机的希望.这种生态学与犯罪学的交叉边缘学科,其基本思想是,在"自然--社会--人"这一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中,人类必然自我克制,以防止过度滥用他们的主体功能和为所欲为地去发挥其实践功能.这一理论可以克服犯罪学"人本学派"与"科技学派"的局限性,为减少犯罪找到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绘画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却都能反映出人类对社会规则的制定思维及其治理方式.所以,通过法律与绘画多方面的联系找寻它们共通之处--艺术性、理性、美.  相似文献   

4.
这一轮重庆打黑除恶风暴,让太多的人深切意识到对社会了解之不足--连杀猪这一行都有黑老大,号称"猪霸".此次重庆打黑行动中,揪出了5个"猪霸".名号最响的王天伦甚至获得了一个很响亮的绰号--"重庆屠夫",听起来好像转世轮回的绿林草莽.  相似文献   

5.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基本部分之一,是一代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积累,生活实践的结晶,也是人类文化历史上的印记和积淀.如果说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对自然的认同,那么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文化的多样性,正是对人类世代智慧的承认.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达国家依靠经济技术强势,通过大众传媒控制着文化输出.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如果没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丧失了自己文化的特质,就很难与之平等对话.这是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之一.  相似文献   

6.
宪法反映的世界观可分为唯我世界观和容他世界观两种类型.唯我世界观完全以本国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具有很强的排他性,体现出"自我独存"的特征,美国和伊朗两国宪法的世界观是其代表.容他世界观虽然亦以本国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但具有很强的共益性,体现出"与他共存"的特征,二战后德日两国宪法和欧盟宪法反映的世界观是其代表.这两种世界观都是立足于四分五裂的人类多重关系性基础之上,因此它们自身存在无法克服的间性--然而从宪法反映的世界观的角度看.这恰恰是人类战争的根源.要实现人类恒久的和平,必须构建一种立足于不可分割整体的人类之共同利益和"相互依存"特征的世界观--整体世界观.  相似文献   

7.
<正> 经济分析法学(Economic Analysis of Law)是70年代初在美国首先兴起的西方法学思潮之一。这一思潮的先驱者是G·卡拉布雷西(Guido Calabresi)和R·科斯(Ronald Coase)等人。前者于1961年发表了一篇题为《风险分配和侵权行为法的一些思想》的论文。后者在1961年发表了《社会成本问题》的论文。它们代表了经济分析法运用于法律领域中的最初尝试。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是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 A.Posner,1937年出生)。他的主要著作是《法律的经济分析》(1972—1973年初版)、《正义的经济学》(1981年版)。他在前一著作中,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学说,后一著作基本上是一本论文集,涉及伦理、历史、法律和社会等各个  相似文献   

8.
房子--是人类社会爬出山洞、走出林莽、迈出荒漠的标志; 房子--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进步和发展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士"这一阶层,在中国社会历史演变的进程中,占有绝对核心的地位,甚至决定着中国社会的兴衰和历史的成败.无论哪种社会,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皇帝,也不是贵族和平民,而是"乃由贵族阶级堕落,或由平民阶级晋升而成的一个中间阶级"--"士"这一阶级担任的.士这一阶层,始终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并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社会领域出现了许多的新现象,法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就是其中之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依存,共同促进和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快速发展.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由来已久,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科学技术本身也属于一种生产力,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生产力又同样影响着社会上层建筑.法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科学技术会影响它,甚至有时起决定作用.反过来,法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