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主要表现为毕业生的思想品质竞争力、专业基础知识竞争力、创新能力竞争力等方面。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方工科院校办学水平、办学实力,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毕业生自身因素等。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青年报》7月6日刊登李英锋的文章说,在6月中下旬部署全面开展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核查工作后,教育部近日又印发通知,决定严格核查各地上报的就业数据。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复杂严峻。一方面,2020届高校毕业生874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增就业岗位减少。多重因素叠加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困难指数明显上升。为此,教育部、各高校以及各地方从升学扩招  相似文献   

3.
新建本科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难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学校资源匮乏、个人资源不足、社会资源欠缺等。为了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率,国家应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保证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新建本科院校要与地方经济发展接轨,办出特色,促进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充分就业;政府和社会应重视就业帮扶,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提供各种帮助。  相似文献   

4.
报刊拾零     
4年后什么专业最热门 财经专业仍处“熊”市 财经类专业就业依然不旺。由于全球经济的影响和社会需求的减少,外经贸专业火爆的景象已经时过境迁,众多当年的高分生如今不得不面对“就业难”的考验。从近年财经类毕业生需求情况来看,社会需求相对较大的是会计学、审计学;需求较少的是管理专业、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价格学、国民经济计划等。 师范生逐年看好 师范类专业仍受欢迎。近年来,在许多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相对“吃紧”的情况下,师范  相似文献   

5.
薛丹 《理论导报》2013,(6):47-48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直接反映了高职院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能力,也直接影响社会安定。基于就业质量的理论基础和现状研究,初步构建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衡量指标体系,对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和评价分析提供科学合理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符大怀 《湘潮》2013,(6):70
目前,地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大部分学生就业心态平和,就业方向与培养目标相一致,能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当地经济社会一线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有用人才。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生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7.
封面简介     
<正>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弘扬张謇"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职教思想,探索和形成了"知行并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政校企全面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大力提升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学校连续多年荣获"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成为全国纺织类院校和江苏省高职院校的排头兵和佼佼者,以优良的办学业绩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  相似文献   

8.
2008年的金融危机深刻改变了世界和中国,打破了全球产业链,中国经济高速运行的时期可能已告结束,"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结构调整和转型正在拉开序幕。五年后的今天,经济企稳,却并不意味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动荡的世界格局仍严重影响着中国就业形势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意在探究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从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就业视角,以第三方调研机构调查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毕业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以及就业质量调查反馈三个方面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及面临的难题,提出了打造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弱势群体,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地方政府,应积极发展地方经济,实施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学校要调整教育结构,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拓宽就业渠道;贫困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用人观;社会舆论要引导新型的职业观;贫困生家庭要减轻对贫困生就业的压力,共同为贫困生就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弱势群体,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地方政府,应积极发展地方经济,实施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学校要调整教育结构,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拓宽就业渠道;贫困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用人观;社会舆论要引导新型的职业观;贫困生家庭要减轻对贫困生就业的压力,共同为贫困生就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的金融危机深刻改变了世界和中国,打破了全球产业链,中国经济高速运行的时期可能已告结束,“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结构调整和转型正在拉开序幕。五年后的今天,经济企稳,却并不意味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动荡的世界格局仍严重影响着中国就业形势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意在探究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从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方高校音乐类专业大量扩招,音乐类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不断增大.本文在坚持政府、学校、社会及毕业生共同协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地方高校音乐类毕业生就业主要渠道以及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就业心理压力调适对策,以期帮助他们更好的就业及成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和SCL—9O症状自评量表对四川三所地方院校的471名毕业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地方院校毕业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更好地开展地方院校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和SCL—9O症状自评量表对四川三所地方院校的471名毕业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地方院校毕业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更好地开展地方院校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存在由来已久,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经济学研究的发展,人力资本逐渐成为理论研究的新宠。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寡与经济增长和从业者薪酬高低存在着正相关联,也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构多层次培养模式、建立科学合理课程结构、做好职业培训、创设实习实践机会等途径积累毕业生的人力资本,从而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增加其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文章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中出现的“有业迟就、无业可就、有业不就、有业难就”四大问题,有效提出了地方高校毕业生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主动推销自己;地方高校应合理定位、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政府需着力于就业政策和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及加强就业教育,构建就业、择业、创业链的四大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职与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的都是建立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其办学都应遵循该办学理念。高校的发展如何,与其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与省内招生比例、毕业生就业去向等与地方产业的关联性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2010年高职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2010年7月对浙江省6所高职院校部分毕业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当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以此作为有关部门的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初高中生源逐年减少,中小学老师编制重新核定,导致教育行业师资需求明显缩减,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诸多困难。2009年沈阳师范大学毕业生数量高达6100多人,毕业生就业压力骤然加大。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全校上下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升到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