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求实》2013,(7)
爱国主义是一个复杂的理论系统,也是一个历史性、具体性的范畴。爱国主义是爱国主体情感、思想和行为的相互统一。爱国主义集中体现为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还是一种行为准则和理性精神,具体表现在道德义务、政治原则、法律规范和民族精神四个维度上。  相似文献   

2.
保护和引导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行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  杜方 《世纪桥》2007,(10):96-97
爱国主义是人们长期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是以忠诚、热爱和报效祖国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意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应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将爱国热情转化为爱国的真实行动。  相似文献   

3.
建设林则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与爱国意识,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高校通过建设历史人物专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爱国主义教育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书海导航     
《学习月刊》2013,(21):55-55
《中国精神.中国人》是大师季羡林关于民族精神之作,探讨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所在.契合当下的中国梦、中国精神、爱国主义、中华文化复兴等焦点话题.“中国知识分子有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也不能望其项背的。……我平生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也还是爱国的。”大师的爱国情怀让人动容。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在为祖国母亲今天的强大而自豪的同时,更应牢记历史,牢记过去的辉煌,也牢记曾经的屈辱,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深植于历史课堂之内外。那么,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深植于历史课堂教学之内外呢?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精神:永远的主旋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长长的爱国史。无数中华骄子,正是出于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对自己是一个中华儿女的自豪,对自己同胞的无限深情,为了维护祖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捍卫民族尊严和利益,团结统一,抵御外侵,自强不息。爱国主义不是一个泛泛的概念,它有很深的内涵和外延。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为我们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提供了基本遵循。爱国、为民、崇德、尚艺,是我们文化工作者必须坚持的职业操守。 一、爱国,是文化工作者职业操守的首位要求 一要明白坚持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每一代人在继承前一代人的爱国主义传统时,都会根据自己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时代课题,赋予它以新的内容。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更加需要正确把握爱国主义精神,始终不渝地在更高层次上坚持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卢秋兰 《党史文苑》2009,(12):80-80
历史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在为祖国母亲今天的强大而自豪的同时,更应牢记历史,牢记过去的辉煌,也牢记曾经的屈辱,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深植于历史课堂之内外.那么,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深植于历史课堂教学之内外呢?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爱国主义?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目这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爱国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思想为理论根基,以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内涵,以厚植爱国主义情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内涵,以树立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道德内涵。新时代,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将爱国主义思想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不断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而且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制度建设中,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氛围,涵养国民理性平和的爱国观,以增强全体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语文教师责无旁货。在语文课堂中巧妙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一定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促使学生尽快的成长、成熟、成才。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丰富的内涵。爱国主义是人们对于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以及为国家、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而斗争的献身精神.体现着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的高度责任感和理性自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其重要原因就是爱国主义传统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成为我们的精神血脉。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3,(9):32-33
误区之一:对外强硬就是爱国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摩擦和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对外强硬在大多数国人心中被视为“爱国”的表现。这是中国人“爱国主义”的最大误区。如果摩擦冲突方对我们确有不可调和的敌意,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事业需要青少年接续奋斗。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聚焦青少年,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具体的爱国行为中强化理论指引;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推出系列爱国主义精品出版物,抓住有利契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要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激发社会各界的爱国热情,引领青少年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不断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基。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几个着力点实现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养成、全面性与科学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意志,支撑全民族奋发向上的永恒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应成为青年思想教育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魏晔玲 《前线》2016,(3):39-41
正"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世世代代的爱国英雄,他们热爱祖国,不屈服于任何敌人的压力,维护民族利益的精神风范,永远是中国人民的楷模,是我们振兴中华的光辉旗帜和巨大力量。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刻,缅怀革命先烈和抗日爱国的英雄,更加激励起我们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的决心。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世世代代的爱国英雄,他们热爱祖国,不屈服于任何敌人的压力,维护民族利益的精神凤范,永远是中国人民的楷模,是我们振兴中华的光辉旗帜和巨大力量.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刻,缅怀革命先烈和抗日爱国的英雄,更加激励起我们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的决心.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9,(6):16-16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即人们对于自己的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及为她的独立与富强而斗争的献身精神。谈到爱国主义,人们都爱引用列宁的一句名言,他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20.
讲正气,早在我国古代,就为志士仁人所倡导,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外敌入侵时弘扬畜死抗敌的爱国正气。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在中国历史上始终高扬着爱国主义的民族正气。我们的先人一贯重视国家的整体利益,主张“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国殇》等光辉诗篇中凝聚着深厚的爱国之情,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诗人为祖国竭忠尽智,对国家的存亡始终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以他一生不懈的斗争和以身殉国的坚贞行为,表现了惊天动地的爱国正气。苏武誓死不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