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和劳动教养法律规范的决定,是积极回应社会呼声的正确决策,但后续工作仍有很多问题、很大难度、很高成本,深化认识、形成共识、汇聚合力并非易事,须要更深入地剖析这个复杂事物。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劳动教养制度的产生背景、异化过程具有特殊国情,因其缺乏正当性、有效性且严重违背人权原则,在当代行政法制史上处于尴尬地位、扮演恶人角色,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背景下必须令其寿终正寝;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和当今世界法治发展潮流出发,应当运用法治思维建立新型的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矫正法制,运用法治方式抓好废止劳教制度和法规后的制度衔接,这是非常复杂、极为艰巨的法治建设工程,从许多迹象看,能否推动其往正确方向前进还有颇多变数。  相似文献   

2.
李敬瑶 《世纪桥》2014,(9):28-29
社区矫正制度作为一种非监禁性刑罚的执行方式,是刑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保障人权,是世界刑罚轻缓化的重要体现。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与英美等国家相比,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立足于我国社区矫正的实践,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加快完善立法进程、扩大财政支持、健全社区矫正制度是未来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制度的确立与实行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21世纪以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统筹和指引下,我国开始探索和建立社区矫正制度.社区矫正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过程中显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处于初创阶段,我国目前社区矫正制度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需要结合本国国情,重构刑罚理念,贯彻社区矫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完善立法规制,创立符合国情的制度体系;规范运作机制,以提供组织和队伍保障.  相似文献   

4.
饱受各界诟病的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部分违法行为的入刑规制要引起相当的重视。在脱离劳动教养制度肆意适用侵害人权的同时,更要防范因部分违法行为入刑规制而又陷入到重刑主义侵害人权的泥淖之中。对此,应该重视人权保障,强调刑法的谦抑性原则,用现代的法治观念来引导和加深公众对恢复性司法和开放式处遇的认识,发展和完善符合国际新趋势的社区矫正制度及相关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包括刑事法律体系在内的规制体系等等。通过这些举措,在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形成一个协调有序、衔接自然的违法行为规制体系,在实现有效社会管理的同时又实现对人权的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养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晓东 《世纪桥》2006,(5):87-88,110
劳动教养制度在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安定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变迁,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弊端日趋显现。但是,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合理性依然存在,当务之急是确立其法律地位并对其从制度上进行前瞻性的改革,将司法程序引入劳教制度,确立司法化与行政化混合的制度理念。  相似文献   

6.
试论社区矫正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community-based correction)是萌芽于西欧和英国,发展于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普及的对待犯罪和罪犯的新型反应方式,也被称作社区矫治、社会内处遇等等,是在人道主义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刑罚社会化进程而蓬勃发展起来的,反映了目前世界各国刑罚制度的走向,也是刑罚文明化的重要标志。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矫正模式,社区矫正是通过把罪犯置于开放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教育改造,达到既能惩戒罪犯,维护社会稳定,又能使罪犯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防止罪犯边缘化的目的。本文拟通过四个部分来论述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教养制度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项法律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正式建立以来,对于重大历史任务的完成和正常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民主与法制的发展,劳动教养制度在适用程序、监督程序、人权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日益暴露,导致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之争愈演愈烈。为此,我们只有对劳动教养程序加以完善,才能使其保持与时俱进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曾宪荣  黄理 《求实》2004,(10):48-50
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造成了人力资本配置的诸多缺陷 ,而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矫正人力资本配置制度缺陷的根本方向 ,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9.
推行社区矫正制度,不仅是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更是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有效举措。但社区矫正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矫正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低,矫正制度缺乏法律保障、经费保障制度和有效激励机制,致使社区矫正的效果大打折扣。基于矫正制度的不足,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应从转变保守观念、制定社区矫正法、加强矫正机构和队伍建设、保障经费和建立激励机制出发,才能推动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和不良行为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未成年犯,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手段,包括惩罚手段也包括矫正手段。以非监禁刑罚为特点的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未成年人刑罚执行制度,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促进未成年罪犯回归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还处在摸索阶段,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完善未成年犯矫正立法,加强矫正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设立适合未成年犯的矫正措施等,来帮助未成年矫正对象进行价值观的重建和社会关系的恢复,有效地矫正他们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从而促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4,(2):41-42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废止《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的议案。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指出,劳动教养制度施行50多年来,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确保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不同于传统的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在社区对罪犯实施的监管和矫正活动的总和。中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发展既是回应国际刑法发展的趋势要求,也是自身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虽然刑法理论界对社区矫正制度的刑事制裁性、社区参与性、非监禁性等特征基本达成共识,但是社区矫正制度仍然面临法典化缺位、具体规范缺失、深入推进不足等问题。应当通过制定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建立健全社区矫正执行体系,完善社区矫正保障机制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刑诉法的出台,我国的合适成年人制度的法律建构日渐明晰,各地的司法实践也有不少亮点和经验,学界、理论界对合适成年人制度的讨论也很热烈.然而,由于起步晚,不少问题尚且无法可依,实践中也一直停留在探索阶段,我国的合适成年人制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归根结底是主体选任和程序设计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承礼 《求实》2004,(9):88-90
现行农村税费改革实际上是在有强烈偏差的情况下推行的 ,这项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很少考虑到基层政府的变通性 ,也过分地估计了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持久能力 ,由此导致改革力度虽大但却并未取得根本性的成功。本文在对农村税费改革进程中行为主体的交互经济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试图通过矫正机制的研究去弥合这一制度偏差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源于西方国家,作为一种人道、有效、经济的司法制度,目前已经被世界多数国家接受和认可。2003年我国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等省(市)正式开始。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是我国司法改革中具体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并顺应国际司法潮流的一种制度新探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亟须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以利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在建立社区矫正制度过程中,既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又要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  相似文献   

17.
《党的建设》2011,(12):64-64
《学习时报》日前刊登梁超的文章说,在反思一些社会问题和公共事件时,人们往往习惯性地认为,是制度能缺失加剧了行为的失范和监管的乏力。但事实上,随着我国制度建设力度的加大,大至治国理政、党的建设、社会管理,小到行业自律、企业管理、单位运转,都已摆脱了无法可依、无制可据、无章可循的窘境。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顺应了现代刑罚执行理念,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社区矫正在我国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完善。但作为一种已经被西方司法实践证明为科学、有效、文明的刑罚方式,社区矫正必将推动我国刑罚执行制度改革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养是对具有轻微犯罪行为和违法行为又符合劳动教养收容条件的人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教育改造措施,是我国预防犯罪、减少犯罪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自创立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劳教法制实践中,为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直到今日,人们对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依然意见不一。概括起来看,目前,在劳动教养法律  相似文献   

20.
陈勇 《学习月刊》2013,(16):76-77
社区矫正就是将判刑后符合现行法定条件的罪犯不收监而送往社区执行刑罚.司法实践已经证明.“社区矫正”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刑罚矫正制度.是世界刑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