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坚强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自觉维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全民守法的目标.把“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阐明了守法对于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必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东阳 《前线》2015,(2):5-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增进全民法治观念,树立法律信仰,建设法治国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5,(6)
<正>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从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角度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个重要论述,不仅深刻揭示了法律权威的根本源泉,为维护法律权威指明了根本途径,同时也明确了要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4.
法律的权威来自人民内心的拥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对形成全社会良好法治文化,维护法律权威具有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上较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法治,培育途径单一等问题,需要在提高教学实效性、加强校园文化和尊重学生主体性等几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吸收了很多普适性的价值理念,如民主、自由、公正、法治、人权、公民意识等,这对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目前在新形势下所谓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理念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根本途径就是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具有同质性。现代和谐社会是法律与理性整合的产物,和谐社会只能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和谐需要在形式法治的基础上推行实质法治,需要建立一个法治政府,需要培养公民的现代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7.
姚朴 《先锋队》2014,(6):20-21
法治是一把爱憎分明的手术刀,它切割的是危害党和政府肌体健康的毒瘤,任何行使法治权力的行为主体都不能心慈手软,网开一面,而必须保持对腐败的零容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报告特别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以宪法和法律来规范国家和公民的一切行为(包括语言与行动)。  相似文献   

8.
正宪法法律权威和公民法制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多年来,中国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加强公民法制意识教育,推动公民树立法制观念,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努力使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权威。中国现行宪法是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经过  相似文献   

9.
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作为全会主题,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令人鼓舞。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如何让百姓在实践法治中受益,这是法治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此,笔者主要谈谈法治建设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法律为什么重要? 法律的作用在于各就各位、各行其道,明确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明确各自的边界,包括权利或权力的边界,义务或责任的边界。处理这方面的关系,法律是里手行家。比如中央跟地方的关系,这应该是当下和未来中国的一个大问题。我国央地关系、上下关系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彼此的边界很不清晰。边界不清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使议价的空间增加,诱使地方在与中央博弈时投入更多力量。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执政方式的根本性的历史转变。经济是包括法律在内的全部上层建筑的基础,法治经济是由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是中国走向兼有文化国特征的法治国家的目标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加速经济法治化和社会法治化的进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现重在建设,因而必须支持和保护公民对民主政治的参与意识,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守法意识,强化法律监督,确保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除了把法治提到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外,"中国特色"也非常引人注目。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要适合中国国情。中国有几千年的农耕历史,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7·23"讲话的一个重要亮点,就是要保证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表明加强法治建设,将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法治是非常重要的保证。第一,社会主义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的民主。只有遵循法治的轨道,人们的各种合理的利益诉求才能获得有效的表达和解决的渠道。尤其在一个超大型、历史久远的多元社会中,离开法治发展民主,很容易导致社会动荡、族群分裂。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4,(23):43-46
一个党员的提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直面法治领域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迫切期待,提出坚定不移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坚定不移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全会公报中,特别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并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依宪执政,首先要求党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只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比翼齐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要进一步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要依法而行;要用法律制度巩固改革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党的领导是法治成功的根本保证;法治的建成、巩固和持续,则最终要落脚和依赖于全民守法。所以,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法治建设的总体部署是:"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改革开放以来从法制建设到法治建设,党领导全民守法始终是重要的一环。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逐步完善,随着法治被确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和宪法权威至上性得到确立,执政党在制度层面的法律保障和价值层面的法治指引下,日益重视法治文化建设,领导人民着力打造法治中国建设最坚实、最广泛的基础,弘扬法治精神,"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不断坚定法治信仰,养成法治习惯。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写进党代会的报告中,这无疑是扩大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举措,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要靠法治,民主的发展要依靠法治保障,社会管理创新也要依靠法治。对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论述了法律的本质和演变过程,批判了法律永恒论、法律万能论、法律本体论等观点,从而形成了对法律拜物教的扬弃。马克思解构了法律的权威,撕下了法律独特论、法律公平论的虚假面具,肯定了法律的意识形态性,他认为法律并不能解决人类社会的所有问题。马克思认为,并非要在社会中清除法律,而要规范法律的运行,消解对法律的盲目崇拜,重构人类社会发展的路径。社会主义能理性地看待法律,坚持法律的阶级性和历史性,让法律为人民服务。马克思对法律拜物教的扬弃有助于人们思考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从各方面完善法治体系,提高法治文明程度,建立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既是我国治国理政的方法和手段,也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途径和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不仅体现在国家立法、执法、司法等权力机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体现在公民信法、守法、用法等法治观念的逐渐形成和培养。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因此,培养全民法治观念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0.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标准,是人民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武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论述法的内容很好地诠释了法的目标,即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解释了法律是治国重要的武器,好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才能真正贯彻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的各种权益。全会中一再强调恪守立法为民思想,加强法律体系建设,以高标准、严要求,加强法律制度和法律执行队伍的建设。无论全会中论述法的目的,还是法的权威及法律实施的各项要求,无一不透露着党的民生思想,展现着以民为先,为民服务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