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经常听到一些议论,说现在的老百姓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专门与“官”对着干。他们想不到,老百姓冲我们骂娘,这是因为老百姓还把我们当“娘”。我最大的担忧是,如果我们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继续坏下去,整个社会失去公平正义,他们还会不会把我们当“娘”!  相似文献   

2.
黎国兴 《党课》2011,(9):54-55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好党课也同样是这个道理。多年党课的教学实践表明,一堂党课,选题的功夫下得有多足,成功的把握就有多大。题选好了、选准了,课就成功了一半。因此,笔者以为,党课选题应力求做到“三贴近”。贴近时政之需,体现时代性。  相似文献   

3.
谁都知道养鸡是个辛苦活,而养活五六千只鸡的辛苦就可想而知了。不过,浙江省独山港镇三^村村民沈良却有一套独门“功夫”,只要他一出现,所有的鸡都以他“鸡”首是瞻,可谓是一呼百应。那他究竟有什么“功夫”呢?  相似文献   

4.
祝福恩  孙立惺 《奋斗》2003,(8):10-11
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都有道理,唯有“发展”才是最硬的道理。发展是所有的道理之首。十六大报告也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新思想、新论断,既指出作为执政党的历史责任,又突出强调了发展对于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着对王阳明“诚意”说定性和定位不当,以及对王阳明哲学立场辨识不准的倾向。有鉴于此,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考察王阳明“诚意”说的哲学特色。其一,阳明不同意朱子把“格物”置于“诚意”之先的修身功夫程序,提倡将“诚意”置于“格物”之先。其二,阳明提出了“意之所在便是物”的命题,将“意”的感应机制视为人与世界相联结的重要方式,这也是他强调修身以诚意为主的深层哲理根据之一。其三,阳明在批评朱学“务外遗内”与禅学“是内遗外”这两种对立哲学取向的同时,坚持以超越内与外、整合心与物的“合内外”作为自己新的哲学立场。  相似文献   

6.
农村和农业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重视的一个大问题,但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在农村有这样一句话,“富不富,看干部”。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能不能带领群众致富,是考察农村党的基层干部能否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依据。海城市八里镇东三道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党委书记马玉盈就是一位能够带领群众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好干部,我们在此把他介绍给大家,并期望他的事迹能为读者带来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于丹 《党建》2014,(8):45-46
中国人讲究什么事情都要合乎天地大道。“道”里面一个“首”,外面一个“走之”。由此可见,由脑袋决定要认的理就是道理,由脑袋决定要走的路就是道路。智库其实就是“道”里面的“首”,决定了我们认什么理和走什么路。在人才集中的智库中,都希望尽快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成决策,尽快地看见自己的思维在当世兑现。  相似文献   

8.
《党建文汇》2001,(9):8-11
在旗帜问题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并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强调,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指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作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历史性决策。这是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蒋宜茂 《当代党员》2014,(10):67-67
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新增“动议”一章,强化了党组织从干部选拔任用的启动环节就应当发挥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但“动议”非“动”时才“议”,应把功夫花在平时,经常“听其言、观其行、察其德”,多渠道、立体式了解干部,由表及里分析研判,才能真正把好“动议”关。  相似文献   

10.
“华盛顿共识”理论范式不能解释中国的成功经验,“中国模式”提法便应运而生。“中国模式”自有中国逻辑,把“中国模式”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中国模式”有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理论增长点。“中国模式”还在路上,所以在实践中,我们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这并不妨碍在理论中提升“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党忠 《探索》2002,3(5):16-17
“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研究新情况,努力解决新问题,大胆进行新的理论创新,继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2,(2):51-51
有些干部,功夫不在事业上,精力不在发展上,心思也不在人民群众身上,相反,却整天盯着“上面”,“秀”给媒体,不仅敏于揣摩“风向”,勤于迎合“喜好”,且善于装点“门面”,喜欢把气力下在易出“亮点”、易被看到的地方。对于社会上监督、质疑和批评的声音,起初惯用躲、捂甚至打压的方式来对待,及至激起众议、躲不得、捂不住、压不下了,才不得不去做那些早就该做、早该做好的事情。这些“怪”现象,说怪也不怪,反映出了某些干部的“媚”和“畏”。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理论工作者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增强“四力”:用“脚力”深入群众,扎根基层;用“眼力”捕捉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用“脑力”审慎思考,敢于质疑,具有批判性思维;用“笔力”呈现理论,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语言阐明道理,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4.
沈宝祥 《发展论坛》2002,(6):19-20,22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提出“三个代表”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面对21世纪的形势下,更好地推进党的建设,更好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因此,我们在准确理解“三个代表”内涵的基础上,要把着眼点放在如何代表上,即如何实践、如何落实上。这就是学风问题。江泽民同志提出,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要紧紧抓…  相似文献   

15.
王昕鑫 《党课》2012,(16):98-99
在柳传志眼里,联想集团的创业历程,离不开一个字,那就是“想”。 “走上创业路前一定要尽量想清楚。”在某创业大讲堂一开场,柳传志就以谨慎的表达传递出他的核心观点。他指出,受到经验的限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问题“想清楚”,但每个人都应尽己所能、“尽量”把问题“想”得清楚些。  相似文献   

16.
论道德需要的逻辑起点——“道德经济人”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需要的逻辑起点是以“经济人”理性为基础。以道德理性为最终目标的“道德经济人”理性。“道德经济人”理性是道德理性的初级阶段。社会转型期.过分张扬“经济人”理性必会加剧道德危机,而过分主张道德理性却又曲高和寡,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条在“经济人”理性的基础上。将道德理性从应然转变为实然的途径,这条途径就是倡导“道德经济人”理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变为公民内在自律、自觉的道德需要.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4,(12):16-16
古来万事难两全。有以身许国的慨然,就难有“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闲散惬意。放不下“窗外疏梅筛月影”般的卿卿我我,也就难有大丈夫纵横四海的成就。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朴素道理,在经济学上还对应着一个“机会成本”的概念,讲的是在“多选一”的决策时,必须舍弃其他利益。算清楚机会成本的“舍”与“得”,无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1,(18):48-48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了中国共产党90年来所做的“三件大事”、所取得的“三大成就”,目的就是要说明一个道理:中国一定要走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要走出一条能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富裕的道路,要为中国社会建立一个维护和保障最大多数群体利益的制度。90年来走得不容易,有彷徨也有曲折,  相似文献   

19.
走进春天     
倪虹 《共产党人》2007,(4):55-55
过春节又叫“过年”,“年”字在甲骨文、金文中都是写作“禾”下一个“人”,属会意字,是人把庄稼举过顶;而代表庄稼的“禾”像一株庄稼四片叶子一个谷穗。古人物质水平低,庄稼收上手就是最大的幸事,一茬庄稼就是一年。  相似文献   

20.
何萍 《实事求是》2003,(2):27-29
中共十六大是一次与时俱进的创新大会 ,其中最主要的创新是理论创新 ,而理论创新中的最大成果 ,就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推进和定位。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推进和定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规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一定的政党组织就是一定的思想理论或主义的物质化、组织化、政治化 ,共产党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化、组织化、政治化。主义就是旗帜 ,旗帜就是方向、就是形象。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党在旗帜问题上或主义问题上有过几次历史性的或根本性的选择和建树 ,从而决定和引导着党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