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贵州作为三线建设的重要省份之一,在三线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形成了国防工业体系,极大促进了贵州工业化发展。"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历久弥新,成为贵州人民一直以来艰苦奋斗、奋力攀高、赶超跨越的真实写照。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对下一阶段的总目标,贵州正把"三线精神"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以具体实践不断丰富充实"三线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2.
正"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60年代"三线人"吹响的三线建设号角,这是"三线人"建设贵州的铁血誓言。自此,一场持续了15年时间、涵盖13个省区、投入2000多亿元及千万人力的建设拉开了序幕。1964年7月,中共中央西南局和国家计委在四川西昌召开会议,贵州和四川被确定为西南三线建设的重点。交通闭塞、工业落后、经济贫困的贵州,进  相似文献   

3.
读编往来     
<正>当代贵州杂志编辑部:我一直定期阅读《当代贵州》杂志,特别是旬刊改周刊后,《当代贵州》内容更丰富了,时效性更强了。"三严三实"活动开展以来,有关报道很多,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栏目,不知能否在《当代贵州》上开辟一个相关的栏目?我认为,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理应自觉接受"三严三实"的专题教育,以"严"和"实"的标准警醒自身、修正不足、干事创业,多为基层群众谋福祉。  相似文献   

4.
正"三线精神"提供丰富素材"我是有三线建设经历和三线情怀的。我是‘老铁’——铁道兵出身,参加过三线建设。如今攀枝花的巨大变化真让我意想不到。"12月15日上午,以"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为主题的弘扬"三线精神"座谈会暨大型工业史诗电视剧《大三线》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座谈中,该剧编剧、曾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编剧奖的革非的发言引发阵阵掌声。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内地的十几个省、自治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以工业交通和国防科技为重点的大规模的基本建设运动,即三线建设。所谓三线,是按照我国的地域特征,从战备角度划分的三个区域:一线指沿海地区和边疆地区;三线指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及湖南、湖北、河南等内地地区,其中西南(云、贵、川)、西北地区(陕、甘、宁、青)称为大三线;二线指介于一、三线之间  相似文献   

6.
从1964年到1980年,我国在内地的十几个省、自治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以工业交通、国防科技工业为基础的大规模基本建设,称为三线建设。所谓三线,是由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划分为三条线:一线指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指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湖南、湖北等内地地区,其中西南、西北地区(川、贵、陕、甘)俗称为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的腹地俗称小三线;二线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部地区。三线建设主要是指三线和二线地区的建设,也包括一线的迁移。它历经三个五年计划,共投入2050余亿元资金和几百万人力,安排了几千个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7.
正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应对备战的需要,党中央决定在包括贵州在内的西南、西北内陆省份开展经济建设,拉开了三线建设的序幕。在十余年的国防、工业等大规模建设过程中,三线建设者们披肝沥胆、战天斗地,铸就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艰苦创业是"三线精神"的基础。三线地区条件艰苦,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三线建设者们完全靠着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相似文献   

8.
李盈 《当代贵州》2010,(7):18-19
<正>《当代贵州》:您认为信息化建设对贵州有什么重要意义?朱华:一句话,信息化是贵州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撑杆"。最近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邀请,我写了一篇文章《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我在文章里面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是阿基米德的三大名言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何为"三线子弟",这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国际局势紧张,本着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未雨绸缪,毛泽东发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提出了建设军工大三线。"好人好马上三线",于是,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好儿女一时都汇集到大西南的深山峻岭中建设军工企业,成为军工战士,他们就是在三线建设中奉献青春与热血的一代人。当时随父母支援三线建设的子女则被称为"三线子弟",我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0.
<正>50年前,有一场建设波澜壮阔,奠定基础、助推发展,为当时的贵州带来难得的机遇。50年后,有一种精神依然延续,铸就丰碑、感召后人,为今天的贵州注入强大的动力。三线建设横空出世气势磅礴、惊心动魄、豪气峥嵘——1964年开始的三线建设,完全当得起这样的形容。所谓"三线",是指由我国沿海沿边地区向内地划分的三条线:一线地区是指沿海沿边地区,三线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及湖南、湖  相似文献   

11.
<正>哲学家王阳明先生曾胜赞:"天下山水之秀,聚于黔中"。贵州,西南一隅,山清水秀、山绿水美,这样一个中国的宝贝,却有一些不怎么光鲜的"标签":贫穷、落后、交通不便。正是因为这些"标签",当我们贵州人到外地去读书、出差、旅游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场景,那就是当你告诉别人"我是贵州人"时,接下来的几秒钟,大都会让你感觉左脑右脑打结,因为一堆奇葩问题会让你应接不暇:贵州,贵州属于云南吗?贵州属于广西吗?贵州属于遵义吧?我遇到  相似文献   

12.
建国后的三次西部大开发,其历史最长要算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的三线建设.当时从战略的角度,按离紧张边界的远近,把全国布局为一、二、三线:一线指东北及沿海地区;三线指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河南、湖北、湖南、山西的西部及广东北部、广西西北部等大后方;二线则指一、三线之间的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13.
读编往来     
<正>当代贵州编辑部:作为《当代贵州》的一名忠实读者,我一直以来都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章。不仅看到了各级领导干部辛勤工作、躬身基层的身影,也感受到了文章的亲和力感染力。其中最喜欢的,当属贵刊的名家专栏。我常常陶醉于叶小文先生的"时事纵横"、金一南将军的"战略时间"、王利明教授的"法治视界"、徐圻先生的"人文哲思"……从字里行间感悟作  相似文献   

14.
风云壮举     
正三线建设,是党中央在1964年作出的以备战和改变西部落后面貌为中心、在中西部地区开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到1983年三线建设基本结束后,按照国家部署,党中央又实施了三线企业调整改造战略,到2006年基本完成。三线建设和调整改造,前后长达40年。全国有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上万的民工投身到三线建设中,在祖国大后方建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与此同时,三线建设者用汗水和生命谱写了无数动人篇章,孕育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三线精神与建党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一脉相承,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相似文献   

15.
三线建设孕育形成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三线精神是三线建设的直接产物,首先来源于三线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强力塑造、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精神对民族性的深度浸染,构成了三线精神形成的底层逻辑。特殊历史时期"保家卫国"的家国动员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强烈的时代感召,共同催生了三线精神。三线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应超越狭义的文化工作思维和部门限制,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以大文化理念推动贵州文化做强做大,强化文化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中的大作为大担当。找准文化定位当代贵州:去年11月,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战略任务,对于这一文化发展新定位,你是如何理解的?徐静: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一方面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是贵州省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必然选择,事关贵州能否实现全面小康、谱写好  相似文献   

17.
岳振 《当代贵州》2013,(7):18-19
开通微博不仅是时尚,更是一种态度。贵州的许多党政领导干部,也开始把工作赋予时代气息,开通并娴熟地运用微博进行官民沟通,赢得了极大赞誉。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就是贵州"官员微博"的先行者之一。政务微博是民意直通车当代贵州:在贵州省内,微博实名认证的领导干部逐渐多了起来,你作为其中的一位,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要进行实名认证?  相似文献   

18.
<正>当代贵州杂志编辑部:作为贵刊的"85后"读者,工作两年以来,我一直在关注《当代贵州》。通过阅读《当代贵州》了解当前省委、省政府工作重心,社会各界关注热点。贵刊的聚焦、改革、名家专栏、阳明茶座等栏目令我受益匪浅。2015年新刊拿到手时,发现《当代贵州》在版式、栏目上作了调整,感  相似文献   

19.
书荐     
正作者:六盘水市地方志编委会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六盘水三线建设志》摘录:"三线建设"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和进行的。六盘水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对贵州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段创业史、建设史、发展史需要有翔实、真实的记录,并传之后世,以资政、存史、育人。  相似文献   

20.
正在"黔南州第十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罗甸县第二届红水河文化旅游活动周"即将举办之际,罗甸旅游如何借势发力、加速发展?对此,《当代贵州》记者专访了罗甸县委书记杨朝伟。突出差异特色取胜当代贵州:旅游是一个综合性产业,请你谈谈罗甸发展旅游有那些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