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正>1965年,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的"三线建设"在贵州全面展开。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10万建设大军奔赴贵州高原,在贵州大地播下工业文明的种子,成为支撑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三线建设"时期,贵州建起了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军用电子业三大科研生产基地,夯实了贵州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基石。011航空基地、061航天基地、083电子工业基地——几  相似文献   

2.
书荐     
正作者:六盘水市地方志编委会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六盘水三线建设志》摘录:"三线建设"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和进行的。六盘水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对贵州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段创业史、建设史、发展史需要有翔实、真实的记录,并传之后世,以资政、存史、育人。  相似文献   

3.
正"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60年代"三线人"吹响的三线建设号角,这是"三线人"建设贵州的铁血誓言。自此,一场持续了15年时间、涵盖13个省区、投入2000多亿元及千万人力的建设拉开了序幕。1964年7月,中共中央西南局和国家计委在四川西昌召开会议,贵州和四川被确定为西南三线建设的重点。交通闭塞、工业落后、经济贫困的贵州,进  相似文献   

4.
贵州三线建设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线建设是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至 7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当时国际形势变化作出的从战备出发调整生产力布局、建设战略大后方的重大决策。贵州是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 ,回顾贵州三线建设的曲折历程 ,探讨其成败得失 ,对西部大开发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当代贵州:近期上映的《闯入者》依然选择了"大三线"命题,这是你第三部关于三线建设的作品,为什么如此执着?王小帅:创作离不开创作人的经历,以及他自身的成长背景和环境。我因为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贵州的三线地区生活,对三线建设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在我做的十来个片子里,其中有三部是三线的题材。当代贵州:你觉得三线建设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王小帅:一部电影不能从评价整个三线建设的角度去做,我的视角是其中的人物与情感。在那个时期,国家  相似文献   

6.
<正>50年前,有一场建设波澜壮阔,奠定基础、助推发展,为当时的贵州带来难得的机遇。50年后,有一种精神依然延续,铸就丰碑、感召后人,为今天的贵州注入强大的动力。三线建设横空出世气势磅礴、惊心动魄、豪气峥嵘——1964年开始的三线建设,完全当得起这样的形容。所谓"三线",是指由我国沿海沿边地区向内地划分的三条线:一线地区是指沿海沿边地区,三线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及湖南、湖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贵州作为三线建设的重要省份之一,在三线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形成了国防工业体系,极大促进了贵州工业化发展。"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历久弥新,成为贵州人民一直以来艰苦奋斗、奋力攀高、赶超跨越的真实写照。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对下一阶段的总目标,贵州正把"三线精神"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以具体实践不断丰富充实"三线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贵州西部的乌蒙山腹地,有一个被誉为"中国凉都"的地方,这就是美丽的六盘水市。六盘水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还有中国唯一一个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博物馆,即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正三线建设是中国西部开发史上一部气吞山河的史诗,是一曲改天换地慷慨激昂的宏伟交响乐,是祖国强盛履历中重要的一步,它对贵州,对中国西部,对整个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流动的时间,凝结为历史。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和国家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做出实施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备战出发,建设以国防工业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贵州地处西南腹地,是三线建设重点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14,(4):40-41
文物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2013年,贵州文物保护亮点多多,如32处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成并开放全国第一家三线建设博物馆,等等。由当代贵州杂志社组织的"2013贵州文物保护工作十大亮点"评选,综合各方意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1964—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三线建设"在共和国历史上写下艰苦创业的光辉篇章,为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三线建设重大决策出台实施55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军民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认真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牢牢把握新时代对能源发展的新要求,创造性实施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全省能源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能源保障能力实现大跨越。贵州始终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放在首要位置。经过70年开发建设,通过"三线建设"集中会战、"西电东送"世纪工程,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从弱到强,生产供应能力大幅提升,贵州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能源工业一  相似文献   

13.
正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六盘水市屏气凝神,不务虚功,在"知行相长"中辟出新路——乘"数字中国"建设东风,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路子。作为贵州工业发轫地之一,六盘水因煤而兴,因工而富,从"三线建设"一路走来,鎏金岁月赋予一座城的是煤、电、钢等能源原材料工业筋强骨壮,却也使其一度深陷经济疲软泥淖。  相似文献   

14.
正8月17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赴遵义市,深入到联系服务重点企业贵州钢绳(集团)公司和贵州财富之舟科技公司开展帮扶指导,并就产业招商进行调研。她强调,要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以实施"双千工程"为着力点,加快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悉心服务实体经济企业,全力促进高质量发展。贵州钢绳(集团)公司是成立于三线建设时期的省属国有企业,2004年成功上市,先后主持制定、修订国家  相似文献   

15.
尹辉 《当代贵州》2010,(2):17-17
<正>2009年的贵州形象,更加"多彩"、更加丰富、更加饱满。这一年,贵州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实现了GDP11%的高速增长,展现出了贵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一年,贵州更系统地向外界表达了其山川之美,人文之美,展现了贵州多彩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4,(8):I0001-I0001
正六盘水市素有"江南煤海"之称,是三线建设时期成立的我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产地,多年来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同时也承受了巨大的生态压力和环境压力,为此,历届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于经济转型、跨越发展。2013年,六盘水市以承办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依托全市旅游资源和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工程,明确"贵州屋脊,中国凉都"的旅游定位,确立建设国际标准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总目标,激活全市旅游发展活力,拓展旅游发展方向,探索区域经济提速升级、跨越发展的新路径,开启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新时代,逐步实现由"煤都"到"凉都"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7.
1.1964年国家确定在贵州建设国防工业战略后方基地 1964年,党中央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决定在我省建设国防工业战略后方基地。1964年9月至11月,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组织两个踏勘组来贵州开展踏勘选点。从1965年开始,国家在贵州大规模投资,从全国各地的国防科技工业骨干企业抽调大批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来黔参加建设。到1978年年底,建成企事业单位126个、其中工业生产企业86个,  相似文献   

18.
<正>从三线建设脱胎而来,贵州国防科技工业逐渐形成以航空、航发、航天、电子信息四大板块为主体的科研生产体系,通过发展军工主业,壮大"军转民",培育"民参军","以军带民、以民促军、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正在形成。贵飞公司:"鹰"击长空新高度在贵飞公司试飞站,一排"沙漠迷彩"涂装的"山鹰"外贸战斗教练机正在进行试飞前准备。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一款全天候、轻型、双座舱超音速高级教练机,"山鹰"正凭借其"高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郑婕 《世纪桥》2010,(12):4-9
<正>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制定实施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三线建设是以备战为指导思想进行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等基本设施建设。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作为三线建设的决策者之一,对三线建设战略决策制定和实施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老一辈献身三线建设,新一代发扬三线精神。中航人凭着自己的坚守与创新,在贵州的青山绿水间续写着美丽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国家建设"大三线"的号召下,数百万中国工业精英打起背包、跋山涉水、入谷进洞,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创业史。50年弹指一挥间,大多数建设者都已年过花甲、古稀乃至耄耋之年,但在他们心中,"三线"这个词依然光鲜如昨,可触可感。因为,他们当年满怀壮志豪情,在荒山与乱石中谱写"喝稻田水,住干打垒"的感人故事。因为,他们连续几代扎根贵州,完成"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