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   我不是警察,也未当过警察 ,所以只好以“局外人”相称,勿见怪。   在没有看过贵刊之前,我总以为她是一本专业刊物,没有多大阅读价值。但在看过之后这种观点就改变了,并且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人民公安》杂志无论编排印刷质量,还是内文质量都堪称一流,都令我刮目相看。这不是客套话,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虽然我也是搞文学创作的,但真正坐下来看《人民公安》,还是第一次。这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巧合,确切地说是一种缘分。因为要不是妻子上班时从别人那儿借来拿回了家,我是看不到《人民公安》的。平时我…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人民公安》2014,(10):4-4
<正>与《人民公安》杂志结缘,始于17年前的5月15日,这一天我终生难忘。那天我穿着橄榄绿警服,在办公室里第一次阅读了《人民公安》杂志。从那一天起,阅读和学习《人民公安》杂志成为我工作生活中的"规定动作"。今年57岁的我,始终从事公安宣传工作,在《人民公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如饥似渴般的感受编辑部:《人民公安》是我最喜爱的刊物。每次收到此刊,我都爱不释手地读啊读。我在基层公安机关工作了25个春秋,酷爱自己的工作。由于《人民公安》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因此,读《人民公安》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读了这期盼下期,总觉得它太短、太薄,还未等你尽兴,就已读完了。有时我还会把过去的已装订成册的《人民公安》拿出来再翻翻,总想从中找出点什么来。作为一名基层领导,我想与你们谈谈自己的看法:要加强《法博士信箱》这个栏目,基层民警很愿意看这个栏目,它对基层工作很有指导意义。过去…  相似文献   

4.
难忘岁月     
1983年我从群众出版社调到《人民公安》编辑部,一干就是12年,直到1995年我调到公安部办公厅信访办。其实我调信访办也与《人民公安》有关,因为若不是当记者有机会采访信访办,就不知道公安部还有这么一个地方能够让我当一把实实在在参战的警察,而非仅仅是一个“文官”。12年,整整一轮,有好几件事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出山第一仗我在《人民公安》发表的第一篇稿件,是写一个冒充高干子弟诈骗的案件,标题叫《新拉郎配》;采访的第一位民警叫贾春雨,是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展览路派出所民警。准确地说,写作案件时,我还不是《人民公安》的编辑,而是供职于群众出版社的文艺编辑室,该室与《人民公安》编辑部同属该社的两个处级单位。那个诈骗案的素材是当时任群众出版社副总编的李文达  相似文献   

5.
联系我们     
《人民公安》2013,(21):4-4
第一次接触到《人民公安》,就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使我受益匪浅,很快我便难以割舍。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我希望多增加一些公安题材的诗歌、散文,让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参与至0警营文学的创作中去。最好多涉及一些我们80后民警的文学作品。最后,我祝愿你们的杂志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6.
十年相伴     
第一次读到《人民公安》杂志,是在1992年。这一年,既是《人民公安》杂志由内部刊物改为公开发行的第一年,也是她创刊的第40周年。那一年,作为刚分配到公安部的大学毕业生,我被派往天津市公安局锻炼。那时候的我,刚刚走出学校大门,既不熟悉公安业务,又缺乏执法实践经验。在工作之余,《人民公安》杂志便成了我了解公安工作的窗口,学习执法知识的园地。说对她爱不释手,其实并不夸张。特别是对“法律问答”栏目,更是情有独钟,每期必优先阅读。这也许是我读法律专业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7.
文守君 《人民公安》2012,(21):59-59
提起《人民公安》杂志,不禁让我想起一段心酸的往事:高三那年,我到邮局,看到《人民公安》这本杂志,出于对警察职业的好奇,我信手拿过来翻看一下子被其内容所吸引,毫不犹豫地从身上摸出仅有的钱,买下了我人生的第一本杂志。虽只一两元钱,但我家境贫寒,那是我近一个星期的生活费。我享受了杂志带来的精神慰藉,也饱尝了几天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基层公安民警,也是《人民公安》的忠实读者。每当从邮递员手中拿到《人民公安》,我便如获至宝,一气读完,每隔三五天,还会“温习”一遍。这本刊物的每个栏目都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紧紧贴近公安民警,使人受益匪浅。特别是《法律问答》栏目,其中的问题全都是基层公安业务工作中会经常遇到的难点和疑点,虽然在有的业务资料中也能够找到解答,但比较难理解,而《法律问答》栏目以案析理,生动易懂,能够给我们最直接、权威的答疑。我对该栏目的疑问解答全部进行了归类整理,不仅使自己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同时也帮助同…  相似文献   

9.
联系我们     
《人民公安》2013,(17):4-4
关于纸媒与阅读的回声 翻开《人民公安》第15期的卷首语,徐翼主编的《纸质出版物的生命力》一文意味深长。再往后.看完一篇筛关于文化、阅读和书心的文章.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昧瓶,各种滋味一起涌了上来。  相似文献   

10.
《人民公安》50岁啦!作为曾经参与创刊、主编《人民公安》12年的老人,在这欢庆的日子里,我该说些什么呢?讲讲她的成长历史吧! 公安部第一任部长罗瑞卿上任伊始,就很重视公安干部的培养教育。记得在1950年春天的一次党组会议上,罗瑞卿部长提出要出版公安刊物,教育培养干部。一位苏联专家听后随即摇头说:“这怎么可能呢?公安机关是做秘密工作的,出版刊物不怕暴露秘密吗?”罗瑞卿部长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们中国的公安工作,是党委领导、群众路线,我们要教育干部,做好工作。”这位专家听后再未说什么。当时,我在做党组会议记录,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这些议论的。  相似文献   

11.
曾润华 《人民公安》2012,(22):56-56
身为一名警察,又有爱书的癖好,我自然十分关注公安类的报纸杂志。《人民公安》是我一直以来十分喜爱的一本综合性的杂志,它不仅装帧精美而且内容雅俗共赏,格调高雅、大方。除了每期新出版的必看外,近段时间我还慢慢地搜寻以前的《人民公安》,争取一期不漏地看下来。  相似文献   

12.
因为迷上了创作侦破小说的缘故,我特别喜欢看公安法制类的杂志。一天,在报刊亭见到一本叫做《公安》的杂志,我连想都没想便递上一元钱买下了1989年10月20日出版的《公安》总第一期。我看所有的报刊养成了爱挑毛病的习惯,挑错别字的毛病,也挑内容上的毛病。往...  相似文献   

13.
持续感动     
我与《人民公安》杂志结缘,主要在1999年杂志改版以后。过去我仅仅是《人民公安》的一个忠实读者,而后我成了《人民公安》的一位虔诚作者。不光是读她的文章,而且为她写文章,这使我对《人民公安》有着另一样的情愫。短短两三年,我在《人民公安》上发表了近20篇文章,其中还有4篇稿子爬上了头条位置。我知道,读稿、写稿、发稿毕竟只是一个过程,时光的眼(?)眨,又有无数期杂志的新页码被翻了过去,许多的新文章会(?)文字。但因为写文章与《人民公安》结缘,却使我拥(?)这种感动,不仅仅是编者与作者之间的(?)的投入和热爱。这是《人民公(?)使我的笔尖能划出  相似文献   

14.
刊物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人情感凝聚的地方。 2001年4月,新世纪《公安月刊》的第一次笔会再次给了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文友一次相聚的机会,《公安月刊》新集体热情周到的组织服务,使我们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新朋老友得以踏青中原,观赏中州大地厚重的历史和人文景观,探讨公安文化,交流创作体会,留下了一次难忘的记忆。 我是外省作者中最后一个到达郑州的人,4月16日晚,我在河南省军区招待所里见到了老朋友─—来自甘肃的高耀峰、青海的王煜、辽宁的曲怡琳和河南本土的公安作家陈玉岭,还有早在报刊杂志上有过神交但…  相似文献   

15.
《人民公安》编辑部: 时光茬苒,川流不息,转眼就在公安机 关度过了五个春秋。自从1998年参加公安工 作后,我就认识了《人民公安》。之所以对《人 民公安》情有独钟,是因为《人民公安》是 周恩来总理亲批创刊的全国惟一一份面向广 大公安民警的杂志,也是一份指引公安民警 工作导向、关心公安民警疾苦的刊物,她内  相似文献   

16.
作者来信     
<正>《人民公安》编辑部:您好!2014年第六期《人民公安》杂志刊登了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公安局吾库萨克派出所的一则小故事,故事的题目是《一碗手抓饭悠悠警民情》。由于喀什距离首都远,这份杂志寄到喀什时已经是4月10日了,当时我在出差,疏附县公安局政工室一位宣传民警给我打来电话,他说:"你的稿子上《人民公安》了,图片上还有我呢!"忙完手头事务,赶紧找来当期杂志,我一眼就在杂志目录和第37页上看到了图文报道,当时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这是我做公安宣传工作这么多年来,头一次在《人民公安》杂志上这么大块头的稿件。  相似文献   

17.
《人民公安》2014,(23):4-4
《人民公安》杂志上,常常能看到新时期公安工作最热门、最受关注的话题,对我们年轻民警很有启发。我个人感觉,杂志是一个专业性与新闻性相结合的精神文化阵地。作为一名在宣传工作岗位上的年轻民警,我有时感觉《人民公安》杂志好像给了我一把钥匙,帮助我打开一扇又一扇通往各个领域的大门,拓宽了我的工作思路,转变了我的认知角度,让我在阅读中学习、激发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18.
上大学那阵,总听人说起《人民公安》杂志,由于图书馆没有订这本杂志,也就无缘一睹风采,惟一知道的就是这本杂志是公安部主办的刊物。我第一次亲密接触《人民公安》杂志是在实习的时候,那年我有幸到安徽省公安厅宣传处实习,每到月初,就能看到心仪已久、飘着墨香的杂志,大方中包容着秀气,严肃却又不流于世俗。“卷首语”、“新闻调查”、“芳星园茶座”和“原野”这些栏目无不昭示着编辑记者们的慧眼和匠心。由于当时我在实习的同时,还要到学校上课,所以没有太多的时间琢磨杂志,因此这时与杂志的亲密接触也就停留在“看”的程度上…  相似文献   

19.
同志们、朋友们:我很高兴参加《公安月刊》创刊10周年座谈会。值此之际,我代表省委政法委向《公安月刊》创刊1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公安月刊》是我经常看的刊物之一。在我省的社科类期刊中,我感觉到《公安月刊》办得不错,比较有特色。像“安全试验场”、“晨钟暮鼓”、“观察与思考”、“名人话安全”、“通缉令”等栏目,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治安忧患意识。《公安月刊》确实是一本弘扬正气、张扬法制、鞭挞邪恶,对群众进行法律、安全防范教育的好刊物。《公安月刊》创刊以来,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宣传,服务公安政法工作,…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人民公安》2014,(13):4-4
<正>第一次接触到《人民公安》这本杂志。多年来,我习以为常地把和平与安宁当作理所应当,而忘却了在我们安宁生活的背后,公安民警们多么努力地用汗水用生命维护着。在杂志中,我看到了北京公安武警反恐防暴综合实战演练、全国各地"反恐维稳"强化行动的具体报道,这让我对我国反恐斗争的强大武装力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深深感受到在暴力恐怖时有发生的现在,正是这支队伍的存在,让百姓心中有了更多的踏实与安稳。杂志也介绍了《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的精华,以及如何防止网络金融交易中钱财被侵犯和警惕微信诈骗的知识,让人读后受益匪浅。感谢《人民公安》,让我了解了你们,也丰富了自己。——北京大学博士在读张鲁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