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阿柳的故事     
“我的名字叫阿柳,我在冈比亚出生, 我虽然从小就被遗弃,对双亲一无所知,但我很想念我的父亲和母亲。我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寻找我的爸爸,找到爸爸后,就能找到妈妈,我相信只有他能告诉我,我的妈妈是谁。” 有着一副黑色面孔和东方人面部特征的阿柳,体内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他甚至有“阿柳”这样一个很有台湾乡土味的名字,但是,他却始终与台湾这块土地无缘。 据台湾记者推算,阿柳今年应该是29岁,但实际上,连阿柳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何时出生的;他本该有台湾的“中华民国国籍”,但现在拿的是冈比亚护照;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相似文献   

2.
吴若增 《人民公安》2006,(16):39-39
我们是谁?我们是“老百姓”——人家常常这样叫我们。我们自己也常常这样叫,从来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甚王,岂止是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我们还常常感到很舒坦呢。“文革”时,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这权倾一时.却谦称自己为“小小老百姓”,让我们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他真谦虚真平和真亲切.和我们真是一个战壕。然而今天.不知别人怎样.反正我却常常感到我已经不总是一个“老百姓”了。甚至我就不是一个“老百姓”,我感到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比方说罢。对于社会,我是一个“纳税人”,  相似文献   

3.
休闲长廊     
我也没办法 警察在市场的人群中抓到了一个小偷,他们把他带到法官那里。原来,这小偷才放出去不久又作案了。法官说:“你不记得我对你说过,我再也不愿见到你吗?”“记得,可我也没办法。”小偷说,“我把你的话跟他们说了多遍,他们就是不听。”  相似文献   

4.
洪俊杰 《台声》2022,(24):60-62
<正>“你一个台湾人,为什么要来研究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林哲元不知道回答过多少遍,“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台湾学不到”。他又继续补充,“我既研究马克思主义,也相信马克思主义解释和改造世界的观点”。林哲元曾在“海峡论坛”大会上分享了学习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收获,受到两岸不小关注。“我好像不适合当‘网红’吧。”笔者和这位哲学博士约在华师大闵行校区附近的一家咖啡店,  相似文献   

5.
逆水流     
逆水流■梅次一个冬天,老友来访,坐了一会儿就说:“你家怎么这样冷?”我听了很诧异,因为我并未感到怎样冷,后来知道,老友家装了暖气,由热到冷,就不习惯了。几年后我家也装了暖气,有一次我到另一老友家去拜访,对他说的竟然也是“你家怎么这样冷?”这句话,事后...  相似文献   

6.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的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  相似文献   

7.
黄忠富 《世纪行》2012,(4):12-14
沧浪听歌的故事 孔子沧浪听歌是一个流传很久远,传播很广的故事。最早记载孔子沧浪听歌的是孟子,《孟子·离娄》中记载:“有孺子歌目:‘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这说明沧浪之歌早已有之,孔子不会是第一个听到的人,只不过他是名人。所以他在沧浪听歌的故事就被人们记载了下来。  相似文献   

8.
甲:我有个朋友,听过你讲“成功之道”;她说听起来很有意思,做起来太难了。乙:一个人老了就往往不能准确估计主客观的情况。我已在好几个大学讲“成功之道”,这就是缺乏自知之明、又很不了解听众心理的表现。你那个朋友的反应很典型。“成功之道”这个讲座听起来是有点意思,但要坚持实行却  相似文献   

9.
《时事报告》2013,(1):5-5
我觉得你们是在给我出难题,把我捧得太高,人家说——中国话嘛,一个叫“捧杀”,一个叫“棒杀”,正好这两个字一个是提手旁,一个是木字旁。我一个朋友办了个公司,他有一次跟我讲,他说我公司这些小青年在背后议论被他不巧听到了,说咱们这个董事长净喜欢听好话,咱们就把他捧晕,捧晕了他就好办了。所以说实话,生命难以承受其捧。  相似文献   

10.
他长得并不出众,矮矮的个子,胖胖的脸,说话慢条斯理的,走路也是慢慢腾腾的。但我这人有时相信第一感觉,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忠厚和实在。我认识他也并不久,是在1993年北京市政协八届一次全会上。有一次开会时我俩坐得很近,我是新委员,多少有些拘束,他主动探过身子小声问我:“您怎么称呼?”我说了自己的名字,并相互交换了名片,于是我知道他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叫刘明源。我虽然喜欢民乐,但并不真懂,听得不多,和民乐界人士的接触也少。因此刘明源这个名字当时并没有引起我的震动。第一次听他在  相似文献   

11.
刘延 《北京观察》1999,(1):13-15
周汝昌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一句很有独创性的话:“情感智慧有着隔世的共鸣。”因为这个“共鸣”他便在心灵上与曹雪芹“汇合”了,成为一代红学名家。我和周先生之间,似乎也有某种类似“共鸣”一类的东西,但绝不敢言“共鸣”,只能说有那么一点小小的“缘分”。我是个地道的红学盲,而且从未有过扫盲举措,但偏偏有了一个接近周先生、听他畅谈的机会,而且,有了一种心灵的“交往”,这不是“缘分”是什么? 第一次采访周先生,是请他谈他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叫《谈笑》的文章,不料周先生一开始就“走了题”说:无意间涉足红学,便被贴上了一个“红学家”的标签,我便成了红学家。这话似乎专为我说的,我特别高兴,立即从不懂红学的思想围囿中解放了出来,轻松地进入了自己的“角色”。尽管我后来逐渐明白当时相信了那个“标签”的说法是“上了当”,但还是挺乐意有这种当可上。因为我从那时起已自然地走进了周老的思维活动中,感受着他的思想,特别深刻地记下了他那几句我感受、思索了许多年而没有结果、自己始终不敢肯定的话:语言就是  相似文献   

12.
父亲(随笔)     
数年前,我还是一名从乡下到城里读书的学生。记得刚从农村到城里那会儿,突然间吃学校集体伙食,很不习惯,总觉得那饭不仅硬、散,而且有一股异味儿,菜也难吃。 经同学介绍,我到学校外的一小伙食团吃了一次,觉得那里的饭菜与自家的一样宜人,加上师傅热情和气,所以我决定长期在这伙食团搭伙。 周末回家,我把这事跟父母说了一遍。 我知道,前两周父母已为我在学校吃不惯犯愁。听了我说现在吃的问题解决了,都显出一种欣慰之色。当父亲听我说每天得多用几角钱时,他先是一阵沉默,然后说:“不管怎样,要吃饱,钱是小事,身体要紧,不…  相似文献   

13.
如何说话     
说话真有好听难听之别。最普通的例子是英国人从来不说“你听不听得见”,而讲“我语气是否清晰”,客气与不客气差了十万八千里。同样一句话,负面说法是“他妒忌我”,正面讲法是“我可能有让他不顺眼之处”。  相似文献   

14.
《今日民族》2001,(7):30-33
“咪喱王”李和才 李和才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哈尼族上层人士,在滇南少数民族地区极有声望。 中央访问团第一次到蒙自时,地委书记张丕绪特地向我介绍了李和才。同时介绍了我的身份:“这是党中央、毛主席派来慰问我们少数民族的领导,今后有什么事都可以找连芳同志反映。”我虽再三讲自己不过是个普通干部,有事还找党的各级组织。但李和才却听不进去,说话很直率:“以前我听张冲的,张冲现在听共产党的,你又是共产党的官,说话更管用,我今后找你了。”此后,他到昆明办事开会都要找我,成了朋友,对他的经历也就有了更多了解。 李和…  相似文献   

15.
《干部人事月报》2009,(3):76-76
清晨,一个不到1.5米的矮个子青年从东京一个公园的长凳上爬了起来,徒步去上班。他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推销员,虽然工作勤奋,但收入少得让他甚至吃不起中餐。因为拖欠房租,他已经在公园长凳上睡了两个多月了。这一天,年轻人来到一家佛教寺庙向住持吉田和尚介绍投保的好处。老和尚一言不发、很有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然后平静地说:“你的介绍丝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愿。”他停顿了一下,用慈祥的目光注视着这个叫原一平的年轻人很久很久,  相似文献   

16.
女人     
一   这件事情在脑子里留了一段时间了,因为信访民警小罗一再地警告我,听可以,但不许报道。我拼命地点头,说自己就是爱听故事,手很懒,不会报道的。小罗听了很放心,决定把故事很细地讲给我听,并且表示,这是他干信访以来遇到的印象最深,也是难度最大的一起案子。   后来我信守诺言,把小罗的“故事”搁下来,放在一边,心想这个故事存放的时间长了,也许能发酵,说不定哪天,就是一篇精彩的通俗小说。再后来 ,有一天我去一位女友的住处玩,女友的男友也是我的朋友,是京城的一位名人,才华自然是横溢的,为此招来身后许多的女孩和女人的无限仰慕。做这样男人的女友,除了愉快,凭空也是要多添加几份累的。那次我们三个人在一起喝了不少酒,自然要说些胡话。男友自以为在女人面前是常胜将军,几乎所有有机会与他相识的女性,都少不了哭着喊着要与他恋爱一下,他说只是有点奇怪,我这位女性,怎么这么多年就没有和他“有点什么”。这是酒话,半假半真。谁说得清呢,友情与爱恋,往往也就是那么一点点的差别。我看着我的女友,笑。然后我对女友的男友说:“老兄,我跟她多少年了,跟你才多少年?按我的经验,得到一个女朋友,可比得到一个男人难多了。我会为了一个男人失去一位女友?在我的...  相似文献   

17.
你好,“环球45”──近访主持人张羽文图陈卡张羽这小子真忙,一般的记者还真难抓住他。我往他家打电话,回答是:“有10多天没见他影子了。”我气得一下午连呼了他七八遍,总机小姐也颇纳闷,敢情这主持人也难找啊?到傍晚了,这小子才给我回了电话。他告诉我他刚从...  相似文献   

18.
漫画与幽默     
胡说胡适应邀前往某大学演讲。他引子、孟子和孙子的话,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引得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胡说”。我想出去凌晨2点,酒吧老板锁上店门,回睡觉,他刚躺到床上,电话铃就响。“你们上午什么时候开门?”他听到一个醉鬼的询问。老板气恼地挂上电话,一会儿,电话铃又响了,还是那个醉鬼。“听着,”老板大声说,“问我什么时候开门是没有用的,我不会让一个像你这样的人进来的……”“我不想进来,”对方打断他的话,“我只想出去。”隐患上帝对地球现状很不满意,便让时光倒流…  相似文献   

19.
开心乐园     
愿望闯红灯的汽车,车内的女士说:“我是小学教师,要赶着去上课,希望你谅解。”交警一听喜出望外:“太好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等,就想抓住一名小学教师。你过来,把‘我再也不敢闯红灯了’抄三百遍棗这可是我上小学时就立下的志愿。”在动物园的围栏旁,一位姑娘正准备拍照。值勤人员劝阻道:“小姐,园内禁止拍照。”姑娘一听,生气地说:“你管得也太宽了,我没照猴子,我在照我男朋友。”值勤人员说:“园内禁止拍照任何动物。”禁止拍照巴布洛因为骂邻居是猪,法官要罚他50元。“法官先生,上次我同样骂他是猪,只罚了30元。”“很遗憾,我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20.
慎初     
做过兵部尚书的明代哲学家王延相在接见新任尚书时说,他昨天乘轿进城遇雨,轿夫穿了双新鞋,开始还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在泥水坑里,从此便“不复顾借”,不管什么地方都敢踩下去了。这位尚书听后惊然而惊,说他“终生未敢或忘”。因为他从这件事领悟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守身如玉要慎初。事实证明,不少人违法犯罪,无一不与当初不“慎”的“第一次”直接相关,一旦有了第一次,接着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而这些人身陷囹圄之时,又都无一例外地发出海叹之声,但罪已铸成,法,“不相信眼泪”。尽管如此,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