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17日上午,在被卷入社保案调查21个月后,上海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王维工等来了一审判决: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王维工未当庭提起上诉。随着这一纸宣判,上海社保案核心人物的司法审判临近终点。  相似文献   

2.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因涉及上海社保资金案等严重问题被中纪委立案查处,再次把人们的视线聚焦到了百姓的活命钱——社会保障资金上。上海社保资金案的核心人物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原局长祝均一,指使上海市社保局下属的企业年金中心,一共向福禧投资拆借36.5亿  相似文献   

3.
滥用与规制:我国社保基金的监管缺失及其补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其安全与完整关系到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2006年发生的上海社保基金案,暴露出我国的社保基金存在严重的安全保障问题。本文以上海社保基金案为观察视角,检讨了我国现行的社保基金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并在考察了其他国家的相关立法及其实践之后,对完善我国社保基金监管体制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4月7日,“上海社保案”涉案主要人物张荣坤案在吉林省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被宣判。  相似文献   

5.
■上海社保局原局长祝均一数罪并罚一审获刑18年9月23日上午,"上海社保案"核心人物、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原局长祝均一因受贿、挪用公款以及滥  相似文献   

6.
阿成  韦娟 《政府法制》2007,(13):21-24
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邱晓华,48岁出任国家统计局局长,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部级高官。7个月后,他因涉嫌上海社保案和重婚罪而落马,再次引人注目。2007年1月23日,中纪委对外公布,给予邱晓华开除党籍和开除公职的处分,并对其涉嫌犯罪问题移交司法机关处理。2007年3月中旬,邱晓华涉嫌重婚罪一案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首次开庭审理,从而揭开了邱晓华重婚内幕:在他和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驻京首席女记者公开同居并生育一子的背后,是利益集团精心策划的桃色陷阱——  相似文献   

7.
面对指控张荣坤基本认可,中央专案组与“两高”派员旁听 据《财经》杂志报道,12月27日上午8时40分,上海社保案核心人物张荣坤案在吉林省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  相似文献   

8.
两个"三位一体"   2006年末的上海滩迎来一个暖冬,上海社保系列案的爆发让这个城市处于中国反腐风暴的中心.在前后几个月的时间里,陈良宇、邱晓华、张恩照、王昭耀、何闽旭……以一种令人不堪的角色走上舆论前台.……  相似文献   

9.
《法庭内外》2007,(11):F0002-F0002
中国外逃贪官有200多人;对重大黑恶势力头目跨省异地关押;浙江:最大额知识产权索赔案;广东:“最贵钉子户”拿得拆迁款;上海:社保系列案部分案件宣判。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浙江、上海、成都、重庆等多个地方,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变一次补偿为终生补偿,相继推行"土地换社保"这一做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诸如:补偿标准不合理、土地征用补偿程序不完善、农民的民主参与决策度不高等问题.因此,进一步深入探讨"土地换社保"的理论与实践成为学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吴贻伙 《江淮法治》2008,(22):24-25
陈超贤,上海市长宁区原区委副书记、区长(正厅级),一个卷入了上海社保案的重要人物。从纪检部门正式对其立案调查,到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起诉,整整一年零八个月之后,2008年7月22日,安徽省宣城市中级法院对其受贿一案作出有期徒刑13年的判决。  相似文献   

12.
在上海社保案系列窝已审结的38名犯中,为何唯一的极刑落在首都机场集团原董事长李培英头上? 太腐太贪! 涉嫌贪污8250万元,涉嫌受贿2661万余元,涉嫌挪用公款1500万元,总涉案金额高达1.24亿元.李培英被检方指控的这三项罪名,其中任何一项均可令李培英罪责难逃.  相似文献   

13.
《法庭内外》2007,(4):F0002-F0002,1
邱晓华郑筱萸等被撤销全国政协委员资格;遣返台湾通缉犯李汉扬;江西:公安厅副厅长被起诉;上海:收回社保违规资金;山西:兰成长被殴死案告破;辽宁:恶魔律师落网;山东:举报父亲“包二奶”被判刑;  相似文献   

14.
上海铁路警检联手破获一起特大非法经营工业盐案 2001年3月11日上午9时许,上海市铁路公安局杨浦站派出所接到群众电话举报,有人从安徽省定远县发往上海何家湾车站的工业用盐已到达.接报后,杨浦站干警与上海市盐务局稽查大队人员对停留在何家湾站一节车皮内物品进行突击检查,确属工业盐.3月12日上午,当提货人唐保宏来提货时被当场抓获.  相似文献   

15.
近日,"全国虚假诉讼第一案"——辽宁特莱维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上海欧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诉案的再审二审判决书由最高人民法院发布. 此案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第二巡回法庭庭长胡云腾任审判长,判决书全文洋洋洒洒15000多字,说理精辟透彻.  相似文献   

16.
孔志国 《法人》2006,(10):32-33
中国法律体系的不稳定性加大了从法律的角度对民营企业家“第一桶金”和致富过程进行判断的难度民营企业家似乎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总是不断的有民营企业家“出事”,最近几年就有周正毅、顾雏军、黄宏生、张海……最近大家热议的是张荣坤和与之关联、多名官员身陷其中的上海“社保基金案”。  相似文献   

17.
张邦松 《法人》2006,(12):28-29
拔出萝卜带出泥。震惊全国的上海社保案为这句话作了最好的注脚。原为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的祝均一,因涉嫌严重违反财经纪律和收受贿赂等原因被革职查。而与祝均一同时落马的,则是一些曾经在上海滩风光无限的企业大佬,其中包括福禧投资董事局主席张荣坤,上海电气集团董事长王成明、上海电气董事韩国璋等。祝均一在2002年前后为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提供高达32亿的“贷款”,该笔款项正是彼时福禧收购沪杭高速的主要资金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一个涉及法医学鉴定的刑事案例,导出司法鉴定对案结事了的积极作用,重点论述了目前司法鉴定制度影响案结事了存在的问题.司法鉴定制度与案结事了密切相关,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决定案结事了这一司法目的.特别强调案结事了背后,可能因对司法鉴定所谓权威性的迷信或盲目遵从而丧失最基本的公平正义.指出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相似文献   

19.
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邱晓华,48岁出任国家统计局局长,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部级高官。7个月后,他因涉嫌上海社保案和重婚罪落马,再次引入注目。2007年1月23日,中纪委对外公布,给予邱晓华开除党籍和开除公职的处分,并对其涉嫌犯罪问题移交司法机关处理。2007年3月上旬,记者飞赴北京、上海两地采访,首次揭开了邱晓华重婚内幕:在他和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驻京首席记者姜映吟公开同居并生育一女的背后,是利益集团精心策划的桃色陷阱——  相似文献   

20.
丁言 《中国监察》2009,(14):55-55
细读上海社保基金案八名案犯的忏悔,再次引人思考:他们的忏悔,给我们的反腐倡廉工作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 预防和减少腐败,必须进一步增强教育的说服力。进行自我反省,是需要勇气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忏悔录》作为世界名著历经几百年而不衰,就是作者通过深刻的自我忏悔,将其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行为举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