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幽默长廊     
恩医先生发现了妻子经常出入某一家诊所,于是责备道:“我真搞不懂,你没病,为什么要无端地出入诊所? 妻子惊异地叫道:“你不知道你我和那医生的关系吗?”“什么关系?”先生冷冷地问道。“他是你的恩人,我的前夫就是在这位医生手里去世的,否则你怎么能和我结婚。”  相似文献   

2.
2002年底的一天下午,本刊记者 t 正在赶写一篇稿件,突然一阵电话铃声,拿起电话,一名年轻男子开口就问:“你是 t 记者吗?我是黑道上的混混!”因职业习惯,我礼貌地问遣“请问你有什么事吗?”“是这样,有人出钱要我揍你一顿。”“是吗?能告诉我是谁?”“你们《工友》曝了一家企业的光,老板觉得坏了他的形象,同时也因此受到了经济上的损失,所以,老板找我,叫我搞掉你一只手,看你还写什么写。后来他又说,你可能也很有背景,不要把  相似文献   

3.
小姐与乞丐     
郊外一幢漂亮的房子里,住着一个漂亮的小姐。这一天,来了一个乞丐,乞丐衣衫褴褛一头白发,一副可怜相。小姐动了恻隐之心,给了他10块钱。小姐问乞丐:“你每天除了乞讨,还干点别的什么吗?”乞丐说:“化装。”“化装?”小姐很奇怪,“讨钱也要化装吗?”“是的,我把自己装扮得更衰老一些,更穷苦一些,这样更能得到人们的同情,我就能讨到更多的钱。小姐,你呢,你除了上班还干点什么?”  相似文献   

4.
幽默长廊     
疼爱儿子问:“妈妈,你疼爱我吗?“母亲答道:“那当然!““那你为什么不跟爸爸离婚,而与那个卖糖果的人结婚?“保持新鲜在教堂里,牧师问一个男子“为什么在祷告时,求上帝赐给我们每日食粮,而不求他赐给我们两天、三天,甚至十天的食物?“这个男子想了想,答道:“那是为了要保持食物新鲜!“丈夫是头有人问一位怕老婆的男人:“圣经上说,丈夫是妻子的头,是这样吗?“妻子抢着回答说“是呀!我只是他的喉舌,凡事我负责开口说话,他负责点头!“  相似文献   

5.
飞越迷网     
按门铃的人当然只会是妈妈。她看起来依然是那么容光焕发。“不想拥抱一下你可爱的母亲吗?”我只得硬着头皮敷衍了事。近年来我愈发讨厌这种身体上的接触,不卫生,而且可能会很危险。“我有两张爱乐乐团的演出券,或者……”“不行。”我斩钉截铁地回绝她,不知道妈妈为什么那么热衷于把我引入外面的世界,简直是乐此不疲。“一扬,你瞧……”  相似文献   

6.
幽默长廊     
阔少一天,一个非常富有的阔少爷驾驶汽车在公路上超速行驶,被一位女警察发现。那位阔少爷极不情愿地把车停在了路边,不耐烦地说:“你知不知道我爸爸是谁?”女警察客气地答道:“对不起,先生,这我可帮不了你,你有没有去问问你的母亲?”  相似文献   

7.
下班前我接到了瑞奇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他昨天答应了陪蓓蓓去看一个画展,因此今天我仍然不必回家,我的心情立即低落下来,许久不能作声。同事于宁刚巧从我桌前经过,她好心地问我“瑞奇,有什么事发生吗?为何愁眉不展?”我苦笑着不能回答,半晌我才道:“今天可有空,不如一起吃饭吧。”于宁笑道:“我是没有问题,不过谁不知道你是二十四孝老公,不回家吃饭不怕老婆罚你跪床头吗?”  相似文献   

8.
有一天,一位朋友带着她2岁的儿子和一家两口子见面,女人相见就是话多,朋友连忙教儿子:“叫姨妈,叫姨妈。”儿子却不领情,伸手去抓“姨妈”脖子上的项链,朋友赶忙制止:“别抓,别抓,小心抓烂了你张大爹给你姨妈买的名贵项链!”这位“姨妈”一听“名贵”二字,仿佛被捅着了马蜂窝,立即以前所未见的流畅的表达历数老公的过失:“他?买哪样喽?他那根皮带还是我给他买的,他一样也不会买嘎!”我的天哪,她一辈子难道连一句玩笑也不会开吗?那颗看似聪明的脑袋难道就没有一点随机应变的能力吗?随便编个什么理由都能应付啊,甚至,沉默,或者微笑,都是给自己男人最好的面子。你猜猜“张大爹”怎么着?  相似文献   

9.
智者     
叶美娟 《工友》2006,(2):33-33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智者:“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同时也能给别人带去愉快的人呢?”智者看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很难得了。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相似文献   

10.
翟杰 《工友》2014,(9):57-57
正在父母心里,我们永远是他们的"股票",他们期待我们能一路攀升。而在我们取得成绩时,他们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有外在的笑逐颜开,也有内敛的心潮澎湃。那天,母亲对我说,这月的生活费快不够用了。我顿时责怪起自己的粗心,平时只顾忙工作,竟然忘记给母亲生活费了。于是,我马上从钱包里掏出几百块钱,递给母亲。没想到,母亲说,我看你不是还有些稿费单吗?给我吧,我去邮局取。有现金不要,反而要去邮局折腾一番,这不多此一举吗?母亲笑笑,也不解释。还有更出乎我意料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聊博一笑     
《工友》2011,(9):62
矫枉过正"海儿,难道你不感到害羞吗?"正在客厅接待客人的母亲对小女儿说,"你下楼的脚步声这么重,很不礼貌。"一会儿,海儿再次出现在母亲面前:"妈妈,这回听见我的下楼声音了吗?"母亲:"没有,乖孩子,以后都要这样,不过,这回你是怎么下楼的?"海儿:"我是从扶手上滑下来的。"  相似文献   

12.
幽默长廊     
观画感一位画家举办个人画展。一位贵妇人来到展室,站在一幅画前面端详了许久,她说:“我要是能认识这画的作者,那有多好啊!“站在一旁的画家走过来说:“夫人,我就是作者。“贵妇人说“这幅画太妙了!你能否告诉我,给画里这位小姐做裙子的裁缝是谁?“美妙歌声世界第一男高音跟世界第二男高音在街上碰见了。身为意大利人的第一男高音,向身为西班牙人的第二男高音  相似文献   

13.
甲:啊,哥们儿,多年不见你还活着!(握住乙的手)乙:什么话!有你这样打招呼的吗?(甩开甲的手)甲:见了你,我激动。乙:有什么激动的?都是大老爷们儿。甲:我是“新郎官戴孝——”乙:怎么讲?甲“:悲喜交加。”乙:还挺复杂的。甲:喜,你还活着,悲,你也快去了。乙:去哪里?甲:去见马克思呀!乙:岂有此理。你这不是咒我嘛!甲:近几年,我的哥们儿都先后见了马克思。你也是“肉骨头落了锅——啃(肯)定了。”乙:还真有点邪乎!得离你远点。甲:这倒不必,远近都一样。乙:为什么?甲:就说我在公安局认识的仨哥们儿吧,都去了。乙:公安局你也有哥们儿啊?甲:关系铁得…  相似文献   

14.
新新寓言     
小羊出世后渐渐懂事了。羊妈妈怕有闪失,教孩子千万别和陌生人打交道:“现在世上坏人太多太多,千万要小心。”小羊深深地把话记在心里。懂事的小羊长大了。这天,它出门吃草,一只小花狗走到它的跟前:“小羊哥哥,交个朋友好吗?”“小花狗,你想要什么!”小花狗一听莫名其妙:“不要什么啊。”“那你为什么要和我交友?”小花狗听后生气地扭头走了。这时,一只小兔走了过来:“小羊哥,交个朋友好吗?”  相似文献   

15.
幽默长廊     
误会法官:“你总让狗穿与邻居玛丽小姐一样的服装,已构成侮辱行为,你认错吗?”希莱尔太太:“不,不,不,我本是想自己模仿玛丽小姐穿衣打扮的,可惜太胖了,只有我的狗才有她那样苗条的身材啊!”  相似文献   

16.
幽默长廊     
习惯一位服装设计师不慎在游艇上失足落水,艇上的人连忙去找救生圈。设计师在水中一边挣扎,一边对游艇上的人大喊道:“我的腰围是65厘米!”请假男职员向女主管请假:“我想请一个事假,去向女友求婚。”女主管愤愤地说:“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男职员想了想说:“那就把我的事假改成丧假吧!”损失更大李老太太上街买东西,回来发现丢了5元钱,十分生气。李老先生劝她:“算了吧,丢也丢了,就当你丢的5元钱买了奖券,为国家做了贡献。”“哼,要是这5元钱买的奖券都中了奖呢?那不是损失更大了吗?”老太太说。  相似文献   

17.
罗罡 《时代风采》2021,(2):44-45
一转眼,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来临。春节回家与亲人团聚,已成了长期在外打拼“游子”们的执念。但疫情还没有结束,为避免大规模的人流迁徙造成不可预估的感染风险,国家号召大家就地过年。为响应国家号召,不添乱,我的同事小西决定今年不回家过年了。人是不回去了,但是过年孝敬父母的礼物可不能少,给远在数千公里外的他们送点什么呢?这个问题着实让小西犯了难。你说送吃的吧,现在物流便捷什么吃的都能在当地买到,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了;送穿的吧,怎么找也找不到个合适的。怎么办呢?“好办呀!你给叔叔阿姨送个健康保障吧,智能手环了解一下?”“什么手环?不就记个步看个时间吗?能保障健康吗?”“能啊,听我给你慢慢说。”  相似文献   

18.
幽默长廊     
担心一天,才学了几天交谊舞的蚂蚁小姐梳妆打扮一番后对母亲说:“大象先生约我参加一个舞会。”母亲想了好半天,才不无忧虑地说:“你的‘快三’还不熟练,踩痛了人家的脚可怎么办?”难得糊涂两只雄性孔雀对着杨丽萍女士的“孔雀之舞”演出海报发表评论:“本来是咱们男人的阳刚之美,怎么由女人来  相似文献   

19.
工友艺苑     
喻强 《工友》2002,(11)
用雕牌牙膏女儿:妈妈,为什么要用雕牌牙膏?妈妈:效果不一样啊!女儿:妈妈你要走了吗?妈妈:我什么时候说过要走啊?女儿:不是说,刷雕牌牙膏,我有新妈妈了吗?妈妈:这……健谈几个男人坐在一起,甲说:“我  相似文献   

20.
青木  陈荣 《工友》2004,(10)
仅仅因为来例假上卫生间,日方董事长就要以“违纪”为由将女职工“除名”?除名不成,又刻意对女职工进行打击报复。如此侵犯人权,居然能够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你相信吗?如此简单的官司,居然要打4年,你相信吗?事件虽结束于一年半之前,但本刊首次披露,意在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种“护洋”、“护资”现象其实并不鲜见。难道引进外资就该无视中国工人的基本人权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