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面对深刻复杂演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在多种外交场合进行系统阐述和充实。展望未来,致力民族复兴的中国将积极引领世界秩序重塑,携手各国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秩序复杂艰难的演变,习近平主席以天下为己任,顺应全球化与各国相互依存大势,致力中外合作共赢,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外交思想,随后又将其写入新党章和新宪法,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又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明确概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对于这个当今国际关系学界和实务界都十分关注的外交新理念而言,它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和价值何在?它对未来的中国又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特邀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3.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地位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集中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它既是中国当代外交政策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鲜明的特征。通过结合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观等理论,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为了更好地指导周边外交以及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应以"命运共同体"为视角,对周边外交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本文在梳理"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理论有机联系的基础上,分析"命运共同体"视角下周边外交理论的思想和理论基础,进而对构建"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理论进行了初步探索。这个理论应以"利益—责任—规范"为维度,构成一个三位一体和稳定的理论框架。其中"利益"是前提条件,"责任"是应履行的义务,"规范"是应遵守的价值观及制度,三者互为条件、相互制约,共同指导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边是中国从地区大国向世界大国真正转型的必经之路,是新时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周边外交思想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精华,继承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领导人外交思想,有利于改善中国在周边国家的形象、构建新型周边国际关系和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格局。在积极运筹中争取周边战略主动,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周边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共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周边外交的实践布局。  相似文献   

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为"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物质基础,二者辩证统一,是追逐"世界梦"的理论支撑和伟大实践。"龙江丝路带"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在发挥对俄交流与合作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作为与俄罗斯接壤的重要省份,黑龙江省可在"构建中俄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发挥独特的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7.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中联部世界政党研究所、上海市社联、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于2021年5月29日在锦江小礼堂联合举办"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工作理论创新研讨会",本文是部分与会专家的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加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重要引领。推陈出新,守正创新,是这一理论建设的重要方法。习近平外交思想在方法论上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深厚的历史观、鲜明的时代性,以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的价值观引领外交思想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于世界大变局背景下,为引导世界大变局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演进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双循环新格局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的新定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可以实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多赢发展。在海洋领域,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海洋安全观涵盖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敏锐把握时代动向,对中国外交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在刚刚结束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表明今后中国将更加积极主动地从理念和实践层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不久,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观",既赋予"上海精神"新内涵,为上合组织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又深化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构建发展共同体。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在世界经济遭遇贸易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理念和实践的创新之举,为了更好地凝聚共识,为中央建言献策,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和《当代世界》杂志社共同举办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暨"一带一路"推进思路研讨会,深入讨论了如何正确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体系及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今世界性质和人类未来走向的重大判断和指导新时代中国外交的行动指南。对于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问题,学界形成了外交路径论、发展路径论、综合路径论三种观点。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需要根植已有的实践探索和丰硕成就,遵循这一思想内在的自治和治理的逻辑,从深邃渊远的中国智慧中提取中国方案,走出一条世界各国包容互鉴、共同繁荣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1.
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维护发展中国同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大局提出的重大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在中国周边外交中的重要实践.广西作为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省份,始终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推动者、深度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自觉服务和融入国家总体外交和周边外交全局,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病毒无国界,合作是根本。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习近平强调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高高举起一把火炬,在"至暗时刻"为全球抗疫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提出以后,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全球合作理念与实践而不断丰富,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同,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担当大国责任、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拓展新维度,传播好这一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对外传播工作的新使命,具有重要意义。传播好这一理念,需要坚持以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重要时间节点和场合为关键,全面主动设置议题,发挥高访外宣和新媒体功能,不断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力、引导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体育外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高度契合。习近平主席强调,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可以增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而且有利于展示我们国家和民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念及阳光、富强、开放的良好形象,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作为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有助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治理理念、展示国家形象提供了世界级平台,也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核心价值是突破人类发展困境的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一带一路"这一倡议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汇合的共同落脚点是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国外学界的广泛关注。整体上看,国外学界大致沿着"动机·行为·影响"的逻辑主线,在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已经和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展开研究,并普遍对其构建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达成一致共识。虽然存在偏重实务研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学理关注不足、用西方结盟式共同体与零和博弈理论等旧理念解读中国国际战略等局限,但其"动机·行为·影响"研究逻辑、多学科研究视角与综合性研究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空中楼阁、一厢情愿的事,而是实事求是、多国互动的任务,必须科学把握必然性与过程性的统一,始终坚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经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初,习近平主席在访非期间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政府塑造新型国际秩序和处理双边、多边关系的重要理念和发展路标。中非关系在2014年得到全面深化,双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进入新阶段。经贸上,突破了2200亿美元大关;政治上,李克强总理访非并提出"461"合作新框架,充实了"真、实、亲、诚"的对非外交理念;安全上,中国向南苏丹派遣首支维和步兵营,在非洲的和平安全领域展现更加积极和建设性参与的姿态。在西非地区出现严重的埃博拉疫情之后,作为域外大国,中国又第一个驰援,先后提供7.5亿元的各类援助,彰显了中国的责任与担当。中非能够利用各自优势,共同构建一种新型的协同发展关系,中非特殊的"命运共同体"也由此能够进一步向新的"机遇共同体"提升。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全球地缘政治博弈更趋复杂激烈,导致"逆全球化"思维日益显现、"去全球化"声音日渐高涨,人类社会需要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对此,中国新一届领导层提出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应对全球治理顽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优化外部发展环境的基础前提,也为世界各国指明了全球治理改革的方向。中国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引,从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起步延展,为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终极目标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