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盛夏已至,高温天气持续。烈日下,有这样一群劳动者,坚持与高温较量、与暑气抗衡。他们用汗水浇筑城市的建设,用辛勤付出铸造着更美好的生活。他们是外卖员、环卫工、市政建设者……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在各自岗位上经受着高温“烤”验,也体会着各级工会组织“娘家人”的关爱。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充满阳光、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老男孩";一个在铁路建设事业上历经严寒酷暑、酸甜苦辣,奋斗了十几年的电气化老职工;一个参与过大秦二期、京郑、武广、广深、京秦、京沪、大秦4亿吨改造、侯月、京郑五次提速、兰州枢纽、西格二线等工程建设的建设者;他就是今年42岁的中共党员张献昆。"我们行"——为梦想驻守高原2013年,张献昆带着队伍参与了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开始接触网"四电"工程的建设,甘青线上的青海省乐都县,是所有的作业队驻地中海拔最高的一个队。那时,张献昆作业队还在担负着宝中线大修工程的重任,同时他们也  相似文献   

3.
正有这样一群人,奋斗在实验室一线,醉心于每日重复繁杂的工作,他们缺少科研先天的土壤,他们缺少学术突破的万众瞩目。但是,他们却是为民生保驾护航的卫士,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在方圆的实验台前保卫着百态万千的衣食住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幸福的另一种意义。2015年,北京市密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质检站成立,作为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二级单位,承担起密云区蔬菜、土壤、水质等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力争从源头上保证密云人民餐桌上的健康。成立之初,一切犹如新生。一群  相似文献   

4.
正10天建一座面积3.39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10天建一座面积6万平方米,可容纳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2月3日,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和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开工建设,3天建成三所可提供3400张床位的"方舱医院"。庚子鼠年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抗击疫情阻击战在全国打响,建设者不辱使命、快速优质地完成着一座座救治宝贵生命的医院……这样的建设奇迹持续在发生。  相似文献   

5.
"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伴随着这一理论在当时苏联党内引起的争论,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命题的研究日益增多.苏东剧变以后,随着我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入,我国学术界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日益深化.无论是材料的挖掘还是立意的突破,近十年国内学术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正>连日来,京城气温持续攀升,火辣的阳光与闷热天气让室外炙热难耐。然而,始终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初心不改,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坚守岗位,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转。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他们,同高温抗衡,与烈日较量;他们,肩负着责任与担当。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迎高温、战酷暑,定格了这个盛夏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最是难耐酷暑天,一身汗水半身盐。“城市园丁”,是对这群高温工作者的统称。他们是市政建设者、交警、保安员……你或许早已习惯了他们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这样一群测绘工作者,他们曾穿着绿军装参与了新中国最早的地铁建设。转业到地方后,伴随着我国地铁建设和首都发展,以鸟巢、奥运村、国家体育馆为代表的13项奥运工程、国家大剧院等重大工程项目及全国30多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处处留下了他们测绘的足迹。赵京华就是这支队伍中的杰出代表,脱下戎装后,一干就是37年,他用智慧和汗水、专业与执著,做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者。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 ,由于国内落后的文化教育水平 ,列宁提出把文化教育工作放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位置。而国民教育思想则是其文化建设构想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在列宁的正确领导下 ,俄国共产党成功地改造了旧俄教育体系 ,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 ,使国民教育事业第一次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 ,为社会主义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06,(2)
2020年:中国要建成创新型国家1月9日,在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表达了未来15年中国“科技强国”之梦——把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按照执政党的战略部署,到2020年,中国不仅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而且是一个科技创新生机勃勃的国家。那个时候,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记不起是第几次看《长大》。从大学走到现在,起起落落的不同经历中,这本书曾无数次告诉我,就这样长大,就这样走下去。这是个白色世界里的成长回忆录,一群姑娘小伙子们,在二十来岁的金色年华中,演绎着属于他们的青春故事。故事里,有经历了三次高考终于考上理想医学院的"傻大个",有一个大大咧咧自认看清了整个世界的"聪明"女孩,有最最让人敬佩的、只顾救死扶伤的严师……  相似文献   

11.
1993年5月25日,广州中山大学的一个考场中,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学生正襟危坐,接受考试。他们在考什么? 他们在考“中国托福”。耳机里传来清楚的对话。男:好一个孙主任,吃了东西不给钱。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试卷上赫然印着4个备选答案:A,孙主任是一个好人。B.吃孙主任的东西可以不给钱。C.说话人对孙主任很不满意。D.孙主任以前很好。此题看上去好像小孩子在做智力游戏,然而此题却是HSK50题听力理解题中的一道。此刻,成千上  相似文献   

12.
一个充满阳光、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老男孩”;一个在铁路建设事业上历经严寒酷暑、酸甜苦辣,奋斗了十几年的电气化老职工;一个参与过大秦二期、京郑、武广、广深、京秦、京沪、大秦4亿吨改造、侯月、京郑五次提速、兰州枢纽、西格二线等工程建设的建设者;他就是今年42岁的中共党员张献昆. “我们行”——为梦想驻守高原 2013年,张献昆带着队伍参与了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开始接触网“四电”工程的建设,甘青线上的青海省乐都县,是所有的作业队驻地中海拔最高的一个队.  相似文献   

13.
张天潘 《南风窗》2013,(4):92-93
他们是来自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的"90后"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学意义上,他们是没有故乡、没有未来的中国独特城乡二元格局之外的"第三元"。在文化上,他们同样面临着这种窘境,农村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城市以讥讽的眼光消费他们。"杀马特"一词音译于英文smart,意为时尚的、聪明的。但由于文化知识精英的话语垄断与价值重构,让"杀马特"从"smart"一翻译成中文,就成为了其反义词。现在在微博上流行的"杀马特",指代的是这样一个群体:留着怪异发型,穿着夸张,佩戴古怪,浓妆艳抹,气质诡异,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群本应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在温暖的家庭中享受着正常的阳光的孩子.然而,连年不断的政治斗争、军事冲突和种族仇杀,迫使他们走向战争、走上了一条杀人与被杀的道路.这是一群被称之为"娃娃兵"的青少年战士.关于"娃娃兵",这是一个几乎和人类战争发展史一样久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今天,我郑重宣誓:我是一名中国中铁员工,我工作的安全和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荣誉!……我将以实际行动,确保企业生产安全、产品优质!"这是中铁六局福厦9标项目部在安全月的宣誓活动,参加的宣誓人员在宣传横幅上庄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今年6月是全国第19个"安全生产月",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  相似文献   

16.
<正>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身在平凡的岗位,以工匠精神专注着自己的职业;他们扎根于百姓之间,以实际行动传递着自己的真情。他们,就是默默奉献在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今天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拥有14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北京青岛啤酒三环有限公司女工主任——刘玉春。1989年3月进厂工作,28年时光荏苒,刘玉春一直不忘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在党旗下许  相似文献   

17.
张威 《工会博览》2014,(32):28-30
过去的1000多个夜晚,内蒙古东北一个保密工程项目部的人,差不多每天都是这样——离开地下400米深的工作区,仰望星空,遥寄一份对家人的牵挂与思念。我们不能说出这个项目的名字!可以告诉您是,为实现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者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的前行之路:在大山中凿通一条最大深埋400米、长近20公里、开挖洞径6米左右的隧洞。因为这个选择,从2012年至今,70多名中铁六局的职工一直驻扎在一片人迹罕至的群蜂山峦中,他们必须远离自己早已熟悉、此前以为不能离开有亲人相伴的大千世界。  相似文献   

18.
每天傍晚,南国大都市广州有一大景观:一所所小学门前围着一群群人——那些个年轻父母或白发苍苍的祖父母辈,清晨匆匆护送孩子而来,眼下又在焦躁地等待孩子放学。他们或步行或骑自行车,也有驾着摩托车面包车甚至开着小轿车的,载着孩子来来去去。 这是一支寒暑不误、风雨无阻的接送大军。他们夹杂在繁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意味着工业化,而工业化的结果使大量的农田成为都市。1982年至1987年,广市州近郊的土地仅由国家征用的就已经超过了1万亩。二沙岛上的“流浪者”二沙,珠江河上一个美丽的江心小岛,广东体育运动学院的所在地。提起二沙岛,人们就会联想到容志行、江嘉良、何灼强……但是,人们可能不知道,二沙岛上今天正生活着一群不明身份的人。他们不是运动员,体育学院的围墙把他们隔在外面。  相似文献   

20.
法国当地时间2004年6月5日,诺曼底上空,一群运输机低空掠过,撒下了上千朵伞花,布满天空的降落伞让人们仿佛回到了60年前那最长的一天。当年从天而降的是美国101空降师、第82空降师的万名伞兵,他们吹响了反攻欧洲大陆的号角。时过境迁,当年千机大空降的场景已不复重现,出现在21世纪诺曼底上空的是1000多名美国、英国、法国和加拿大的伞兵,他们拉开了诺曼底登陆战役60周年纪念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