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根源于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传统市场经济模式,在现代市场中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实现社会利益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构筑在社会公德之上。离开了社会公德的制约,市场经济实现社会利益的作用就会减弱。同理,离开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性就受到了动摇。因此,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溶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目标的正确实现。  相似文献   

2.
大力提倡公德,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笔者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德的发展与走向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德是人们为了保障正常的社会交往和稳定的社会生活,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逐步形成的最起码的行为规范和公共准则。社会公德规范和影响社会公共秩序,是经济和社会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约束力量,其对市场经济行为的评价、规范和导向,能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没有社会公德的  相似文献   

4.
加强道德建设,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功能和意义.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树立科学的道德观,遵守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运行包含有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诸多环节,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陈需要法律、法规和行政的规章制度进行调节规范之外,还需要社会公德的规范和约束。所以说,在强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同时,还应大力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问题都告诉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刻不容缓。这是因为:其一,在改革过程中,不合理的旧体制尚未完全破除,新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有个过程,政策法规还不能配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辅以社会公德的调节作用,就会出现大量的“钻空于”现象。…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以及现代社区生活的新态势,社会公德建设也必然具有新特征、新要求。同时,社会公德建设的加强,也必然会进一步推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1992年初“南方谈话”后,邓小平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关注和思考着当代中国在市场化改革基础上的和谐发展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重要的理论探索。邓小平指出。必须要在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本:要用发展的眼光防止和解决两极分化,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纲;要通过集约化和集体化解决当代中国的农村农民问题。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索为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系统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过渡性的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直接经济条件。 党的十四大确认,中国经济体制必须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这是我们党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又一重大贡献。 要直接证明当代社会主义为什么只能实行市场经济,而不能实行计划经济?直接原因是当代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身的历史特征,终极原因才是当代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与水平。只有同时抓住这两个角度才能真正证明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必然性。否则,讲不  相似文献   

9.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道德立法的重要性已日益显现。本文阐述了道德立法应涵盖的理性价值观的确认、社会公德立法体系及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这三个层面 ,认为 ,道德立法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加以实施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的伟大贡献是提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没有根本矛盾、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问题 ,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奠定了极为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贡献在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位 ,解决了社会主义如何发展市场经济的问题 ,从而推动了市场经济实践在中国的发展 ,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当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对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导向作用,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社会公德是指全体公民在广泛的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透过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就能看出这个社会普遍的文明程度。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价值矛盾与价值冲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吴家华  翟文忠 《求实》2002,2(2):36-39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 ,造成了激烈的价值矛盾与价值冲突。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是解决转型中的价值矛盾与价值冲突、构建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历来被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理论上解决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的问题。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如何磨合、对接和兼容,是一个带开拓性的历史难题,对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关于这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公正是当代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指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中的公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求经济公正,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为经济公正创造了条件,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公正必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得到实现,反过来它又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变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说,它突破了“市场经济+私有制=资本主义;计划经济+公有制=社会主义”的公式。但是,在这一理论上的突破之后也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需要理论工作者加以探讨和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大体上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市场经济有其共性,如市场经济的本质、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凡是市场经济,都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进行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丰富了党员党性锻炼的内容,另一方面,又给党员党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信念要更加坚定。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致力于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存在一系列如何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挫折,仍处于暂时的低潮,处在当代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而当代资本主义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和自身的调整变革,目前正处于相对稳定和不断发展的阶段,仍有相当的活力,并且积累了发展社会化大生产、进行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历史辩证法的主客体向度关系、现实社会主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晚期资本主义的后殖民性质这样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国选择市场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的历史必然性.文章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解决现实与历史、经济与人等矛盾的唯一出路,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而邓小平理论正是实现这一伟大创举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化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主要在于:一是他比较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史上困惑了几代人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国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历史证明,如何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邓小平从多方面正确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和怎样利用资本主义,从而实现了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中的一个重大突破;二是从中国现代化的实际和内在要求出发,依据当代中国现代化面临的条件,领导人民开辟了一条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三是解决了如何通过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大问题。邓小平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联系起来,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就更新了社会主义观念。在政治上,他强调建立民主法制国家,并初步创立了一个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从而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使中国现代化走出了困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公德建设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治文明为社会公德提供成长土壤和有力保障,是形成良好社会公德的外部保障;良好的社会公德又必将促进政治文明的高度发展,二者协调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为市场经济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现代化经济,它需要科技教育的迅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很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有序的社会环境和严密的法制等。如果没有这些条件的支撑,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