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国减灾》2004,(10):1-1
2004年10月13日(星期三)是今年国际减灾日。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确定,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了解今日灾害,为了明天平安”。其目的是,从过去的灾害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人们的减灾意识,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14,(12):30-31
为切实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湖南省民政厅始终坚持防灾减灾“重在行动、贵在坚持”的理念,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深入排查灾害风险隐患,广泛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积极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论减灾效益及其评价指标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飞琼 《中国减灾》1999,9(2):38-40
1减灾与减灾效益问题灾害不仅不可避免,而且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然而,历史与现实的许多成功的经验,亦表明了人类社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灾害造成的危害及其后果得到减轻。因此,减灾作为灾害学中的一个理论范畴,实质上是在承认灾害并适应灾害的发展规...  相似文献   

4.
魏淑艳  张乘祎 《前沿》2013,(3):121-123
城市灾害及其衍生出的各种灾难正在不断威胁着我国城市安全及城市化进程。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灾害的集中整治,更好地进行城市灾害防御建设,解决当前遇到的政府对灾害的预测预警能力不强、紧急处置与应对能力亟待提升、综合减灾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有限等问题,我国政府需要进行加强城市综合减灾的体制与法制建设,提高综合减灾的各项关键能力、促进社会主体的参与、加大减灾的社会宣传。只有将综合减灾纳入常态化的城市管理,才能有效地维护城市安全,使城市灾害带来的各种矛盾得到有效的缓解。  相似文献   

5.
徐娜 《中国减灾》2013,(12):8-11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增加,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灾害风险不断加剧,减灾救灾工作繁重、任务艰巨。面对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6.
闵骞 《中国减灾》1994,4(3):27-31
防洪减灾中两个问题的探讨闵骞(江西省鄱阳湖水文气象实验站)一、引言洪水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因此,防洪减灾是国家和各地区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洪水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取得最佳的防洪效益,必须对洪水损失进行综合预防与管理,即要将防洪工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13,(9):50-51
2013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这一定位是对去年主题"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细化和具体化,它抓住了防灾减灾文化建设的关键,即弘扬防灾减灾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政府、组织和个人具备较强的灾害风险识别能力、掌握相应的减灾技能,这也是防灾减灾意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云南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灾情复杂、损失重、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14,(5):18-21
近年来,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举,统筹运用政府、市场和金融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廖鸿 《中国减灾》2003,(4):11-15
这次全国部分省市区《中国减灾》杂志宣传发行工作会议,是《中国减灾》杂志改由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主办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也是《中国减灾》杂志自1991年创刊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宣传发行会议。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一、关于做好《中国减灾》杂志宣传发行工作的重大意义一是减灾工作和减灾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灾害的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害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统计资料表明,从1950—1992年42年间,我国各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共达2.6万亿元(按1990年价格计),死亡60多万人;灾害损失达同期国民生产…  相似文献   

10.
田恬 《中国减灾》2012,(3):28-31
素有“彩云之南”美称的云南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质、气候,自古灾害多发。干旱、泥石流、地震……一次次触目惊心的灾难撞击着云南百姓的心。 为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云南省整合多方力量,积极构建全面的防灾减灾战略体系,科学系统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将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措施,进一步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减灾教育研究工作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降低灾害风险,减少灾害损失,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综合减灾也已纳入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公民减灾教育,增强公民减灾意识,是一种上游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公民的灾害防范、灾害规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年末,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其中有9件是气象灾害事件,气象灾害对我国的影响之深可见一斑。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首当其冲。近日,本刊记者就气象防灾减灾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  相似文献   

13.
子荷 《中国减灾》2007,(11):14-15
2007年10月10日,是第18个"国际减灾日",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为"减灾始于学校"。2006年6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际减灾战略在巴黎的总部发起"减灾始于学校"的活动,以促进各国将减灾内容编入普通教育的教学大纲并改善学校安全。根据联合国国际减少灾害战略秘书处对82个国家的调查,只有33个国家在中小学教学大纲中有关于灾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倪宏 《中国民政》2011,(6):48-48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广泛普及避灾自救互救知识,有利于深入推进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在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抓好以下工作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1995,5(2):20-21
宝鸡文理学院积极发展减灾教育我国是一个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减灾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综合减灾事业发展的需要,宝鸡文理学院在社会各届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积极发展减灾教育,创办了全国第一个灾害管理与保险专业,在短期内启动运转,首届面向陕西全省招收的3...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06,(12):9-9
10月28日,我作为吉林省代表参加了“社区减灾甲安行”应急减灾知识电视人赛总决赛。比赛过程充满竞争性和知识性。在准备过程巾我翻阅了大量灾害方而的读物和义献,极大地丰富了灾害和减灾知识,提高了应对灾害和抵御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来红州 《中国减灾》2013,(12):12-13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前沿阵地。社区居民是灾害的最直接承受者,更是应对灾害的第一响应人。因此,做好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13,(11):8-11
2013年10月13日是第24个"国际减灾日",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确定今年的主题为"面临灾害风险的残疾人士".国际减灾日前后,全球各国纷纷围绕这个主题组织各种类型活动,以行动唤起社会对面临灾害风险的残疾人士的关注并推动他们更好更方便地参与减灾行动.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有备才能无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仅2008年就遭遇了雪灾、地震、洪水等多种自然灾害。江苏省南京市依据民政部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标准,立足自身特点,以社区为基本点,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突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由点到面,逐步铺开,把防灾减灾工作落实到每家每户和社区单位,在应对灾害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防灾减灾工作是世界性话题,我国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灾害天气异常,自然灾害频发,我国在防灾减灾战线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强化了科技元素,着眼于理顺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提高全民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