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包括内容、形式与方法三个向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遵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具体包括"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实践并"超越自我"的历史进程。当前,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导向,在批判错误思潮和不当言论中科学对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强化"问题意识"与总结实践经验中推动理论创新,着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实际,为解决新时代发展难题而提出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来源、时代要求、思想精髓、价值旨归、关键突破口、制度保障等内容构成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之所以被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拥有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这具体表现为:它是一种坚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立足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一种坚持以唯物史观为哲学根基的具有科学性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一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有革命性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一种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具有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观。深刻理解与科学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适时创新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平正义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性质的最根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古以来,"公平正义"就为许多中外思想家和仁人志士所向往,并把公平、公正看作价值理想,同时"公平正义"也反映着人民的愿望,代表着人类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引导人类文明进步的普遍世界历史意义。公正价值观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相对性。在现实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实现历史进程中的过程性"公平正义",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公正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相互支撑:公正可以促进和谐,有公正才有和谐。没有公正,就没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没有公正,也就没有法治秩序下的自由、平等生活;没有公正,就不能塑造诚信友善、勤劳敬业的人民。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向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小雨 《桂海论丛》2008,24(5):17-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主线是发展。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内在地蕴涵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总体性向度、从理论探索起点到理论体系形成的阶段性向度和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实现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向度。  相似文献   

6.
时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首要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开展新时代观研究,是深化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领域。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节点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最新阐释,是对当今时代作出正确回答的最高哲学智慧。读懂新时代,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观察和解决当代中国的新问题、新矛盾,深度理解把握、积极回答应对世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张容 《长白学刊》2021,(1):149-15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特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诉求,也有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土壤。因此,从理论上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向度、理论向度和文化向度的充分展开过程。然而,由于历史上革命任务的紧迫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向度和理论向度充分展开而具有外显性,并得到学界的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向度或文化动因问题则相对弱化而具有内隐性,也没有得到学界充足的重视。从近代中国文化发展视角来分析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能够为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提供另外一种面相。以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提出为例来看,在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逻辑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构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的过程中,随着自身对文化民族性关注度的提升而必然要提出的重要概念。在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提出的文化动因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其主要表现为五个向度:科学性向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革命性向度--批判精神和无产阶级立场;实践性向度--从实践中来和到实践中去;人民性向度--人民至上和为人民谋幸福;发展性向度--与时俱进和发展创新。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和社会加速转型的历史性关键时期,系统分析并整体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五重向度的深刻洞见及其精神实质,对于正确引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实现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得益于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把握,对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继承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懈追求。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习近平主要从以人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和伟大的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等方面作了阐发;关于"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原原本本地学习而实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契合,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战略思维的鲜明体现和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构成,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治理的全局,高屋建瓴,审时度势,理性提出并逐步形成的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思维、新论断。整体性考察"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不仅能为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一定的理论向度,而且对于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着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关系到道路的选择和人心向背。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不断作出时代的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两个重要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和灵魂的社会主义观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这一社会主义观 ,围绕进一步回答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主题而展开 ,形成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系列理论创新观点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领域的具体展开和生动体现。这一科学理论体系 ,全方位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把科学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始终的根本主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发展新阶段:制度成熟化定型化的新阶段、道路价值建构的新阶段和理论体系"书写"新篇章的新阶段。从实践形态、制度形态和理论形态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鲜活内容,是在新阶段新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新的认识,从而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理论特色。科学认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即系统梳理、科学概括和全面阐述蕴含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对于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观是马克思主义改革观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在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观的基础上,习近平形成了关于当代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观。全面深化改革观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方位、对象、内容、目标与实现方式等重大关键性问题系统而深入的思考,是引导当代中国改革实践全面深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对当代中国改革阶段理论的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重大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高度重视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于人民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和精神力量的激发,对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基本向度有: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为原则向度,以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为历史向度,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向度,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为目标向度,以立足国情和世情特点为现实向度,以促进文明相互交流借鉴为世界向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积累和形成了很多宝贵经验,而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是其中最为基本的经验之一,即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它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本质,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率领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创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理论,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对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行动指南观的新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的马克思主义行动指南观的新贡献在于: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中心,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行动指南的重要思想;提出了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是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者试金石的重要观点,全面阐述了坚持、发展与创新的关系;把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赋予马克思主义行动指南观以新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0.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新,更是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课题。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特质、内涵、立场上存在诸多契合点和共通点,为实现二者的结合创造了可能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相互激活和滋养的前提下融合再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实现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次飞跃是二者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