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洪涛 《思想工作》2005,(10):33-33
有一个孩子,在上中学时,父母曾为他选择了文学这条路。只上了一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写下了如此结论:该生用功,但做事过分拘礼和死板,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一位化学老师了解他这个缺点后,认为他做事过分认真和死板,正好适合做化学实验,便建议他改学化学。这一次,他的缺点正好用在他适合的位置上,因为做化学实验需要的正是一丝不苟。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化学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以致后来他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  相似文献   

2.
蜀中神屠     
罗巨浪  李威 《协商论坛》2008,(11):59-59
茶馆是一家无名的小茶馆。茶客是一位默默喝茶的无趣老人。 这位老人岂但无趣,简直无趣至极;岂但无趣至极,简直面目可憎。他脸上的油腻不比他衣服上的少,他衣服上的油腻不比桌子上的少,而桌子上的油腻,刮下来炒一顿菜还有余。  相似文献   

3.
1962年的一天,卓玛丽华出生在甘肃省夏河县一个藏族家庭。这时,他的父亲黄建功(丹正加)已经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平叛中牺牲九个多月了。他成了烈士的遗孤。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后来,长大的时候,他来到父亲的坟头,给父亲倒上一碗酒,给自己倒上一碗酒,两人里外默坐、相对无语的时候,他知道了父亲坟碑刻石的时间,1962年3月26日,于是,他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生日。  相似文献   

4.
电影开演前,一位朋友心安理得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过道上,一位迟来一步的姑娘冲着他微笑。电影开演了,这位朋友感到姑娘的目光还在冲着自己。他不自然起来,借着银幕上的反光又对了一次座号,这才发现自己“雀占凤巢”。他站起来,连说“对不起!”“没关系,”姑娘莞尔一笑:“怪我来迟了。”  相似文献   

5.
当班长严于律己张作典今年54岁,90年代初出任商丘县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他一上任,就把全部身心倾注到统战事业上,统战部成了他的家。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他的思维,他的行动,他的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统战工作上。他身患颈椎骨质增生、脑血管硬化、...  相似文献   

6.
朱建华 《今日广西》2012,(12):14-15
儿子从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考入华中师大一附中读高中,他每天发手机短信与儿子交流。3年里,他累计发短信10万字,平均每大发送近70字;儿子今秋上大学后,他整理出这些短信发到了网上。他就是云梦县网友“黑皮蔓”,是当地一位郑姓公务员。他的“拇指上的父爱”感动了众多网友。  相似文献   

7.
日前,一名人大代表告诉笔者这样一件事。他在人代会上提了一件建议,有关部门几次面对面征求他的意见,然而,就是没有取得一点实际效果。他说:尽管内心上对办理结果不满意,但鉴于办理单位的诚意,不得不违心地签上“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8.
杨德嗣是一位连续担任两届的闵行区人大代表,说他普通。因为他已经从吴泾化工厂党总支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回家了,从此再没有工作上的那份牵挂;说他不普通,是因为他人退休了心没有“退休”,而且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当好一位兼职的“专职代表”。  相似文献   

9.
无尽的噩梦     
李晓林 《人民公安》2008,(15):38-41
在东北,他参与过走私香烟和汽车。在韩国,他经营过桑拿浴室。为逃避警方的通缉。他用过三个化名。无尽的贪欲让他一次次铤而走险,组织人员偷渡韩国。逃亡的七年时间里,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做着同样的噩梦,直到他的手腕上戴上冰凉的手铐。  相似文献   

10.
军人(散文)     
两年前夏季的一天,在武昌火车站,我们刚刚走进候车大厅,就看见两名女子正拥着一位军人厮打。魁梧的军人只是无助地躲闪,唾液喷到了他的军装上,他没有还手。耳光落在他的脸庞上,他没有还手。甚至,军帽滚落到地上,领章被撕毁,他仍然没有还手。终于,围观的人群纷纷...  相似文献   

11.
亮出你自己     
《中国保安》2012,(2):53-54
一位曾经留学美国的长者在国内的一次课堂上,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说他初到美国的时候,发现美国的大学生每次上课前总要先拿一张硬纸,再用颜色鲜艳的笔在上面郑重其事地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对折一下,让这张硬纸站立在桌面显眼的位置上。他对此疑惑不解,就问坐在旁边的美国学生。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一位极普通的人,对同志和蔼可亲,对工作兢兢业业,从外表难以看出他是一位蒙汉兼通学识渊博、在事业上取得卓著成就。德高望重的党外知识分子。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他的经历是曲折的,他的身世是坎坷的,他酸甜苦辣都尝过,工农兵学都当过,他于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就是伊克昭盟鄂托克前旗政协常委、文史民族宗教法教文卫委员会主任布·乌日图那顶同志。上篇布·乌日图那顺1947年出生于乌审旗河南乡三岔河村。他从小受多才多艺父亲和勤朴善良母亲的教诲及熏陶,在学习、工作、生活上…  相似文献   

13.
安妮 《今日广西》2010,(21):24-25
门口响起了钥匙在锁孔里转动的声音,先生回来了。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地一进门就喊:妞妞,妞妞,我回来了!他坐在沙发里发呆,我喊了他几声,他没有反应,我走过去一看,他神情黯然地委顿在沙发的一角,衣服上血迹斑斑。我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14.
段炜 《人大建设》2009,(1):52-52
平煤集团许昌首山焦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伍,土生土长的襄城县人。1980年,他从部队转业到县一高当汽车司机,端上了“铁饭碗”。县一高成立了一家劳动服务公司,他被聘请担任经理,在这个位置上干了一年多。后来他只身一人到深圳闯荡,开阔了眼界,增加了阅历,也挖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上世纪90年代初,他怀揣着辛苦挣来的100多万元资金,回到家乡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浅释庄主     
正式见到吕中明是在邻县公安局看守所的审讯室里,他被刑事拘留了,因为案情复杂,专案组对他实行异地关押。审讯室的中央有一道铁栅栏。我在栅栏这边,他在栅栏那边。我是从看守所办公室的旁门走进审讯室的,我的这边有审讯用的台子和椅子。他由看守所的民警押着,直接从号子里面走进审讯室的,他那边只有一张椅子。他在椅子上坐下,押他的民警用一副手铐将他连在椅子上,他很听话,一言不发地承受着。看守所的民警退出后,他便向栅栏这边打量,目光是忽闪的。他想认真地盯我一会儿但又不敢,他缺乏直视人的勇气,目光从我脸上一掠而过,又…  相似文献   

16.
他,一位有着37年军龄的老兵(本刊曾在去年第8期介绍过他的事迹——编者注);他,在军旅生涯快要画上句号的时候,依然奔波在参与世博、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的战场上;他,就是上海某预备役高炮师政委陈理春。  相似文献   

17.
张国成 《当代广西》2012,(15):24-26
十万大山的尖岭峰上有一位忠诚的哨兵。1990年1月,24岁的他开始了哨兵生涯。22年来,他一直坚守在祖国南疆边境的哨岗上,甘于清贫,坚拒诱惑,守边卫国,22年行程5万多公里,磨破100多双解放鞋。他的职责就是观察边境周围的情况和看护这段中越边境线上的界碑。他的足迹遍及这片大山的每一个角落,他把“保家卫国,无私奉献”定为哨所精神,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奉献,他的感人事迹在防城港市防城区峒中镇的边境地区广为流传。他就是陆兰军。  相似文献   

18.
他很热情。当本刊记者如约采访他时,正在房间细读材料的他,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右手同时伸到记者面前。握手之后,他接着便泡好一杯茶,招呼记者就座。  相似文献   

19.
冷冰 《人大建设》2004,(4):40-42
今年14岁的石晓阳是个独生子,在河南省西峡县东关中心小学六年级一班读书。石晓阳自幼骨架大,看上去倒像是一个中学生,在班里同学们都称他是“大哥大”。石晓阳天生腼腆,性格内向,与其他同学不太合群,倒是同学们都喜欢他,爱和他在一起玩耍。他不但学习好,而且有一副端庄的五官,国字脸上那对浓黑的眉毛横在黝红而微突的额头上,更惹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质朴、自然、清新而富有意境。他的出现给中国古代诗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令人赏心悦目。虽然陶渊明生前政治上备受压抑,生活上饱经磨难,死后一、二百年诗作遭到冷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诗作越来越受到历代诗人学者的推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推崇和重视源于他始终是一位超然于功名利禄之外的诗人,源于他高尚的人格。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的诗作,从题材、内容来说,可以分为咏怀诗和田园诗两大类。他的人生经历给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