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赵继平 《群众》2017,(21):65-6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把绿色生活纳入实现美丽中国的范畴,既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也为实现绿色生活绘制了“施工图”和“验收表”.  相似文献   

2.
陈斌 《广东民政》2011,(11):52-52
现如今,低碳生活是一种时尚,也是一种美德,为了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人人都来低碳,见面应该问上一句:“今天,你低碳了吗?”  相似文献   

3.
低碳,已不再是新鲜的名词,它慢慢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后哥本哈根”时代,我们将怎样融入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又离我们有多远?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环境文明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引导市民树立环保低碳理念,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绿色北京建设,首都文明办、市市政市容委制定了《“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方案》,通过“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载体,在全市600个居住小区、30%的党政机关和学校中,开展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示范引导活动,在100个单位开展生活垃圾“零废弃”试点。从2010年5月至12月每月突出一个重点,共分八个专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今日上海》2010,(11):63-63
当节能环保、低碳生活成为高质量的都市生活主题时,汽车行业的绿色、节能、低碳日益受到车企的重视。环保节能低碳的“绿色汽车”概念,更成为车企肩负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6.
碳标签是蕴含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由英国于2006年率先推出,通过测算产品或服务在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标识形式呈现,旨在引导绿色消费。碳标签也是一张可视化的绿色通行证,可赋予公众更多的绿色知情权,营造出更多可参与、可获得、可感知的低碳消费场景,引导全民参与,营造高品质生活环境,引领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提升城市绿色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切始于世博会!”这大概是世博会创办以来知晓度最高、最响亮的一句推广口号,她表达了人类对于历史超过150年的世界博l览会由衷感叹和全部骄傲。一届世博会究竟可以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当“绿色低碳”成为全世界必须正视的共同话题,也许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个机会。把实验室里的绿色梦想转化为“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现实生活,积累全球绿色智慧,点亮今日生活。  相似文献   

8.
顾晓彬 《群众》2023,(20):28-2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近年来,常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高质量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奋力描绘美丽常州新画卷。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走到大街上做个小采访,问题是“现在最Fashion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很多人会给你同一个答案——“低碳生活”。一部灾难大片《2012》让人为气候变暖造成的巨大灾难吓出了一身冷汗。环保不再是空谈,“低碳生活”正受到人们的追捧。“今天你低碳了吗?”已经成为时下许多年轻人最流行的问候语。  相似文献   

10.
日前,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与市民共同体验绿色低碳生活乐趣。市民们争着在绿道“留言板”上写体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变化,谈感受,不一会儿留言板被写得密密麻麻。“请汪洋书记也来一个吧!”汪洋略一思索,挥笔写下:“群众幸福我们才能快乐!”“群众幸福我们才能快乐”,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个省委书记的快乐观。  相似文献   

11.
《今日上海》2011,(10):59-59
记者从今年9月8日“第四届绿色!筑与节能大会”获悉,“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建设10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并通过“8大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建成一批区域类型差异,能齐全的低碳城区。这8大低碳城!分别是:南桥新城、虹桥商务区、宁虹桥地区、原卢湾区中南部、  相似文献   

12.
赖力  张婧欣  曹圆媛 《群众》2022,(4):38-39
<正>绿色低碳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的鲜明特征。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加快建设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提高产业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向绿色低碳转型,给江苏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增强产业绿色低碳竞争力,补短板锻长板,推动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低碳只是一种时尚还是普通人也能践行的生活方式?怎样的生活方式才是低碳的?且来看看“低碳试点”城市杭州的老百姓是怎么低碳的!  相似文献   

14.
低碳生活就是提倡借助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不再持续变暧。对普通市民来说,平时注意省电、省水、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就是积极实践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5.
<正>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以赛促学、以学促行”,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四川省广元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聚焦乡村振兴有关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工作要求,积极构建“市、县(区)、镇、村”四级公共机构一体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节能低碳生活理念延伸至“神经末梢”,  相似文献   

16.
赵敏 《淮海论坛》2013,(1):18-2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型生态社会,是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全球正在经历的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于我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严峻挑战,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发展低碳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发展低碳经济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带来巨大挑战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三低”)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而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则集中表现为“四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如何变“高”为“低”。是严峻的挑战。总的来说,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社会会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今日上海》2010,(5):12-13
正在转变发展方式的上海,迎来了举世瞩目的世博会。本届世博会的园区建设和场馆建设,纷纷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演绎“绿色”、“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时代脉动清晰可感。  相似文献   

18.
孙狄 《北京观察》2011,(1):28-28
我们可以利用北京拥有大量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优势,在兴建保障性住房时同步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并进行组合,在新建小区内率先设计、实施和使用,建设“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示范区”。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兴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和政策创新,推动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对武汉而言,倡导低碳经济、推行绿色发展,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和应有之义。本文分析了武汉市低碳转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城市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扬 《群众》2022,(6):20-21
<正>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动力。其后不久,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反对奢侈浪费,鼓励绿色出行,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需要国家攻坚克难的决心,也需要我们每个人脚踏实地的行动。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平凡事日常事做起,践行简约适度的科学生活方式,让低碳理念融入衣、食、住、行、游等方面,树立起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