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美国参众两院相继就排华问题向美国华侨华人社会道歉,引发关于排华对华侨华人的心理影响的讨论。有些人认为排华对华侨华人已经没有心理影响了,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纠结于道歉本身就说明排华心理阴影依旧,甚至连带影响他们同当地及中国的关系。本研究据此进行了田野调查,结论是:到目前为止,由排华所带给美国华侨华人的心理影响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了,或者说影响非常有限,仅存在于少数群体之中,对他们与当地社会及中国的关系也没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祎 《八桂侨刊》2015,(3):72-76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抗战史学界和华侨华人历史学界开始重视和加强华侨华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研究。苏联华侨华人是全世界华侨华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俄两国专家学者也对华侨华人与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进行了研究,不仅在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文章,而且也有相关书籍出版。但根据已发表作品显示,有关华侨华人与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有关的研究作品有限,研究学者也有限。研究内容主要以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共领导人子女和参加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军人为主,对普通华侨华人群体在当时的活动和抗战情况研究有限。对苏联华侨华人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形成原因、当前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尚有很多内容值得专家学者去挖掘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李汉金 《八桂侨刊》2011,(2):7-9,13
本文追溯了广西籍华侨华人在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行动。其具体表现为思想上积极为革命进行宣传和鼓动,行动上大力筹措资金支援国内革命运动,甚至不远万里回国直接参加战斗。本文以广西籍华侨华人为切入点考察辛亥革命,旨在通过回顾辛亥革命历史,弘扬华侨华人的爱国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4.
长崎是日本华侨的发祥地,但是随着时代的演变,长崎的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新兴的工商业城市,这势必会对长崎的华侨华人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又因华侨华人团体是伴随着华侨现象而出现的产物,所以长崎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也必将导致长崎华侨华人团体产生一系列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华侨华人经济处在一个转变过程之中,其自身特点没有完全丧失,自然有其特定的涵义;正确认识华侨华人经济性质,关系到华侨华人在海外的生存发展;东南亚华人经济、华人企业集团和华人经济网络在所在国经济,以及在东盟国家之间,尤其在东南亚与中国的双向交流合作中,扮演着极为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华侨华人是中国武术在巴西传播的中坚力量。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以华侨华人为桥梁,中国武术走进了巴西,并在20世纪70年代迎来了快速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向纵深发展。华侨华人主要通过个人、组织和媒介三条路径在巴西社会传播中国武术,推动了巴西"中国功夫热"的兴起和中巴文化交流的发展,助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改善。巴西华侨华人在传播中国武术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诸如将技术传播与文化传播相结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互协作、加强管理等,为武术等中国文化品牌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陈世柏 《八桂侨刊》2011,(1):28-31,27
在新世纪,全球进入了慈善捐赠的黄金时代,中国慈善事业的春天已经到来,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在国际上全球性的慈善革命的到来为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物质基础的具备、政策倡导的加强、中国社会的转型、舆论氛围的养成为其提供了极佳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施展舞台。在新世纪,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慈善事业在中国的前景将更为光明,捐赠的队伍会持续扩大,捐赠社会化的程度会提高,改善民生和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捐赠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傅尔基 《中国发展》2012,12(2):74-84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经济、全球首位型城市经济,是"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上海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和必由之路,贯穿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海外华侨华人推动下,尤其是海外华侨华人新一代、由海外留学人员和投资移民等构成的新华侨华人推动下,海外华侨华人经济已经转型投资高新产业、扩展跨国经营和依靠人才创新,并正在加速转型。海外华侨华人将是推动上海改革开放30年后向创新型、全球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先锋队和重要力量。创新引导、鼓励和支持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促进上海向创新型、全球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上海"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一个重大战略任务、力量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庄国土《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一书的内容架构,实际也可以说是华侨华人学的内容架构。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他正在架构华侨华人学。  相似文献   

10.
方芸 《八桂侨刊》2018,(2):58-65
随着中老两国友好合作的扩大和深化,前往老挝工作和生活的中国大陆新移民日趋增多,老挝华侨华人群体剧增,在老挝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中国与老挝关系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和推进,以及老挝党和政府的积极响应,两国战略对接进程加快,为老挝华侨华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把握机遇、正视挑战,老挝华侨华人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进一步发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晋江是一个山海兼具的县级市,晋江人民自古就有向海洋发展的传统,在福建海洋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明中叶以后,晋江人民大批移居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遂使晋江成为我国著名的侨乡。历史与现在,晋江籍华侨华人为我国的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推动了祖籍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当下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晋江籍华侨华人必将发挥重大的作用。本文以晋江籍华侨华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他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发挥的作用。论文指出,晋江籍华侨华人具有人数众多、社团林立、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和精英荟萃等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可以真实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推动中国与居住国的良性互动;为中国经济发展继续招商引资,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实现国际化;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搭建人文交流网,使他们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宣传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12.
试述华侨华人的女神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华人既把祖国籍国的女神崇拜传播到海外,也创造出一些海外本土华侨华人崇拜的女神。这种女崇拜对增进华侨华人之间、华侨华人与祖籍国之间的联系以及促进华侨华人融入当地社会,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华侨华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期日益强大的中国仍然需要提升华侨华人的民族情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本文主要是通过研究新时期华侨华人学生的特点,探讨中国大陆华侨高等学府对华侨华人学生民族情感培养的意义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4.
华侨华人人才留居美国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社会公平""子女教育""环境保护"和"事业机会"。在美国华侨华人人才的价值观体系中,金钱不是第一位的,环境的良好(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及价值的实现(包括自身价值和子女价值)才至关重要。"中国梦"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契合美国华侨华人人才的价值诉求,应成为中国引才对策的总纲领。基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计算结果,还应采取一系列针对性引才措施。  相似文献   

15.
西南地区的广西和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滇桂两省的海外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广泛分布于东南亚与欧美地区,他们对家乡、对祖籍国、对住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开展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和归侨研究对于推进华侨华人研究、拓展中国侨务工作、加强边疆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华侨归国后在身份认同、文化适应、经济生活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困难。  相似文献   

16.
郑和下西洋对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以及华侨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西洋形成的郑和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东南亚乃至世界华侨华人中传承与发扬,从而形成华侨华人所具有的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和睦相融、合群随众,团结互助、共谋发展,爱国奉献、恋祖爱乡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17.
面向新世纪,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涌现出许多新侨情需加以研究?本文还简介了上海龙脉华侨华人研究所成立缘起及短期规划。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阐释广西侨乡文化和华侨华人文化的含义入手,探讨了两者的互动。所谓广西侨乡文化与华侨华人文化的互动,是指广西侨乡文化对海外华侨华人及其社会的影响,以及华侨华人文化对广西民众及其社会的影响。广西侨乡文化与华侨华人文化互动的主要内容,就其作为各自发挥影响的精神力量而言,主要表现在观念形态、心理特征、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其中广西侨乡文化对华人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成份包括:革命斗争传统、乡土意识、家庭观念和宗教信仰;而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对广西社会产生影响的是商品意识,以及华侨华人文化中所吸收的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今年四五月间,作者访问了缅甸四市一镇,深入华侨华人社会,把耳闻目睹的事与感触忠实地记录来,涉及华侨华人社会和华文教育现状,可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民国时期刊物和古巴华文报纸等资料,梳理了20世纪上半期古巴侨团概况。20世纪上半期古巴侨团林立的深层次原因是因应和便利华侨在古巴的生存和发展。古巴华侨华人社会基本是一个独立小社会,自行负责侨社内部事务,各类侨团承担着各自的功能。古巴华侨华人主系单个的男性移民,大多数在古巴没有家庭,其空闲时间往往花费在社团,故社团参加者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