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瞭望》1999,(44)
今年1互月互1日,人民空军已经伴随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50年光辉的战斗历程。空军司令员刘顺尧、政委乔清晨就人民空军50年的光辉征程对本刊记者发表了谈话。他们指出,人民空军50年来从无到有,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今天的人民空军完全有能力完成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中国共产党人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开始关注世界军事航空的发展,认识到建立空军对于争取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性。当解放战争取得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后,为了在解放海岛作战中有空军支援,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中央审时度…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9,(44)
1949年9月,我军在上海组建了第一个雷达站。10月1日,伴随着开国大典的礼炮,这个雷达站开始巡视万里蓝天,担负对空警戒任务。50年过去了,人民空军雷达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执行单一的对空警戒任务,发展到实施对空警戒侦察、保障作战指挥引导和航空管制的多重任务;由单个的雷达站扩展成雷达警戒线;由地区性雷达情报网连接成全国雷达网,探测范围基本覆盖了我国全部领空。空军雷达兵用电波为祖国筑起了空中长城。我雷达兵部队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发现掌握人侵的美国和国民党空军飞机共4000多批6000多架次。先后保障航空兵、高炮和地…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9,(44)
空降兵是以降落伞和陆战兵器为基本装备,以航空器为输送工具,主要送行伞降和机降作战任务的空军兵种。中国空降兵部队诞生于60年代初期,是由一支曾哺育过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的战绩辉煌的陆军部队改建而成的。目前,中国空降兵已发展为由炮兵、工兵、侦察兵、防化兵、导弹兵等十多个兵种合成、数十个专业密切协同的现代化特殊兵种部队。先后完成了海岛、戈壁、高原、水网、山岳、丛林和夜间、超风速等复杂地形。复杂气象条件下的空降作战演习任务。中国的空降兵装备了运载伞兵的新型飞机,可进行三门四路单跳和连跳,远程飞行不需加…  相似文献   

4.
李岩 《瞭望》2020,(4):54-55
美国新一轮军事转型将太空作为应对大国军事竞争新形势的重要领域.美国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将太空认定为“作战领域”,批准设立太空军。太空军是美国1947年设立空军以来首次成立新军种,也是继美国陆军、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之外的第六大军种。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太空军的成立,标志着世界第一支独立成军的太空军事力量正式面世。  相似文献   

5.
殷孜涵  马庆赐  徐建文 《侨园》2013,(10):64-65
<正>1958年,河南方城籍的空军飞行员杜凤瑞,在福建龙田上空一举击落敌机两架、重创敌机一架,而他自己却血洒长空。杜凤瑞被国防部命名为"空军战斗英雄",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并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英雄的父母还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杜凤瑞牺牲后的几十年间,他的亲人们又演绎了一段段穿越时空的动人佳话。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9,(44)
1959年10月7日,国民党空军上尉飞行员王英钦驾机从浙江温岭上空进人大陆,越过沿途歼击机的层层拦截,沿津浦路上空北进。当飞机飞抵北京东南方向上空时,中国空军地空导弹某营营长岳振华果断下令发射导弹。雷鸣般的三声巨响过后,烈焰腾空,3发导弹直刺苍穹,立即将这架飞机击落。中国空军地空导弹兵组建才刚刚一年,就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第一次使用地对空导弹击落敌机的先例。从1959年开始,针对台湾国民党当局频频的战略侦察窜扰,人民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利剑高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十年机动作战,足迹遍及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行程20…  相似文献   

7.
在国庆大阅兵展示的先进军年飞机中,人们最关注的是空中加过机、“飞豹”歼击轰炸机、苏-27重型战斗机和直9武装直升机。这四科战机的“亮相”,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中力量的强大和现什地,同时也表明中国航空工业已迈进了世界先进水平。增强空军运程作战能力的空中加油机——。当大型空中加油机拖着两根长长的加油管与两架受油的歼击机通过天安门广场时,观礼台上掌声雷动,因为它不仅标志着空军从此大大提高了远程空中作战的能力,过表明中国成为世界上掌握了研制生产空中加抽机技术的少数国家之在现代战争中,空中加油机和以大大…  相似文献   

8.
王华 《侨园》2012,(2):64
奉系军阀的东北空军,是张氏父子倾注心血、苦心营建的.1921年秋,张学良应邀赴日本参观,当他看到日本先进的技术、精良的装备、高超的训练后,痛下决心一定要建起自己的空军.于是,回到奉天后,他就对父亲张作霖说:"此行感想有二:一是气愤,二是发奋.日本当局有意炫耀日军威仪,蔑视我们中国人.不过,他们有些方面,如武器、军纪确实比我们好,文化也比我们高些.我们东北军在这些方面要赶上去,而且要力争超过他们."张作霖当然也早就认识到,要巩固东北非建立强大的空军不可.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50周年纪念日。为了了解中国海军的发展与建设,记者走访了海军司令员石云生中将。有着35年战斗机飞行员经历的石云生中将,1996年就任海军第五任司令员,石云生司令员向记者全面介绍了人民海军走过的50年光辉历程,展望了人民海...  相似文献   

10.
放牛娃成为飞行员 1933年8月,杜凤瑞出生在方城县杨楼乡赵洼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为了生计,出生8个月他便被父母用箩筐挑着外出逃荒.杜凤瑞8岁就到地主家放牛,多次被地主辱骂和毒打. 1948年春,15岁的杜凤瑞扯断牛鞭告别亲人,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他先后参加了宛东、淮海、渡江等战役等.杜风瑞作战勇敢,奋勇杀敌,参军不到一年就立功两次.  相似文献   

11.
无垠戈壁啸蓝天———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采访记●本刊记者宋庆森康家林飞机向西越过贺兰山。从舷窗向下望,是深浅不同的一片黄色沙漠。一个小时后,浑黄的天际中终于出现了一抹绿色,这里就是享誉军内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1958年,毛泽东一纸批示...  相似文献   

12.
6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谱写了震惊中外的“爬雪山、过草地”的悲壮诗篇。 也许人们还不知道,就在这片神奇的雪山草地上,如今驻守着一支空军雷达兵部队。31年来,他们出色地完成了国内国际航班、专机、训练飞机近30万架次的引导任务,优质情报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两个雷达站都曾荣立过集体二等功。今年7月,这支部队又被空军评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并荣立集体一等功。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空军航空兵某训练基地的方副司令员宣布了空军为孙庆礼记二等功的通令,引起一阵热烈掌声。责任使他寝食不安1994年,47岁的孙庆礼被调到一个师级单位任政委时,这个部队的工作正在走下坡路,上下都为此焦虑。军区空军政委在党代会上对他说:“孙庆礼同志,我知道你面临的困难很大,只要你把这个部队的建设搞上去,就是对空军的贡献,我给你敬礼了!”说完,这位年逾花甲的中将把右手举到了帽沿。此时的孙庆礼心情激动,禁不住热泪盈眶。他回到基地后,对党委一班人  相似文献   

14.
春节前夕,新任海军司令员石云生中将在国旗与海军旗交相辉映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今年57岁的石云生是人民海军第一位飞行员出身的司令员。在4O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参与战斗机飞行的经历就有35年,并首次获得海军某型战斗机螺旋飞行和某型战斗机升限飞行的成功。他历任飞行中队长、大队长、副团长、师长、舰队航空兵司令员、海军航空兵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等职务,具有各级领导岗位的指挥经验。他36岁担任北海舰队航空兵副司令员、52岁担任海军副司令员,在当时都是军界最年轻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和毛泽东果断决定平叛西藏一小撮反动分子的分裂活动,早就引起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根据叛乱区域性和作战的特点,于1956年在西南地区分别成立了3个作战指挥部:以成都军区司令员黄新廷为首的指挥  相似文献   

16.
我们访问了昆明部队司令员张铚秀。司令员刚刚视察边防归来。他面色红润,目光炯炯,精神极好,一见面就对我们说:老山、者阴山对越还击作战是一个小仗,但胜利不小;指战员们仗打得好,精神面貌更好。他说,我边防部队于今年四月底连续收复了被越军侵占的老山、者阴山地区几十座山头;近四个月来,越军连续发动了几十次袭扰和进攻,每次也都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7.
铸造和平之盾———第二炮兵司令员杨国梁、政委隋永举谈战略导弹部队建设●本刊记者张家军孙金汉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指挥中枢,走访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最高长官——司令员杨国梁中将、政委隋永举上将。和善、文雅中透着...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3,(25)
中国中央军委给六位将军晋升为上将军衔6月7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晋升上将军官军衔仪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张万年、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总后勤部部长傅全有,国防大学校长朱敦法、海军司令员张连忠、空军司令员曹双明晋升为上  相似文献   

19.
这是本刊记者对海军司令员刘华清的专访。刘司令员向记者谈了世界新技术革命在海洋领域表现出的特点以及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捷克工业基础在东欧国家中是最好的,经过1989年的震动,东欧各国都在经济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比较起来,捷克的日子好过一些。捷克工业和贸易部长德卢希向本刊记者发表谈话说,捷经济已渡过转轨过程中最困难时期,开始好转。德卢希部长率捷政府经济贸易代表团于10月底11月初访问中国。他在离京前夕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介绍了变革中的捷克经济情况和他对中捷两国贸易前景的展望。德卢希在1989年捷克政治经济制度变化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