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凸显了经济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当前 ,剩余经济的出现、贫富差距的扩大、经济结构的内在缺陷、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巨大变化 ,都对我国的经济安全产生了威胁。中国应当认真考察和总结国外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经验教训 ,用发展和竞争的行动 ,以改革和创新的思维 ,积极而不盲目地参与全球化进程 ,逐步拓宽我国的经济安全空间 ,构筑有力的经济安全预警和防卫机制。  相似文献   

2.
百年变局下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尊重全球化发展规律,摈弃逆全球化思维,创新全球化发展新理念新思路,既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举措,也是推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百年变局下数字经济正成为发展新形态,人工智能等技术革命正在孕育,世界经济处于深度变革期,经济全球化转型的压力与动力正在积聚。中国通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融入全球化,既受益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增长动能,也推动全球化快速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转型有赖于中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化合作方式、治理机制及发展动力转型,为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国家安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球化将对中国国家安全产生深刻影响.它在给中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中国国家安全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尤其是经济安全方面.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力争在全球化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安全.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发展的视角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中国经济崛起与世界经济的内在关系。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世界经济和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依靠自身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创造和分享全球化红利,由此实现了经济崛起。在未来30年,中国经济将开始在更深、更高层次上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随着经济进一步崛起和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中国将会在新一轮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新规则建构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推动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将在未来30年中呈现一体化互动发展关系。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良性一体化互动发展,既要求中国自身进一步加强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也要求国际社会与中国共同形成有效的平衡机制和修复机制,不断平衡与及时修复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关系,从而维护好、建设好中国经济与世界的一体化互动发展新格局,争取更多的双赢和多赢。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与非洲联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本质内涵。它有着历史进步性,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一些发展的机遇。非洲国家面对被边缘化的局面,探索采取符合洲情、国情的新的发展战略,走联合自强的道路。《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是勾划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和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蓝图。非洲联盟的成立为实现这一计划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非统组织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为非洲联盟所替代是必然的。非洲联盟有其明显的特点。要实现非洲联盟的已定目标任重道远,还可能会有波折,但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必须严肃面对的客观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性质的国家共同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使不同的经济制度被纳入到统一的全球化经济体系之中。由此而涉及的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较量也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下去,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如何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以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新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这是经济全球化给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裴讯 《工会博览》2013,(12):44-46
经济全球化和欧债危机及其后果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大规模应用带来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形成,各国经济依存度加深,欧元区的建立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即是欧洲影响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欧元体制建立以来,统一稳定的汇率降低了欧洲内部贸易成本,提供了与其他国家贸易便利,欧元也籍此成为与美元抗衡的储备货币,通过全球化的扩张获得了巨大金融"红利".然而,欧式全球化进程面临巨大挑战,成员国范围迅速扩大到发展程度不同的经济体,而利益分配机制仍停留在主权国家层面,难以从区域层面对发展差异不断扩大的成员国进行利益协调.  相似文献   

8.
主权是国家的基本属性,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拥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力.中国为了争取国家主权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主权的一种异化力量,必然要求让渡国家主权,从而对主权带来威胁和挑战.应对这种威胁和挑战,中国应该进行理性的选择,拓展和开创国家主权的运作途径,使中国在融入国际一体化的进程中维护和保障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9.
当前,研究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点.中国学术界站在怎样的立场上、以怎样的方法研究这个问题,是一个不能不研究的问题.河北师范大学张骥教授的新著<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6月版),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即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着眼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来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在书中,作者至少阐明了以下四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冷战到相互依存和全球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回顾了经济冷战和西方相互依存关系发展的历程,并就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及其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最后简要论述全球主义、国家主义与地区主义的关系,并在结论部分提出几点完善全球化时代国际治理机制的建议。论文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是战后西方主导的国际经济体制与规则的全球化,也是发展中国家和过渡经济国家逐渐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的过程。论文强调,过去百年人类社会的重大教训之一是,必须找出适应生产力新发展的调节、解决国家间利益纷争的国际治理模式。承认全球主义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并不等于排斥国家主义,作为有效治理单位的国家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经济的深刻变革,两岸经济各自步入历史性转型升级期,两岸关系呈现和平发展新局,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环境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两岸贸易投资布局与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转换,并几乎与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建构同步展开;传统的两岸经济关系发展方式面临新瓶颈,两岸经济合作由快速推进逐步进入“深水区”,在全球经济再平衡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加快形势下,两岸应加快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共同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以更好应对全球变局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蒙古国经济复苏与中蒙经贸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蒙古国稳定的经济形势对进一步扩大中蒙经贸合作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蒙古国经济恢复增长自2000年下半年蒙古人民革命党重新执政以来,在稳定政局、调整外交、发展经济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克服了寒灾、雪灾、瘟疫等不利影响,使蒙古国宏观经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This article asse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ocratic satisfaction and micro and macroeconomic factors in Africa.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conomic factors represent a cornerstone of the democratic process. However, research has rarely accounted for the effect of economic freedom on satisfaction with democracy, and its conditional role on the effect of citizens’ economic evaluations, particularly in the context of Africa where democracy is still developing. Using various rounds of the Afrobarometer,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link between citizens’ evaluations of the economy and economic freedom with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democracy in 32 African countries between 2002 and 2013. First,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openness of the economic context and positive economic evalu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democratic satisfaction. Second, economic freedom and economic evaluations appear to have a conditional association with democratic satisfaction. In fact, positive economic evaluations are a less important factor for democratic satisfaction in contexts that have a freer economy.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国未来的外交走向,应该从这个大局出发,为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创造条件和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外交工作中,我国越来越重视多边外交的作用,积极推动经济、环境保护和社会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因此,如何积极加强多边  相似文献   

18.
Conclusion Neo-Malthusian analysis that high and increasing population density hinder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sults in poverty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false. The two major structural variable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rate of population increase are wealth and socialism, and the major 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growth ar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If our analysis is correct the various campaigns supported by AID, the major U.S. foundations and other groups to discourage population growth in Third World countrie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ir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are misguided. Every baby born is not only a new mouth to feed, but also within a few years two more hands to work. There are great potentialities for economic growth in the Third World that await only the proper economic organization to be realized. That is, if the two hands are used efficiently, they will more than feed themselves. Attempts to reduce the birth rate by propaganda and making contraceptives readily available, ignore the structural causes of high fertility and so are not likely to succeed in reducing the birth rate. Our data suggest that only when the structural causes of high fertility—the poverty and economic insecurity associated with capitalism—are removed is the birth rate likely to fall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