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关系问题是破解现代文明发展困境的时代主题。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不仅影响了各自的健康发展,也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比翼齐飞”,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和谐文化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影响科技传播的重要因素。科技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分离与对抗、两种文化的异质性、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中的落后成分及特殊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等均对科技传播形成制约。为此,应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有利于科技传播的文化氛围,融合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并加强科技传播专业建设,改进科技传播语言艺术形式,以消解科技传播的文化制约。  相似文献   

3.
侯春艳 《学理论》2010,(17):84-85
在近代历史中,中国和德国都出现了文化民族主义。这种以民族主义为基础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对外来文化入侵的一种反应,它的缘起是各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中德两国的文化民族主义都是在外族入侵的大背景中,在本国知识分子的推动下被缔造出来的。但是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缘起更复杂一些,它还面临反对封建专制、摆脱分裂实现统一的另一任务,启蒙运动对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产生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在产生时没有遇到这些现实情况。中德文化民族主义的缘起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所不同,对此进行比较,目的是使两国共有的文化民族主义这一现象,在各国本土上产生原因的独特性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4.
科技文化是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理性结晶.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存在着科技文化的重要作用.人类一定时期认识的有限性、科技文化系统的复杂性以及近代偏颇的科技社会价值观是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重要原因.在当代、科技文化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生态危机实质上是文化危机,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主流意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生态危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文化危机,因为文化可以分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在工业革命过程中,人类将科技系统地用于征服自然,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获取最大限度的物质增长,满足人类自身无穷的欲望,自此科技在文化发展中逐渐成为主流,人文逐渐被边缘化,现今仍延续着这样的趋势。所以,生态危机所表征的并不是文化危机而恰恰是人文文化危机,可以说,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的构建无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铁钗 《学理论》2012,(7):142-143
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不同角度和方面使人们意识到这种影响已超越了纯技术的层面,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一种文化价值属性。计算机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到现代出现的新文化形态,包括物质、精神、语言符号和制度等要素,对文化、技术、生活方式和人类认知等方面产生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企业并购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文化行为。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从并购企业与 目标企业的差异性,两个企业文化的容忍度分析企业的文化风险,选取适当的文化整合方式来规 避和控制文化风险,从而进行企业文化的重塑。  相似文献   

8.
从悟性文化向契约文化的转变--实现民族性格的现代成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定义悟性文化和契约文化为前提,对悟性文化与契约文化的成因做了探讨.同时,针对悟性文化赖以存在条件的变化,改革开放政策导致契约文化引进,对两种文化接触、冲突可能导致的后果做了分析,对不同种文化做出正确价值判断提出了见解,对文化评价的常见错误做出了指正.文章断定悟性文化向契约文化转变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在两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过程中,中国书创造新的文化物种.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界定 所谓网络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而出现的新文化,是人类文化在网络技术条件下的衍生。网络文化既然是一种衍生文化,表明它是同人类文化既保持着紧密的“血缘”关系而又具有独有特点。“血缘”关系表明网络文化具有很强的继承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在传统文化的根基上衍生出来的:独有特点表明网络文化有很强的独立性,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存在于人类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10.
张帆  马建荣 《民主》2004,(3):34-36
一“文化”是一个涵义复杂的概念。通常,人们对于文化的界定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概念相对于“自然”而言,指的是人类实践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既包括物质财富,也包括观念体系。狭义的文化相对于政治、经济,大致包括思想、道德、宗教、文艺、科技、风俗、学术以及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和组织。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基本上指的是相对于经济生产活动的文化活动。例如艺术、宗教、哲学、美学等等。从整个社会历史运动的视野来看,经济决定了文化。人们首先改造了自然,然后创造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有了一定形式的经济基础,然后才有一定形式的上层建筑。通常,人们总是在解决了温饱等基本的物质需要之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的两种基本类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民族国家造就的国家民族出现以后,人类的民族就分为了政治民族与文化民族两个基本的类型.客观存在的两种民族类型反映在认识中,就形成政治民族的概念和文化民族的概念.民族概念以及有关民族与民族关系的既定认识和政策,反过来又深刻地影响着现实中的民族和民族关系.因此,在对待民族的问题上,既需要客观地把握现实的民族现象,也需要恰当地使用民族概念去认识和分析民族现象及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人化,只有人的思想、观念、智慧、认识、情感、意志、实践等的介入,才可能有文化之诞生.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赖物质以传承,隐性文化赖符号、教育、习得以传承.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有机地组成为一个时代人类总体的文化结构,落实到人类个体就是心理结构.心理结构贵原创,文化结构在传承.前一时代人类文化结构总体作为"软件"刺激人类个体,经过消化吸收融入到新时代的心理结构个体(因汲取转化的程度之异造就一般人才、杰出人才、大师与天才),循环往复,无限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质生产是人种延续的派生形式.人类文化性源于自然性,两种基本文化类型都与人口生产方式有关.其中,西方文化属于以人口生产力为主导的类型,核心理念是"权益竞争基础上的个体图强";中华文化属于以人口生产关系为主导的类型,核心理念是"差别有序基础上的整体协作".社会主义理论源于西方文化的自我扬弃,其价值尺度与中华文化相通.当代生态危机和民族斗争继昔日经济危机和阶级斗争之后,再度挑战西方文化核心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整合两种文化优长,通过创新最终展现对资本主义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承的人文精神以及通过物质来表现的各种形态的总和。科学技术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体系及方法手段的总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仅有潜在的可能性,而且还有内在根据的必然性。探寻两者融合的实现路径,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推进我国科技创新进步的重要举措。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与科技强国战略,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明 《理论探讨》2006,3(3):152-154
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正经历从经典科技向伦理科技的转向。与科技发展相适应,文化示范也从价值性示范向协同性示范转化。科技发展与文化示范的互动过程,就是文化示范价值性与协同性的耦合过程。人类科技发展历史正处在经典科技文化示范价值追求向伦理科技文化示范协同和谐的转折时期,伦理科技的人本、协调、和谐的文化示范内涵,揭示了科学技术进步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3,(1)
一般来说,特定的政治制度总是与特定的政治文化相互支持,两者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如同孪生兄弟一样成为维护人类社会政治秩序的基本力量,在政治社会中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的发展[1]。村民自治作为一项基层民主自治制度,需要构筑与其相适应的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符合村民自治制度的需要,同时符合政治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需要和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因此,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郝淑芹 《学理论》2010,(29):183-184
马克思的人性论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走向和谐提供了的理论支撑。从马克思的人性视角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和谐构建进行分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和谐构建离不开人。人类个体需要的多元性与整体性也必然要求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均衡发展,从而促使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走向融合。只有用马克思的人性理论指导两种文化的和谐发展,才能使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姜军 《民主》2005,(8):8-10
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表明,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单独产生,而且在其早期阶段也可以单独发展,但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开始以后,尤其是国家产生、领土扩张活动出现后,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借鉴就成为不同民族文化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条件。然而,从欧美资本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戊戌变法前后湖南维新运动中精英集团的分裂以及由此衍生的社会冲突状况.湖南维新运动是一个原本富有共识的官绅集团在民族危机面前自新和自救的努力.引起这个官绅集团分裂的直接原因是伴随着省政要员的更换和一批文化新锐的到来而出现的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更深层的原因则是维新运动的急进尤其是科举改革的启动导致了文化权力以及与之相伴生的社会政治权力的急剧倾斜.在这个过程中被侵犯和面临被淘汰的旧精英于是联合起来,利用意识形态工具和各种实际措施对维新事业展开猛烈攻击.这个事例通常被用来说明湖南地域文化的特性,但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它呈现出更具普遍意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王斌 《理论导刊》2008,(5):109-111
崧泽文化属于长江下游地区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序列中的一个文化类型.崧泽文化是太湖流域非常重要的文化,对长江下游文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它的研究可以为了解早期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有力的资料.欧美学者关于原始人类的经济生活的理论为崧泽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