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同构成了联系紧密、内涵丰富且具有协调特征的复杂巨系统,二者协调发展水平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首先,基于综合评价模型对生态保护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分析,然后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探索生态保护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最后提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质量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优于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升明显,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高于中上游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度经历缓慢增长和快速上升两个发展阶段,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高于中上游地区。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抓紧编制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委员会、强化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监督机制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我国2000年和2008年社会保障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状况,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其社会保障水平也相对较高;第二,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相似,从东部往西部呈现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第三,从耦合协调度来看,整体而言出现了上升趋势,协调度不断优化,协调度所属等级分布从"金字塔"状转变为"橄榄球"状;在协调度的空间分布上,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但协调度的空间差异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协调度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度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析,指出“3E”协调度是定量描述特定地区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能源生产、消费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以及环境承载力、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反映的是区域经济社会运行的质量指标,其大小、状态、分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稳态表征”,是能否实现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决定性因素。文章应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对我国不同区域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度进行了评价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一、问题的提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长江经济带的概念,表明长江经济带已然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战略进入新的阶段。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在继续推动"块状"经济区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带状"经济区。这对处在长江经济带上的省市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长江经济带正在成为我国的  相似文献   

5.
绿色是发展的主色调,创新是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绿色、创新和经济发展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利用耦合协调发展函数模型,构建包含绿色、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以湖北省12个地级市2006年-2015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湖北省绿色创新发展协调性、绿色发展协调性和创新发展协调性的时空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10年来,湖北省绿色创新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创新发展指数均不断增长,创新发展指数相对较小;(2)湖北省绿色创新发展耦合度、绿色发展耦合度、创新发展耦合度一直处于拮抗阶段,距离良性共振耦合且有序发展状态存在较大提升空间;(3)绿色创新发展协调度、绿色发展协调度、创新发展协调度持续上升,绿色创新发展逐步实现初步协调,创新发展协调度较低,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有待提高。湖北省应基于地区发展特征及发展阶段,发挥优势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制定合理政策促进区域绿色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深化区域协作,提高长江流域整体协调水平,使区域协作与流域联合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和流域经济一体化,加速长江带建设,共筑西部开发大通道,具有重大意义。一、区域协作与流域联合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长江流域经济带具有巨大的资源优势。长江流域经济带以长江为轴线,划分为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安徽的长江下游经济带(东部地区)、以武汉为中心包括江西、湖北、湖南、河南的长江中游经济带(中部  相似文献   

7.
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这对上海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工业作为上海经济的主体和重要支撑,理应在建设长江经济带中起着先导和载体作用。一、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技术梯度分析1、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梯度分析长江经济带七省~市由于历史原因。资源结构、区域位置、人力资源等差异,各省市经济发展还存在明显的梯度。根据人均GDP、产业结构状况、人均消费水平等多项指标,八省市可以分为三级梯度。上海处于一级梯度地区,1994年人均GDP接近回.5万元,二、…  相似文献   

8.
提高合作创新能力,特别是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协同创新能力,是长江经济带区域联动发展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加强区域创新和实施长江战略需要加以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在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现状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开发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开发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以沪、宁、汉、渝为主的140多个大中小城市迅速崛起,它们打破区域隔绝和条块分割的旧格局,开展横向联合,组成了一条绚丽多姿的长江经济带。这条经济带与东南沿海接轨,使“T”字型的经济发展战略构想变成现实,并且极大地推动了沿边和腹地经济的跳跃发展。长江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令人瞩目。当前,“浦东开发”、“沿江开放”、“外轮进江”更把长江经济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长江航运既是长江流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三大地带和省区为单位,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总量和水平的格局与差距。研究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态势是继续缓慢地走向协调:增长速度继续呈“西东部快、中部慢”格局,速度差距继续有所缩小;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格局,总量比重结构差距呈“地带缩小、省区拉大”态势;人均水平继续呈“东西部高、中部低”格局,差距继续呈“绝对差扩大、相对差缩小”态势。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继续加速增长,区域经济增长格局与过去基本相同。区域经济将继续保持“绝对差扩速放缓、相对差距略有缩小”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产业带是当今集聚资源,形成引领区域发展的战略支点。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作为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的作用日益凸显,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复兴汉江综合价值正当时。依据产业布局的相关理论,选取汉江生态经济带范围内的14个城市的相关经济发展数据,运用产业同构系数、经济联系强度以及产业专业化水平三个指标对汉江生态经济带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度量和分析。得出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同构现象明显,城市间经济联系不足,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等问题。从而,在产业布局以及政策规划上对汉江流域产业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作为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长江经济带正在成为继沿海地带高速增长后的又一个发展主轴.中部地区的长江沿岸地区也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最佳时机,湖北应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湖北长江经济带,以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立全方位的府际协调合作机制,是长江经济带地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长三角地区历经40年探索形成的以“府际联席会”制度为主要平台和基础的府际合作体制机制,为整个长江经济带地区提供了典范样本。这一府际合作“样本”的历史演变脉络,比较明显体现了现代制度经济学所谓的“制度性集体行动”的逻辑,其主要经验对长江经济带地区各地方政府在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治理过程中实现从“分管”到“共治”的战略性转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分别是长江沿江经济带的“龙头”和腹地。能否加快率先启动的长江三角洲与横贯东西的沿江地区的协调发展,是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我国长江沿江经济带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把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当作全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带头羊”来抓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一项并非一蹴而就的艰难系统工程,应从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龙头”地区抓起。长江沿江经济带,特别是下游地区的长江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7,(8)
<正>宁杭生态经济带贯穿江苏西南部和浙江西北部,连接南京与杭州两大中心城市,是长三角重要区域,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对于加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为长三角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新的动力。经过长期发展,长三角已经形成沪宁、沪杭、宁杭三个城市发展轴。其中,沪宁、沪杭"两条边"较强,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城市连  相似文献   

16.
秦诗立 《今日浙江》2016,(23):38-38
长江经济带是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中央发布《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后,浙江省在今年10月19日,率先发布省级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今后3年内,将突出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和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陆海联动发展的开放大平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画龙点睛”,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5,(9)
<正>江北新区位于南京市长江以北,包括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区和栖霞区八卦洲街道,规划面积788平方公里。新区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字形交汇处,是长三角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加快江北新区建设,对于推动南京及苏南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培育区域发展新增长极;对于统筹城市空间和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实现与长江中上  相似文献   

18.
正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2014年上半年沿线省市GDP总量12.68万亿元,占全国总量47.14%。一、长江经济带建设意义重大将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在中国经济步入增  相似文献   

19.
包括鄂、豫、湘、赣、皖5省的长江中游地区,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片只占全国9%的国土面积上,载负着全国1/4强的人口。区内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展历史悠久,综合经济科技实力强,在全国和长江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不沿边、不沿海的长江中游地区发展步子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且差距日益拉大。不仅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且武汉在这一区域中的“中心”地位也相对衰落。因此,长江中游地区如何抓住国内外经济格局变化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武汉中心城市作用,带动长江中游经济圈的开发,将潜在的地域综合优势转变为现实的区域经济优势,成为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十分关切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从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培植区域经济增长极的角度,探讨通过以点带轴、以轴带圈模式来加快长江中游经济圈开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长江流域要有倾斜的开发战略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全方位开放,我国的地区发展出现了新的格局,即在沿海地区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内地经济开始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经济发展的重心开始向内地延伸。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是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开放。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我国需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或增长带。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水系,流经10个省市自治区,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0%。它与沿海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