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伯利亚政治流放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9世纪沙皇俄国专制统治逐渐走向衰落和民主革命兴起的过程,对19世纪的沙皇俄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沙皇俄国的其他国家机关的相互配合下,19世纪的西伯利亚政治流放渐成系统,成为当时一个显著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让我们把灵魂放在高处。”正因为把灵魂放在高处,他顶住了沙皇政府的种种迫害和文坛一些卑鄙小人的攻击污蔑,克服了生活中的困顿窘迫,特立独行,坚持不懈,在文学评论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俄国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奠基人,俄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灿明星。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阿富汗曾经发生了两次反抗外国侵略者的人民战争,一是1838—1842年的第一次阿富汗战争,二是1878—1880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战争。关于这两次战争的起因,苏联史学家认为是“英国要占领这个国家”而导致的,同时他们说沙皇俄国没有任何侵略阿富汗的打算,没有和英国争夺阿富汗的意图,“俄国的危险是不存在的”。这一方面把侵略阿富汗的罪名全部推在英国身上,另一方面却极力美化老沙皇,为老沙皇的侵略扩张政策辩护。他们篡改和歪曲历史,企图掩饰沙皇俄国在阿富汗和整个中亚地区称霸的不光彩历史,以此为苏联今天推行的侵略扩张政策辩护。然而,历史是任何  相似文献   

4.
彭刚  刘可佳 《人民论坛》2012,(2):34-35,160
从沙皇俄国到社会主义苏联,再到今天的俄罗斯,其争取实现现代化的进程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独特的历史岁月,既开创过举世瞩目的辉煌,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挫败。在当今世界经济危机日益深化、颓势难转的大背景下,以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为代表的俄罗斯政府提出了以实现现代化为核心的重振俄罗斯经济的发展战略,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5.
话题从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开始。 2000年8月,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大主教们把俄国最后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追封为圣徒。这个决定是该教会最高管理机构“俄国东正教主教理事会”在莫斯科召开秘密会议之后全票通过的——虽然,对于逝者已经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6.
俄国发生“流血星期日”事件1905年1月3日 ,俄国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厂工人为反对工厂主开除4名工人举行罢工。受到秘密指示的加帮牧师向工人提出举行和平游行向沙皇政府请愿的建议。1月9日 ,15万工人举着旗子、圣像、十字架和沙皇的画像 ,唱着赞美沙皇的歌曲 ,列队前往冬宫。当天下午2时 ,布置在市内各处的沙皇军警向请愿者射击 ,造成1000多名工人和家属死亡 ,数千人受伤的惨案。这次事件在世界深有影响 ,历史上称为“流血星期日”。事件发生后 ,俄国全国工人举行了政治大罢工 ,战舰波将金号的官兵举行了起义、莫斯科爆发了大…  相似文献   

7.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用以指导自己同各国发展关系的基本准则。 从历史上看,把“和平共处”作为对外关系的一种思想和政策,首先是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提出来的。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上建立起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伟大事件深深地触动了帝国主义的神经,它们纠集了十四个国家,对苏维埃俄国疯狂地进行武装干涉,并挑动和支持苏俄国内的反革命武装判乱与之相呼应。苏维埃俄国在四年帝国主义大战摧残的基础上,又忍受了三年国内战争的苦难。当国内战争即将结束、而欧洲无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8.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列宁总结了俄国最初几年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探索和规划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计划。他提出了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道路和纲领,并且解决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学习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科学论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方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功荣 《传承》2008,(20):120-121
十月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的俄国,就其客观内容而言,原本属于从1905年开始的、以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为使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是这场在俄国特殊国情下持续10余年的革命进程的最高阶段。革命在其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最终以最激进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俄国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清除障碍、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的俄国,就其客观内容而言,原本属于从1905年开始的、以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为使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是这场在俄国特殊国情下持续10余年的革命进程的最高阶段.革命在其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最终以最激进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俄国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清除障碍、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化进程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化,社会转型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我国,学术界在重视西方社会转型研究的同时,非西方国家社会转型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1861年至1917年俄罗斯社会转型的研究已有不少精品成果。王云龙教授的新作《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沙皇俄国最后60年社会转型历程解析》一书(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以下出自该书的引文只标该书页码),不仅对俄国社会转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且是以新视阈和问题意识建构社会转型理论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马淑吉 《创造》2012,(6):86-87
以新的视角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共同进步的社会,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必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同发展的国家。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G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终极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十六大之后,我们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把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这标志着我们党在文化认识上的新飞跃,反映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的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13.
沙皇俄国是一个凶恶的殖民国家,近代欧洲东部殖民扩张的策源地。在帝国主义列强中,沙俄占有的殖民地领土仅次于英国。早在1914年,它的殖民地就达一千七百四十万平方公里,比法国、德国、美国和日本占有的殖民地总面积还多三百三十万平方公里,而且沙俄的殖民地是和它的领土连成一片的。从第一代沙皇伊凡四世(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开始,到1917年最后一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推翻止,历代沙皇都推行侵略扩张和霸权主义政策。经过三百多年的侵略扩张,沙俄从一个欧洲国家变成了地跨欧亚的庞大的殖民帝国,从一个基本  相似文献   

14.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俄国社会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完成的一次由内而外的历史性蜕变,是旧社会各类矛盾的集中解决和新社会因素集中迸发的必然结果。而在此前后,俄国社会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既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状况的直接反映,也对革命的走势和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透过列宁对于各种文化思潮追根溯源和发展走向的分析,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全面系统地认识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根源和影响,而且有利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牢牢把握思想文化的时代脉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我省基层宣传文化部门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在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文化发展、文明创建、思想教育等工作中,创造了许多新方法,形成了许多新亮点,积累了许多新经验。本刊这里选登一些地方的创新之举、绚丽亮点,期望对各地贯彻落实建设文化大省部署有所启迪、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俄国为什么成为世界资本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分布在各个工业部门,控制着国家主要产品的生产。由于农奴制残余对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经济落后的俄国成了外国资本输出的场所,对外国资本的依赖,使俄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里不得不居次等的地位,并成为西方帝国主义掠夺的对象。与此同时,在政治上,沙皇政府实行专制统治,残酷地剥削和镇压广大人民。这样,在俄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殖  相似文献   

17.
刘田人  郭鹏群 《前沿》2004,3(8):20-24
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推翻沙皇反动政权的斗争中 ,结合俄国实际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说 ,在批判民粹派和经济派的过程中 ,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在批判经验批判主义的过程中 ,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 ;在批判修正主义哲学的过程中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列宁的哲学思想 ,是俄国人民进行十月革命的理论依据 ,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强是文化主体性的核心要素,也是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课题之一.提出文化自强的问题,首先基于我国现代文化还不够强的现实,而文化的强弱与国家现代化水平息息相关.现代化是国家全面进步的过程,它不仅是经济物质形态方面的突飞猛进,同时包括着文化精神形态的现代励进.中国作为后发性的现代国家,文化自强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从文化主体性的视角出发,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文化理路或许可以给予有意义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之路何以可能,这是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存在着歧见的重大理论问题。俄国村社社会主义的"跳跃论"由于片面强调落后优势,而具有明显的空想性质。在第二国际内部,考茨基等人的"早产论"表明了他们对十月革命道路的反对态度,卢森堡则对十月革命道路表示了肯定和支持。从理论上回溯,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历史发展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出发,论证了俄国在占有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基础上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可能。列宁以"颠倒过来的革命思想"阐述了俄国在革命基本条件成熟时,先夺取政权,再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思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思想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没有违背历史规律,而是具有其选择依据。但是,这些国家在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后,必须正确处理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社会跨越与文化滞后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长期共存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的历史条件和俄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比较落后的俄国可以先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并且针对俄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情况,提出了一套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法。历史本来已经证明列宁的理论是正确的,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庸俗生产力论是错误的。可是,随着近些年来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随着国际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思想上压力的加强,随着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影响的扩大,在国际上出现了一股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