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河南省永城市经过三年多改革创新,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永城经验是什么?永城经验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犯罪学教授专家团队为此进行了实地调研。结论是:永城经验的核心是区域特点定位准确条件下的治安手段管理创新;观念变革先行推动社会治安管理创新;建立以"治安卡口堵控网"为主要特色的立体治安防控网络体系;推进警务机制改革,向管理要警力;争取财政投入,迅速推进"科技强警;"构建新型警民关系等。永城经验既有地域的特殊性,也有跨区域的普遍性,为全国社会治安管理创新提供了新思路。而进一步探索社会治安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科技强警"中的硬件到位和软件跟进;警务评价体系变革中的调查技术手段科学化等仍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在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重大成绩.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任务;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又指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党的十七大上进一步强调,要"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温家宝总理在今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前不久,周永康同志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孟建柱同志在全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上,分别就社会管理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贯彻.  相似文献   

3.
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当前推进社会治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载体和抓手。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必须破除障碍,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具有强劲的整体合力。为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成要素,发挥多元化社会治安防控主体作用;理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内部关系,优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运行状态;加快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运转效能;重视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建设,夯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法治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居民身份证功能设计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在给公安机关日常社会治安管理与人们使用带来不便的同时,也给犯罪分子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创新我国居民身份证科技功能含量,不仅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客观需要,更是一项事关全国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因此,各级政府和各地公安机关一要坚持抓好宣传工作,二要创新科技含量功能,三要严打制贩假证。  相似文献   

5.
中小城市是抑制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主战场。中小城市社会治安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社会治安的好坏。永城市公安局着力解决容易诱发社会治安问题的六类常见微小问题,以小博大,以少胜多,实现了"小为大治"、"小善大安"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6.
试论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机关进行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创新就是追求善治和国家理性成长的过程.包括:加强快速反应与应急机制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重点突出公共安全信息化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强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机制;加快区域警务与全球性警务合作机制建设步伐;建设公共安全事务合作与信任的社会整合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而社会治安的管理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结合修武县公安局在警务机制创新方面的尝试,对提升警务效能、信息化应用、人口管理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治安管理创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2006年拉开"平安贵州"建设帷幕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时作出了"平安贵州"建设重大部署,全省各地积极推进,"平安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有序推进"平安贵州"建设各项工作;二是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为工作主线,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打防并举,专群结合,社会治安状况持续趋好;四是注重基层"平安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平安建设亮点纷呈。  相似文献   

9.
合肥作为全国首批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十二五"以来,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例如推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多元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但也存在诸如社会组织整体实力偏弱、信息平台"条块"分割严重、地方法规规章的立改废不够及时等问题。随着合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治理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推进新形势下的社会治理创新,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法治建设、利用大数据实现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构建人口综合信息平台、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推进公安社会管理工作创新,要紧紧抓住社区建设这一关键点.通过社区建设扎实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等问题,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公安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打牢执政的根基.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社会矛盾凸显的特殊历史时期,各类刑事犯罪、治安事件、民事行政纠纷、群体性事件持续高发,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需求迫在眉睫。公安机关应当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能力:以政府发展为中心健全社会管理新格局;健全和完善社会治安打防控机制,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动态管控水平;着力创新互联网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控能力;加强海上治安管理工作,提升沿海管控新水平;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防机制,切实提升社会矛盾掌控和化解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应以职权为起点探讨治安管理主体的含义。采用新的分类标准可将治安管理主体分为国家机构类治安管理主体和社会组织类治安管理主体两种。  相似文献   

13.
“治安承包”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种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安承包"是近几年出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种新的形式,符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理论要求,是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型实践,并形成了治安承包的鲜明特点管理规范化;工作职业化;报酬结构化.基本达到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是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新时期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着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分化、互联网普及、民众权利意识增强等新的社会形势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因此社会管理创新势在必行。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应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提高科学化水平和法治化水平的价值取向下...  相似文献   

15.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是公安工作社会管理创新的迫切要求。日渐勃兴的“公安微博”正是公安机关用最“时尚”的方式搭建起的与民众沟通、倾听民声民意的互动平台。针对目前“公安微博”存在的问题,各地公安机关应从微博管理、提升微博互动性、整合微博功能等方面着手,使公安微博在舆论引导中充分发挥时效快、覆盖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公安行政中制度创新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行政中的制度创新是公安行政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适应复杂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我们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公安行政中制度创新的相关问题,并正确处理好创新中的几对关系,使公安工作在创新的理念下进一步深化改革,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社会化是公安机关有效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核心战斗力、追求警务效能最大化的必然选择。资阳市公安局在治安防控走社会化道路上也找到了一些切入点,成效明显,但也面临的一些问题。其启示是:实现治安防控社会化的关键是改革创新现有的体制机制,强化顶层思维,抓住治安防控社会化工作政府性和市场性两个特征,建立起“党政主导、公安主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治安防控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会治安状况稳定与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公安机关和广大基层民警必须认真研究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分析当前新农村社会治安状况.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会治安防控模式,不断提高新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实现新农村的社会治安稳定,是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治安问题,不是公安机关一家的事情,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只有集全社会之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农村的长治久安,在新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上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考察:社会治安是落实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安是一场社会各阶层的行动;社会治安是一场全民教育运动;社会治安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20.
动态社会条件下,社会治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安机关要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同公安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从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治安管控方式等方面入手,努力解决制约社会治安管控的新问题,为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